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澄县王家村的一个茅草屋上挂了锁,里面一家三口朝着白水方向走去。

“爹爹,真的有好吃的吗?”

“真的,爹爹从来不骗人,等会你高舅舅会来接我们的!”

“好耶!”

四五岁的孩童不知道背井离乡的愁。

只知道能吃饱肚子了,一路上开心的笑着,冲淡了离乡的哀愁。

一到村口,就看到几个背着行囊的人等着。

“高大哥,我们走吧!”年轻人回头看了村子最后一眼。

“咱们去的地方离这里不远,想回来半天就赶到了。”

高大哥安慰道。

“妮妮,你看舅舅给你拿了什么?”

说完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着的白面饼。

“谢谢舅舅!”妮妮小声说道。

……

与此同时,李冰也没闲着。

工业区里,李冰拿着图纸找到郑全有。

“这东西是火炮,但是有些不一样!”

李兵解释道。

看着图纸上炮台和炮管之间的退制结构,郑全有陷入了沉思。

李冰用手指着图纸着:“这种炮从后面依次填上火药,炮弹。”

鉴于现在的新型炼钢技术,李冰很大胆的采用后装炮这一方案。

并且大胆的用了常见的9磅后装滑膛炮。

以现有的技术,这个口径不怕炸膛,大不了炮管内壁加厚就行了。

“我改良过图纸了,这种炮分三个型号,一种放到城墙上,重两千三百斤,还有一种四匹马可拉着移动的,重七百斤!”

“虽然咱们县城没马,但是马会有的,炮也会有的!”

郑全有看着图纸,看着密密麻麻的零件,有些头疼。

“一般大炮打完不是会往后退吗?这个下面的退制结构能保证打完之后复位,射击更快!稳定更好!射的更准!”

李冰拿起一个小模型给郑全有演示到。

经过李冰这么一说,郑全有这个老匠人立马明白了这种结构的好处。

很快郑全有就有了打算。

“李大人,这些炮管可以一体浇筑,但是这炮架太过精密,怕是……”

李冰也知道有些强人所难了,现在的工业水平远远不够。

“只要把上部分制作出来就行,下面部分用大轮子代替,方便运输就行。”

只不过没有液压复进装置,就变成架退炮了。

“好,没问题。”

“可以把药室做大些,这样炮弹打的远,膛线这东西,唉,不知道闲鱼上有没有卖铣床的?”

“咸鱼?大人,这装药室我知道,可这咸鱼跟火炮有什么关系吗?”

“额,没有关系!”

不过李冰还是给郑全有讲了膛线和作用。

郑全有已经不考虑李冰是不是想造反了,他只想制造李冰交代的奇奇怪怪的东西。

“李大人,这新炮叫什么名字?”“阿姆斯特朗炮!”李冰说道。

“好奇怪的名字啊!”

(阿姆斯特朗炮前期是后装线膛炮,后期为了效果和成本是前装线膛炮。)

给郑全有交代完火炮主体和炮弹制作之后,李冰又找到火药作张达。

“张达,你会做红衣大炮发射炮弹的火药吗?”李冰问道。

李冰手里有改良后的黑火药配方和化学火药的原理,如果不是查的严化学火药也能搞些出来。

在李冰的帮助下,张达这个火药作,已经改良过黑火药了。

那威力李冰很知足了。

张达看了一眼李冰,道:“李大人,我就是做这个的,你说会不会!”

“呵呵!”李冰尴尬住了,他忘记这个时代的红衣大炮已经很成熟了。

特别是徐光启这个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玩火炮出神入化。

“你把发射火药做成大小不同的重量,直径760毫米(9磅炮的直径)。”

自从上次火枪标准化施行以后,李冰已经在工厂推行统一度量工具。

“好,今天就能做出来。”

“太好了,你多做几组出来,过两天火炮做出来让士兵们进行实弹演习。”

平日里,士兵们为了节省火药,训练都是将铅丸装入枪管,然后举枪瞄准。

再用清洁的通条将火枪擦的锃亮。

按照王六的说法,没有敌人的日子,除了训练,就是擦枪,给枪保养的猪油都用了半桶了!

并且现在熟练的士兵每分钟可以发射三次火枪。

……

两天后,李冰带着王六刘一刀和苏诗雨等人一起来到靶场,周围士兵们警戒。

李冰看着靶场不远处的矮山,吸进去一口冷空气。

两个高大的轮子映入众人眼帘,一块棉布盖着主体。

这样的东西一共两个。

“大人,这也是火枪吗?”

因为保密的关系,即使是苏诗雨也不知道今天测试的东西是什么,众人只知道李冰说要测试武器。

天气晴朗,微风不燥,是个适合打炮的日子。

“这是9磅阿姆斯特朗炮,是一种适合远距离攻击敌人的武器。”

“这阿什么木炮和红衣大炮有什么不一样吗?”刘一刀问道。

“这种炮射的更远,更准,更轻!”

李冰解释道。

“打几发你们就知道了!”

几个经过培训的民兵用刷子将炮管内壁清理干净,然后举起旗子站在一旁,等待李冰的命令。

“李大人,准备完毕,等待指示!”

一个新晋炮兵向李冰报告。

“仰角30度,实心弹试射一发!”李冰下达命令。

木头做的炮架上,划着角度,使操作更快捷,更准确。

炮兵组转动齿轮,将炮架调到刻度上三十度的地方。

一个炮兵打开炮尾栓,

另一个人用推弹器(一个包裹着布的棍子)将尖头炮弹和紧塞器(防止炮弹掉落)塞入炮膛,最后放入火药。

闭上炮尾栓,看向炮兵组组长。

“装填完毕,请指示!”

“开炮!!!”

燧石撞击下,猛烈的火星点燃了发射火药。

在炮兵组长说出发射的时候,李冰双手捂住初一的耳朵。

一声巨响之后,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

远处的山坡上一道雪柱升起。

众人还没从轰鸣中回过神来,就被新型大炮的射程惊呆了。

虽然不知道炮弹落点与他们距离多远,但是大明仿造外邦的红衣大炮射程不过数百米。

很快炮兵组长汇报道:

“大人,炮弹落在山腰处,第二道和三道标记处。”

每一道标记间隔一千米,如此来算这新型火炮的射距在2500米左右。

而红衣大炮普遍在700-1500米

这意味着阿姆斯特朗炮已经是大明最先进的火炮了。

不过依旧发射靠动能杀伤的实心弹。

虽然离真正的火炮差距甚远,不过等带火药的炮弹制作出来,就能缩小这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