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府司,梁字营。
“字营”是千户建制,本质上虽然还是卫所制,但因镇宁府司毕竟参与大宁行政事务,所以千户的字头下面并没有实际的千户编制。
梁字营下设十个百户,每个百户统领十到一百人不等,负责巡街的少点,负责安保的多点。
熊泰的业务范畴主要是巡街,队伍里加上钱佩共十一人,百户建制、小旗编制。
酉时,梁字营营房外。
整个下午戴浩军和闫盾两位损友一直在跟钱佩交代皇宫礼仪、路线等知识点,因为今夜要夜巡皇宫了。
这些知识原主的记忆里确实没有,钱佩着实花了一番心思。
此刻,加上钱佩共十名近卫已经准备就绪,待命出发。
“兄弟们,都精神点,”熊泰从正厅中走出来,手里高举一支黑色竹简,满脸得意:“西北区。”
一句话,小卒们脸上顿时洋溢出兴奋的神色,其他百户下面的小卒听到熊泰的喊话,也都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
“这么兴奋,这西北区有什么说道?”
钱佩用制式军刀的刀柄捅了一下前面的戴浩军。
“宫里绝大多数女眷都住在西边,其中这南侧的是岁数偏大的,北侧的都是正当年的。”
由于是在集结,戴浩军尽量压低声音。
“能看不能摸,没意思。”
钱佩给出中肯的评价。
“不然。本朝高祖有言,宫女不必绑在宫里一辈子,有下家的完全可以嫁人,跟主子走的近的甚至会有皇家做主婚人。”
戴浩军一脸向往。
“戴哥,那如菲姑娘怎么办?”
闫盾一副正经脸似的问道。
“滚,再说就翻脸。”
戴浩军给了闫盾一脚。
“你别说,如菲姑娘确实好,但宫里的姑娘哪个不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尤其是那几个公主,那真叫一个倾国倾城啊。”
想到这些,戴浩军有些陶醉。
“不过也要注意,这几年刺客越来越多了。”
闫盾话锋一转,谨慎提醒。
“不妨事,一会儿钱佩跟住咱们即可。”
戴浩军一挺胸膛,大包大揽。
……
戌时,皇宫西北角。
皇宫守卫森严,参与巡防的除宁刺近卫和御林卫,还有部分宁山大营的兵。
一般,宁山大营的兵无特殊情况不得入皇城,都是在皇城外城脚下巡城;
御林卫是固定驻卫,重要地点均有御林卫把守;
镇宁近卫主要负责巡防,是流哨。
今夜负责值守的镇宁近卫是梁字营和樊字营。
皇城西北区住的都是女眷,皇帝的女人们、女儿们。
“钱佩,别怪哥哥没提醒你,一会儿提着点精神。”
戴浩军握着刀柄,打着灯笼,在前面带路。
“再注意也是白搭,都敢进皇城行刺的能轻易被你发现?”
闫盾发表其他看法。
“谁说刺客了,我是说,万一能遇到哪个公主本尊,可别光顾着低头行礼,经不经意的抬头看上那么两眼也无碍,你会知道什么叫倾国倾城。”
说着话,戴浩军转头望向左前方:“但遇到那个可不敢抬头。”
“哪个?”
钱佩忙问。
既然色批都这么说,那定是个不可轻易亵渎的人。
“平阳啊,还能有谁。”
盾盾小声接话。
钱佩心里一动,平阳公主的传闻涌入脑海。
平阳公主,先帝最小的女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虽然年纪小,却被先帝赐封为长公主,封号平阳。
早些年,大宁西北部斡难一带异族猖獗,先帝曾让平阳过去和亲,后来和亲遭到平阳强烈反对,最后换了其他公主。
可能是被娇惯长大,平阳性格孤傲,虽然生得一副好面皮,却四十岁仍未找到合适的夫婿。
到了承德帝,皇帝更是对这个妹妹宠爱有加,将先帝宠妃的长春宫给了平阳,并易名平阳宫,位于皇宫西北区正中的位置。
“我听说,早些年斡难和亲的时候,她就是在这用剪子抵着自己的喉咙拒婚的。”
三人刚好巡至一口小井,戴浩军顺手用灯笼指了指。
作为平民,这种高档八卦钱佩可是从来都没听过,于是好奇的看了看那口小井。
“看啥呢?墙内就是平阳宫了,注意点。”
戴浩军规矩的抚了抚自己的佩刀和衣冠。
突然。
“有刺客。”
一句话,敲碎了皇宫夜晚的寂静。
虽然不知道是谁喊的,但钱佩三人也听得真切。
卧槽,真遇到刺客了……
可能是受到前一世古装剧的影响,此刻钱佩心里有些慌。
闻声,戴浩军带头向平阳宫门口冲去。
这是事先约定好的,由于不知道刺客何时到来,所以一发现有刺客,流哨都是优先去支援附近最近的宫院。
钱佩与闫盾紧随其后。
“钱佩,跟紧我俩,这皇宫里的刺客可不是闹着玩的。”
戴浩军一边跑一边提醒。
往前跑不远左拐出去五十米就是平阳宫宫门,三人顷刻间就到了。
到时,门口的御林卫已经被割了喉,双双躺在血泊中。
“呼……”
戴浩军明显眼神一凝,事情不好办了。
刺客进宫一般都是刺杀皇帝的,皇帝晚上不是在哪个妃子宫里,就是在自己的寝宫。
这平阳宫虽然离妃子们的宫殿很近,但今夜皇帝在自己的寝宫呀,那里有梁千户亲自坐镇。
所以,此刻到平阳宫的刺客,极大概率是去妃子的寝宫行刺失败,落荒逃到这平阳宫的。
看两个御林卫的死相,死前并未有挣扎。
说到底,刺客的手段还可以。
落荒而逃的、有实力的刺客,玩起命来可不好对付。
三人入平阳宫宫门。
主路两侧七七八八躺着三四个宫女和几个太监,刺客用的应该是刀,伤口处刀口很深。
“我三人兵分三路,我中间,你二人从左右,逐一排查。”
戴浩军分工。
作为三人里最年长的近卫,他有这个资格。
难道不是因为正中这条路直通寝宫吗???
钱佩心念一动,有些腹诽。
“走。”
三人达成一致,开始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