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禁卫军 > 第179章 战场之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的八角台军事基地灯火通明。十几公里外就是台安防线,这里就是台安防线的后勤基地。戒备森严,紧张有序,寂静无声,来回走动的都是穿着迷彩服的军人,还有许多身穿白色隔离衣的军医们步履匆匆。

随着一辆接一辆的四轮马车到达基地,平静的基地开始忙碌起来。

此时整个大操场都被三米高的行军营帐围了起来,外面无法知道里面在做什么,也不许任何人靠近百米以内。里面已经临时搭建了300个简易手术台,从马车上卸下的日军尸体,被直接摆在了简易手术台上。所有白色隔离衣都站在场地中央,禁卫军军医处长刘文彬站在最前面,一脸严肃地看着大家。

刘文彬面无表情,声音洪亮:“我想大家都看过,总参印发的《口述日军旅顺大屠杀记实》吧,还有《口述八国联军在北京》,上面列举的昭彰劣迹,大家都还记得吧!所以,我们今天做的,并不算失去医德,最多算是对等报复。但我们同样要明白,我们这样做同样是在救人,是通过对‘人体’的了解和学习,将来拯救更多的人,这是大医德。我们禁卫军人,要把格局打开,我们禁卫军人是有大格局,做大事的人,不要拘泥枝芽末结的小事情。”停顿了一会,给大家一个短暂的思考时间,然后继续说道:“我们虽然在战场之外,但是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战斗,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战斗方式,不论是对现在,还是对遥远的将来,都将是非常有用的战斗,所以,日军的尸体已经摆在手术台上了,首先反复练习缝合伤口,学习如何拆线,最后解剖尸体,了解人体内脏构成。”

“开始”随着一声令下,场上的军医,迅速分散到300个简易手术台上。六人一组,四个人操作,两个人记录。

事实上,刘文彬不用说这么多,对这些经历了镇妖峰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学员,国仇家恨早就深入骨髓,别说为死人开膛破肚了,就是吃了它,也不会有太多想法,用镇妖峰基地,魔鬼教官经常挂嘴边的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要在地狱里重生,为这个古老多难的国家挺起脊梁。”今天,每名学员都深刻认识到,我们走进地狱,就是为了拯救国家,为此,我们情愿变身魔鬼。

另有一群身着黑色隔离衣的人匆匆进场,分散在300个手术台前,他们显然更有经验,不时提醒手忙脚乱的军医学员,应该如何正确操作。

这些黑色隔离衣的左胸上都有一个设计简单的八角形徽章。仔细看,就会发现,原来那是一个有着八根伞骨八种颜色的雨伞。

刘文彬看着面前的黑色隔离衣问道:“戈锐怎么没来?”

黑色隔离衣摇头:“他哪里会关心这个呀,他的心思都在‘黑豹突击队’上呢!”

刘文彬无奈的笑了:“黑盾保安也要成立特种部队?他咋不上天呢!”

黑色隔离衣也摇头表示不理解:“红龙当队长,唉,那是个心脏被墨汁腌过的人。”

刘文彬笑了,不住的摇头:“那你是谁?”

黑色隔离衣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未来科技公司,医疗事业总监王洛宾。”

这时,又一位黑色隔离衣走过来,这是一位三十出头,风姿绰约的女人。

“红莲姐,你不是说不想看到这么血腥吗?”王洛宾问道。

“改主意了不行吗?”红莲声音淡然。

“您是大姐,谁敢说您不行啊!”王洛宾马上奉承,又连忙向刘文彬介绍:“红龙的亲姐姐,戈辉总司令,也得亲切的叫她一声师姐。”

红莲注视了一会王洛宾,显然是怪王洛宾话太多,然后才淡然的打招呼:“刘处长辛苦,这么晚了还陪大家站在这里。”

“机会难得,这些都是只会理论,不曾实践的新学员,培养好他们,我们禁卫军能少死很多人。”刘文彬淡淡地说道。

红莲没再接话,他看向王洛宾:“齐正呢?他这个医学狂人不在,不应该啊!”

王洛宾马上回答:“齐疯子一进大门,就说灯不够亮,去找基地司令周凯了。”

红莲无奈地点点头,没再问下去。

此时周凯大校正陪着齐正看发电机呢:“这是几天前刚刚运来的100台发电机,这是最新技术的10马力单缸柴油发电机,现在已经全部开机了。”

齐正也不管周凯怎么想,直接下令:“除了基地医院以外,其它用电先停了,全力保证大操场用电,立即去做。”

周凯知道这帮黑色隔离衣是来指导教学的,又是“皇亲国戚”带队,所以也没和齐正计较,直接让人去安排。

很快,大操场上的用电得到加强,每个手术台上,又增加了两盏200瓦的白炽灯。

齐正心满意足的回来了,看了一眼远处的红莲和王洛宾,他直接来到一个手术台前,观看学员操作。

早上8时,这里的手术立即结束,每个学员都得到了充分的实战训练,尸体也进行了彻底的解剖。学员退场,由一群身着黑色制服,胸前佩戴着雨伞徽章的人收拾残局,将彻底分割的尸体装上马车,向基地深处去了。那里有很多铁笼,五百只狼已经饿了三天了,浓重的血腥味让他们躁动不安。如果他们吃不完,另一个方向,还有一个养猪场,那些黑猪,见什么吃什么,没有它们消化不了的东西。

一个小时后,大操场彻底清理干净,整个手术台和地面,已经看不到一丝血迹,到处都是石灰水的味道,闻不出一点其它味道了。

上午9时,第二批学员进场,又一批日军尸体被摆在了300个手术台上。

刘文彬也不废话,命令直接开始。六人一组,四人操作,两人记录,黑色隔离衣负责指导。

刘文彬轻轻扭动着腰肢,忙完这一批,就可以休息了,确实累得不轻。估计那个做“战场特别报道”的,直播了十几个小时,也累瘫了吧。

腾冲确实累坏了,他带着直播团队回到八角台镇的时候,天还没亮,街上基本没有灯光,只有八角台军事基地那里可以看到灯火,他直接回八角台大饭店休息了,感觉身心俱疲,什么也不想干,就想睡觉。

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16日下午两点以后了。来到餐厅吃饭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同行聚在一起聊天。《朝阳日报》、《东北商报》、《字林西报》、《申报》都在。看到腾冲,他们招手叫腾冲过去。

《申报》记者余北风和腾冲比较熟悉,他拉腾冲坐在身边,亲切地问道:“今天没看你啊,怎么没去直播啊?”

“昨天太累了,今天想休息。”腾冲简单地回答。

“那你可错过今天的精彩了。”《东北商报》的记者包晨阳不无可惜地说道:“连夜增援的日军被禁卫军堵在路上,狠揍了一顿,据说伤亡不小。今天早上日军的炮兵进场,双方炮战到现在,还没停呢。”

“还有更精彩的,更加匪夷所思。”《字林西报》东北特派记者成实接过话茬:“我听《禁卫军报》的孙刚说,就在今天上午,三千多名日军骑兵,在台安防线以北15公里处,被禁卫军用机枪围杀了,仅仅一个上午啊!三千多人,无一生还,连个水花都没泛出来。”

“唉——”包晨阳长叹一声说道:“骑兵的时代过去了,特别是机枪的出现,为骑兵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申报》记者余北风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我中午的时候,看到很多四轮马车,滴着血驶进八角台军事基地,车箱很高,看不到里面装的什么,我估计是……”他没有再说下去。

腾冲当然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但他很清楚,这不能说,也不敢说。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禁卫军肯定也伤亡很大。”《东北商报》的记者包晨阳声音低沉:“听说这次在饶阳河对岸,又划出大片土地用作禁卫军烈士公墓。”

《字林西报》东北特派记者成实,马上接话道:“确实,我上午看到张会长的管家张一乐,带人四处张贴告示,招聘木匠,打造棺木。”

《朝阳日报》记者包光辉叹了口气说道:“禁卫军的每次葬礼,八角台商会的张会长,都会出钱出力。他是禁卫军的老关系了,禁卫军的随身军粮,都是他家的‘飞翔食品’提供的。”

“哎哟,几位对不住了,来晚了,上午的大胜仗,采访了一下。”《禁卫军报》战地记者孙刚,一边从门口走过来,一边向大家抱拳加解释。

“伤亡大吗?”包晨阳小心地问道。

“零伤亡”孙刚直接说道:“骑兵在机枪面前,就像镰刀下的韭菜。”

“零伤亡?” 众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匪夷所思。

“但是,昨天没少死人,阵亡1347人,包括231人重伤不治,轻重伤员701人。”孙刚低沉地说道:“17个小时全歼8000多人的加强旅团,仗打的太急了,开打半个多小时就搅在了一起,完全失控了,直到最后分割包围,才恢复和指挥部的联系。”最后咧着嘴说道:“输赢悬一线啊!太特么悬了!”

“这胜利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身处战场之外,只能凭伤亡数字来想象战斗的惨烈。”余北风认真地说道。

腾冲突然说道:“我想去老河滩看看,就是想去看看,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坐在旁边的余北风,伸手拍拍腾冲的肩膀:“我陪你去,我也没去过,没有他们,我们可能无法在这里谈笑风生。”

“算我一个,我也没去过,去祭奠一下。”成实接过话头。

“我们也去。”包晨阳和包光辉对视一眼后说道。

“那我也去吧,我最近经常去,我弟弟孙盈,不久前安葬在那里。”孙刚低声道。

“节哀”成实拍拍孙刚的手臂。

六个人简单吃过,又去买了些祭奠物品,然后开着两辆宝马轿车,向老河滩方向驶去。

八角台镇到老河滩的距离并不远,开车二十几分钟就到。

大凌河二次战役后,戈辉亲自批示,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成立专门的公墓管理处,负责整个公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还开辟了专门的停车场。

两辆黑色宝马明志轿车直接停进了公墓停车场,此时停车场里,已经停了很多挂着“禁”字军用车牌的黑色龙旗轿车。

五个人从宝马明志上下来,看到不远处苍松翠柏簇拥下的长条巨石,“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十个苍劲雄浑的大字,仿佛有种压迫人心的气势,笼罩了整个墓地。巨石后面几百米外有一尊“铁拳”雕像,再往后就是漫山遍野的墓碑,一眼望不到边。

“这个长条巨石原来不在这里,原来的位置要建新的雕像,六月份刚刚挪过来的,两边簇拥的苍松翠柏也是移栽过来的。”孙刚指着长条巨石介绍道。

停车场旁边不远处,是一排砖混结构的房子,看起来应该有五六十几间房。

孙刚指着那排房子说:“那里就是烈士公墓管理处,我们先过去登记,现在管理严格了,以前是没人管的,八角台基地和张会长都会定期派人来打理。”

看着孙刚带着五个人过来,李铁山把来访登记表放在门前的桌子上。

“孙记者,前几天不是刚刚来过吗?”李铁山问。

孙刚连忙介绍:“我这次带着几个朋友过来祭奠。”然后,马上又为腾冲等五人介绍:“这位是李铁山主任,禁卫军最早的烈士家属,在这里工作的都是烈士家属。”他看到只有李铁山一人,忙又问道:“杨大哥(公墓管理处副主任杨大山,杨小芋的父亲)他们呢?”

“总政的王主任(王超辉)来了,带人在饶阳河对岸做墓园规划呢,那里面积巨大,开辟新墓园,说要什么整体、科学、园林式规划,要有美感,挺拗口的,搞不懂,大山带人过去看看,有什么需要我们干活的。”李铁山回答。

腾冲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打仗,设计墓园有必要这么急吗?轻重缓急,这么简单的道理,禁卫军不懂吗?但他也只能在心里这样想,他只是一个记者,哪有权力管军队的事情啊!

孙刚点头,没再说什么,直接开始在登记表上填写个人信息:

姓名、出生日期、身份编号、工作单位、联系地址,最后是到访时间,和离开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

六个人填完登记信息之后,就自行去公墓祭奠了。

远处饶阳河北岸,确实有很多军人在那里,有人在用机械水准仪,两人配合观测着。

“饶阳河上还要修一座二十丈宽的大桥,把两片公墓连接在一起。”孙刚一边走一边介绍。

“看来禁卫军高层,对这场战争的胜败一点都不担心。”余北风说道。

“是啊,要是必败无疑,谁还有心规划公墓,又修桥啊!”成实说道。

“有信心最终必胜,但是过程肯定艰辛。”孙刚说道。

六人来到一个崭新的拳头形雕像前,默默无言地矗立在那里,注视雕像,这是一个大理石底座的钢铁浇筑的拳头形雕像。半截粗壮的手臂,带着不屈的意志,坚决地从地面伸出来,手中反握着一把真正的放大版剑形军刺,从手腕上突起的两根腕筯上,可以判断,握着刺刀的手,非常用力,代表着死战到底,决不屈服的战斗意志。

看了一会儿,孙刚介绍道:“这个雕像刚刚落成不到十天,这截手臂确有其人,大凌河二次战役时,磐石村阵地上,一名战士的身体被炸没了,就剩下这截手臂插在土里。”孙刚看了一眼腾冲:“你不是在场吗?是你告诉我们所有人,我们胜利了。”

腾冲是在望远镜里亲眼看到过的,他仿佛又回到了磐石村阵地,重放了一遍那场惊天泣地的白刃战,他泪如雨下。

六个人把祭奠物品放在了雕像前的台阶上,一起弯腰行礼。

“陪我去看看我弟吧,那是他的衣冠塚。”孙刚说完前边带路,其他人无声的跟在后面。

走在孙刚身后的五个人被彻底震撼了,漫山遍野,全是墓碑,满眼都是,新闻报纸上看到的数字终究没有现实中立体。当你亲自置身这里的时候,终于明白了,“胜利”两个字的背后代表着多么大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