房子不算太大,可布置得还算风雅,并不像是一位武生的住所,倒像是一位文人墨客的雅居。
书房三面墙全都放满了书籍,四公主走近随意拿起一本翻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喔,这是前朝被冤入狱而亡的谏臣吴道夫的手札,你这竟然有手抄本,听闻他的很多着书都被烧毁了。”
“祖辈偶然所得而已!”
这些是宁家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财富,宁昔外公是世家大儒,所着书籍更是数不胜数。宁大家去世后,宁家也遭巨变,无人敢牵扯进来。幸得外公的学生宋志,偷偷把恩师和他父亲的藏书给带了出来,等宁昔重回宁家后才转交到他的手里。
四公主又拿起了其他书本看了起来,很多都是名家所着,有些甚至连宫里的藏书阁也没有。她拿起其中一本《五洲杂谈》认真地拜读了起来,一时间舍不得放下。
宁昔摩挲着书架上的书籍,小时候母亲常教他读百家书,不常见面的父亲也会给他讲解晦涩难懂的古籍,可如今亲人都不在了,留下的只有这些没有温度的书简纸张。
“我可以借读这本书吗?”四公主手里捧着《五洲杂谈》,可怜兮兮地望着宁昔。
“当然可以,你若喜欢,随时来取!”
“真的?”
“嗯!这想必你也喜欢!”宁昔走到另一边,拿起了一卷古简,放到了她怀里。
正当她想看看里面记的是什么内容时,宁昔转动了书架上的一本书,上次的开关是书架上的摆件,现在换成了密密麻麻的书籍中的其中一本,暗室的门即刻显露在了眼前。
四公主简直不敢相信,小小的隐竹阁竟然还有暗室。
“上次狩猎答应送你一把趁手的匕首,正好给你。”宁昔用钥匙开门后,便走进自己的兵器小天地,拿起长桌上的匕首递给了四公主。
远看这根本不像是一把匕首,它形状跟自己手里的一片竹简差不多,薄薄的长方形,柄和鞘上面还刻有零零散散的文字偏旁,一眼望去就像是写了某种特殊符文,待人解读。
也不知是何种材质铸成的,整把匕首估计都没有二两重,刀身锋芒逼人,一看就是削铁如泥的好刀。
“这上面刻的是什么字呀?为什么要把字给拆开了?”
四公主拿在手上左右把玩,爱不释手,这匕首携带轻便,藏在小腿、手臂甚至腰腹之间都可以,还不会膈着,最是适合她这种无法正常耍剑的人使用。
“还有这手镯上刻的古文是什么意思呀?”
“没什么意思,就是一些寄语,这是远古时期白石族的古文!”宁昔摸摸鼻子解释道。
紧接着他又拿起旁边的一把用黑布包裹着的长剑递了过去,“这是‘雁回’,你师父的佩剑,放在我这无用武之地,你领回明府吧!”
四公主一听是师父的剑,注意力即刻转移了过去。听闻它被放在了猎剑山上,没想到如今在宁昔这里。掀开黑布,里面的剑鞘乌黑发亮,上面刻着两个字,正是“雁回”。
她轻轻摩挲着上面的文字,“不知师父现在身在何方,可安好?”
“依我看,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你也这么认为?”
“嗯,明将军不曾现身,说不定是好事!”
“一定是好事,师父仁义至性,曾救万民于水火,上天不会辜负他的。”包好长剑,四公主直接把剑和匕首搂在了怀里。
“既然喜欢,那就给它起个名字吧,像,‘雁回’一样!”
“它小巧轻便,状如竹简,就单一字,‘简’!”
“‘简’,好!”
相思赋简,刻骨铭心。
正在这时,两人突然听到外面的大门被“嘣嘣嘣”地敲打着。
“有人吗?在吗?姑娘在吗?”原来是阿玖带着侍从来寻她。
天都还没黑,阿玖担心小公主的安危,四公主前脚刚走,她后脚就带着侍从出来找人了。
从宁府出来,四公主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往后看,宁昔孑立的身影越来越远,她心里五味杂陈,可更多的还是安心。这可以说是他九死一生用命换回来的堂堂正正啊!
虽然明铁真远赴苍谷山暗中查探仍未归来,可四公主内心早有判断,此刻的她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
从今往后,愿能助你护你,盼你平安喜乐!
——
清晨的王宫,地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丁七七身穿素净的宫女服饰,就这样站在寒风呼呼的振威高楼上,直到她看见进宫的必经之路上,走过那修长高挑的身影后,她才放心地走向飞云殿。
丁七七成为太子的贴身宫女后,就一直住在了宫里。她不知道现在江湖上暗流涌动,风雨欲来,义兄不想让她插手宫外的事,她也听话地乖乖待在了宫里。虽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可她还是忍不住每天一早站在这里,看到宁昔手脚全乎的经过才安心。
自从丁七七每天守在身旁后,太子的心情肉眼可见的愉悦了起来。庄嬷嬷也十分满意,以往她还时常需要委婉地挡下那些找诸多名目来探望太子的大臣贵女们。现在好了,只要丁七七就这样冷冷地站在了飞云殿门外,那些个莺莺燕燕是一个都不敢靠近。
但凡有一个胆大的想试图想绕过她走进去,丁女侠可不客气,一条软鞭直接“啪”的一声,精准抽在脚边,“太子殿下说了,他正忙着,不见外客。”
当然,太子也不是一直只让她站岗,偶尔还会让她帮忙磨磨墨。丁女侠似乎不太喜欢干这活,可收人俸禄不好拒绝。她一口气磨了好几盘墨,堆在案上,够你用一天的了。
她也不太喜欢琴筝,殿里摆着的上好古筝她看也没看过一眼,可唯独对字画有点兴趣。坐在矮几上观摩着太子的字画就能看半天,似乎不敢相信竟然有人可以把字写得这么好看,把人物景观画得如此传神。甚至有时候,自己拿起笔来练上一练。
太子把一切看在眼里,从此以后书房内就摆满了自己和各位名家的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