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 第43章 意欲何为,耗子尾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章 意欲何为,耗子尾汁

20辆辎重车的财宝甩手送出,只换得高顺一人。

此事传出,轰动一时。

古有千金买马骨,今有20车财宝换一将。

长安城中,众说纷纭。有说王通礼贤下士,重视人才者;也有说王通是个冤大头,倾尽巨资,却换来一名……忤逆上官……之将。

王通可不管那么多。

值不值得,王通心里比谁都清楚。高顺的个人武力并不是特别高,只能在夏侯惇手下撑四十个回合,便夺路而逃。论武艺只能算是二流。

但高顺却绝对是个将才。

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赠。很寡言少语,其所练步战劲旅“陷阵营”,所攻无所不克。惜乎吕布知其忠而不能用。”

这样的将才,用再多的钱财去交换都值得!

……

回到军营之后。

王通便将的有军侯以上的将官叫到一起,对众将道:

“高顺将军久历沙场,其治军之才和练兵之能,皆在吾等之上。今后大家要多向高顺将军虚心讨教。”

众人闻言,没有不服气的。

毕竟,王通手下的这帮将领们现在都还嫩得很。牛金、晏明等人从军不过半年;华猛、华锋、华雷这些人,也都是刚刚提拔起来的,数月之前,他们最多也就是个曲军侯。

因此,高顺的加入,俨然成了王通手下第一大将。

随后,王通便任命高顺为全军的练兵校尉,让他指导所有将领们的练兵事宜。

与此同时,又让高顺在全军挑选勇士,组建并训练新的……陷阵营。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高顺的陷阵营。)

……

自此之后,王通便经常住在军营里,与将士们同吃同住,摸爬滚打,刻苦训练。

通过这种方式。

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也培养将士们对自己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

一转眼三个月过去,到了农历八月。

秋高气爽、黄叶纷飞。

金桂飘香,北雁南归。

这一天,正当王通在与高顺一起训练“陷阵营”时,“黑冰阁”主管华安匆匆跑过来,低声说道:

“阁主,属下有要事禀报!”

王通放下手中的大刀,与华安来到一个空旷无人处,低声问道:“何事?”

华安道:“议郎郑泰、黄门侍郎荀攸、御史何颙、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密谋刺杀董相国。

不过,却被太尉掾贾诩看出端倪,布下了埋伏,将何颙和荀攸等人尽皆抓获,仅有郑泰一人逃脱。

此事牵连甚广,被砍头示众者已有数百人。何颙也在狱中自杀,仅有荀攸等数人依旧关押在狱中……”

“荀攸?”

听到华安这一提起,王通也想起来了,似乎在原本的历史上,荀攸确实参与了一次刺杀董卓的事情,因谋事不密,被贾诩侦破。

不过,董卓碍于荀攸的家世背景,并没有杀害荀攸,而是一直将他关在狱中。直到董卓被诛之后,荀攸才出狱回家。

王通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却对华安有些不满意。这么大的事情,一直到事发一天之后才侦知详情过来禀报,看来这“黑冰阁”还是太弱了一些。

这也跟华安这个“黑冰阁”主官的能力不足有关。甚至,还跟王通时华安的信任有关。

华安以前只是华雄的书吏,能力肯定也是强不到哪里去。至于信任方面,华安也是因为华雄的关系,才为王通办事。至于华安对王通有几分忠心,这事王通心里还没底。

情报机构,举足轻重。

很多后世关于情报机构的先进方法,王通现在都还不敢传授给华安,只能暂时让他按照古代的传统方法,去组织这个情报机构。

在王通看来,必须等到将来对华安完全信任了,或者找到更适合的“黑冰阁”主管了,王通才会采用后世的方法,来对“黑冰阁”进行改进和改良。

……

听完华安的禀报,王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在操场上慢慢地踱起步来。

一边踱步。

一边想着,是否有将荀攸收为己用的可能性。

颍川荀家,乃荀子后人,世代为官,属于汉代的世家代表之一。汉末三国至西晋时,荀氏一族都极其显赫。而且子嗣甚多,还个个都是大才。

这一点,与司马懿家有点相似。

河内司马家,有“司马八达”。司马防八个儿子,个个成才。

而颖川荀家,也有“荀氏八龙”。

荀淑的八个儿子,也个个成才,到了荀淑的孙辈和玄孙辈,更是人才辈出,个个才华不凡。

荀攸便是荀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上,荀攸被曹操倚为谋主,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举足轻重的功劳。这样的人才,王通自然是想要的。

但王通又担心,荀攸不会效忠于自己。

自己还只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将领,没有基业,没有家世背景。荀氏家族的大才,凭什么会效忠于自己这种人?

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么要不要干脆弄死,以免这厮将来去帮助曹操,增加自己统一天下的难度?

毕竟,弄死之后,还可以获取他的基础属性点,荀攸的智力在92以上。只要摸了荀攸的尸体,自己智力便可能直接由83上升到92。

想到这里,便停下脚步。

叫上典韦和50名亲兵,直朝贾诩的府上走去。

……

没多久,王通便在贾府上见到了贾诩。

贾诩依旧是一副笑呵呵,人兽无害的样子。见到王通之后,便送给王通一连串的马屁:

“荡寇将军慧眼识珠,以20车财宝换得将才高顺,比之昔时燕昭王千金买马骨,亦不惶多让。贾某对将军钦佩之情,如那滔滔长江连绵不绝……(此处省略一千字)……”

“打住,打住!”

王通制止了啰哩巴嗦的贾诩,开口问道:“可还记得三月之前,因为严顺之事,你曾答应过为我办事三件?”

“我何曾答应?”

贾诩两手一摊,露出一脸茫然的神色:“你当时转头就走,扬长而去……”

“你想耍赖!”

王通猛地停下脚步,对贾诩怒目而视,眼中满是杀气。

贾诩吓得后退两步。

赶紧说道:“这个……我刚才记错了,现在才想起来,当时确实答应为将军办三件事。”

“这还差不多。”

王通收回凛厉的目光,咧了咧嘴,挤出一丝微笑,低声说道:“今天,本将便将第一件事交代给你。”

“何事?”贾诩问道。

“很简单。”

王通低声说道:“将荀攸人不知鬼不觉地救出来,然后,人不知鬼不觉地送到我的军营,并且,还要伪造一个荀攸畏罪自杀的现场!”

贾诩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而逝。又低声问道:“将军意欲何为?”

“莫问,我自有用。”

王通伸出手,拍了拍贾诩的肩膀,笑道:“耗子尾汁。”

说罢,便转过身。

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

(附录图片:荀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