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的秋日总是来得突然,前一日还是闷热难当,转眼间便凉风习习。施公站在县衙后院的梧桐树下,手中捏着一份案卷,眉头紧锁。
这已是本月第三起命案了,死者皆为城中商贾,且死状诡异——每人胸口皆被利刃所伤,伤口呈十字形,尸体旁用血写着\"天理昭彰\"四字。
\"大人,胡文骏带到。\"赵班头的声音打断了施公的思绪
施公抬头,见一名四十出头的男子被衙役押着走进院来。此人身材瘦削,面容憔悴,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股读书人的气质。
\"胡先生,久仰。\"施公拱手道,\"本官冒昧相请,还望见谅。\"
胡文骏冷哼一声:\"施大人好大的官威,无缘无故便将草民拘来,不知是何道理?\"
施公不以为忤,反而微微一笑:\"胡先生莫急。本官听闻先生精通说书之道,尤其擅长《三侠五义》,特来请教。\"
胡文骏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恢复平静:\"大人说笑了。草民不过偶尔在茶楼说上两段,混口饭吃罢了。\"
\"哦?\"施公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那这本《三侠五义》手抄本,可是先生之物?\"
胡文骏一见那册子,脸色骤变,伸手欲夺。施公早有防备,后退半步,赵班头立刻上前按住胡文骏肩膀。
\"胡先生何必如此急切?\"施公翻开册子,\"这上面记录的可都是些有趣的内容啊。比如...王朗与胡文骏十年前那段往事。\"
胡文骏闻言,身体明显一颤,眼中闪过怨毒之色:\"施大人到底想说什么?\"
施公合上册子,正色道:\"本官怀疑,近日三起命案,皆与胡先生有关。\"
\"荒谬!\"胡文骏怒道,\"大人可有证据?\"
施公不紧不慢道:\"三位死者,皆是十年前那场商队劫案的幸存者。而胡先生,正是那商队的账房先生。更巧的是,每次命案发生当晚,都有人在茶楼见过胡先生说书。\"
胡文骏冷笑:\"仅凭这些,大人就想定我的罪?\"
\"当然不止。\"施公拍了拍手中册子,\"这里面详细记载了三位死者的行踪习惯,甚至连他们遇害当日的穿着都分毫不差。胡先生作何解释?\"
胡文骏沉默片刻,突然大笑:\"施大人果然名不虚传。不错,那三人确实该死!十年前他们勾结山匪,害死我全家,如今不过是天理循环!\"
施公叹息:\"胡先生承认了?\"
\"承认又如何?\"胡文骏眼中含泪,\"我妻儿惨死时,可有人为他们主持公道?这十年来,我隐姓埋名,只为有朝一日能手刃仇人!\"
施公摇头:\"冤冤相报何时了。胡先生可知,王朗尚在人世?\"
胡文骏闻言,如遭雷击:\"不可能!当年他明明...\"
\"他侥幸逃脱。\"施公打断道,\"如今隐居在城外的破庙中。本官已派人监视多时。\"
胡文骏眼中燃起熊熊怒火:\"他在哪里?我要见他!\"
施公沉吟片刻:\"胡先生若愿配合本官,或许可以安排你们见面。\"
三日后,秋风萧瑟,城西二十里外的荒山上,一座破败的庙宇孤零零地矗立在暮色中。庙门早已不知去向,残垣断壁间杂草丛生,唯有正殿尚算完整。
施公与胡文骏一前一后踏入庙中。胡文骏双手被缚,却仍难掩激动之情:\"王朗在哪里?\"
\"稍安勿躁。\"施公环顾四周,\"赵班头,去请王先生出来。\"
赵班头领命而去,不多时,带着一名佝偻老者返回。那老者衣衫褴褛,面容枯槁,见到胡文骏时却浑身发抖:\"文骏...真的是你?\"
胡文骏死死盯着老者,眼中恨意滔天:\"王朗!你这背信弃义的畜生,居然还活着!\"
王朗老泪纵横:\"当年之事,我确有不对,但也是被逼无奈啊!\"
\"被逼无奈?\"胡文骏怒极反笑,\"勾结山匪劫杀自家商队,害死十三条人命,其中还有我怀孕的妻子!这就是你的被逼无奈?\"
王朗跪倒在地:\"我知错了...这些年来,我日日忏悔,夜不能寐...\"
施公冷眼旁观,忽然道:\"胡先生,本官有一事不解。你既已杀了三人,为何独留王朗至今?\"
胡文骏狞笑:\"我要让他亲眼看着同伴一个个死去,日日活在恐惧中!最后才轮到他!\"
王朗闻言,惊恐地望向施公:\"大人救我!他...他就是凶手!\"
施公点头:\"本官已有定论。只是...\"他忽然提高声音,\"梁上的朋友,可都记录清楚了?\"
话音未落,庙梁上传来一阵窸窣声,一个瘦小身影灵巧地翻下,正是城中着名的说书人\"铁嘴李\"。他手中捧着一本崭新的《三侠五义》话本,恭敬地递给施公:\"大人,一字不差,全记在这了。\"
胡文骏见状,脸色大变:\"你们...你们设计我!\"
施公翻开话本:\"说书人记性最好,尤其擅长记人言语。这本《三侠五义》话本内页实则空白,铁嘴李用特制墨水记录了你二人的对话,待墨干后字迹便会消失,唯有在烛火下才能重现。\"
胡文骏突然暴起,挣脱束缚扑向施公:\"给我!\"
赵班头急忙阻拦,却见胡文骏一把夺过话本,疯狂撕扯,纸页如雪花般飘散。
\"哈哈哈!\"胡文骏狂笑,\"没了证据,你能奈我何?\"
施公不慌不忙,弯腰拾起几片碎纸,在烛光下细看:\"胡先生撕得倒是痛快,只是你忘了,说书人还有一绝技——过耳不忘。铁嘴李能将你们的话倒背如流。\"
胡文骏笑容凝固。施公继续道:\"况且...\"他将几片碎纸拼在一起,\"你撕碎的纸页上,恰好留下了最关键的信息。\"
众人凑近一看,只见拼凑起来的碎纸上赫然显出四个大字:\"王朗是狗\"。
\"这...\"赵班头疑惑道,\"大人,这是何意?\"
施公沉声道:\"三位死者身旁的血字'天理昭彰',经仵作查验,实则是用特殊手法书写的。若将血迹擦去部分,便会显出'某某是狗'的字样。这正是胡先生复仇的标志。\"
胡文骏面如死灰,颓然跪地:\"天网恢恢...我认罪。\"
王朗却突然扑向胡文骏:\"你这疯子!我要为我兄弟报仇!\"
施公厉喝:\"住手!\"赵班头急忙拉开王朗。
施公肃然道:\"王朗,你虽未亲手杀人,但十年前勾结山匪劫杀商队,罪无可赦。本官今日一并拿你归案!\"
王朗瘫软在地,再无言语。
回城路上,赵班头忍不住问:\"大人如何想到用说书人做证的?\"
施公微笑道:\"本官细查发现,三位死者遇害前都曾去过同一家茶楼听书,而说书人正是胡文骏。他利用说书之便,观察死者习惯,更借说书内容暗示复仇之意。\"
\"那《三侠五义》话本...\"
\"那是胡文骏的心结所在。\"施公解释道,\"《三侠五义》讲的是侠义之士惩奸除恶的故事。他每次杀人后,都会在现场留下一本撕碎的《三侠五义》,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赵班头恍然大悟:\"所以大人才故意用话本做饵,引他自曝其罪?\"
施公点头:\"说书人最重话本,见他撕书时的狠劲,本官便确信无疑了。\"
\"大人高明!\"赵班头由衷赞叹。
施公却叹了口气:\"冤冤相报,终究是一场悲剧。只望此案能让世人明白,私刑复仇,终非正道。\"
暮色渐浓,一行人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破庙重归寂静,唯有秋风卷起地上残破的话本纸页,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关于复仇与正义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