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救驾之饼 > 第118章 久别重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常兰和老常头决定找个铺子把生意做大,两人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寻觅了好几日,终于看中了一间铺子。

这铺子位于一条较为繁华的街道,位置不错,过往行人众多。铺子面积不算太大,但布局还算规整,前面可以用作店面,后面还有一小间可以当作储物室和休息的地方。

常兰走进铺子,仔细打量着,眼中满是期待:“爹,您看这铺子,虽说旧了点,但好好收拾收拾应该不错。”

老常头也点点头:“是还行,就是不知道这价钱合不合适。”

这时,房东走了进来,是个精明的中年男子。

房东开口道:“这铺子可是好地段,一个月租金得二十两银子。”

常兰一听,皱了皱眉:“老板,您这租金也太贵了吧,能不能便宜点?”

房东摇摇头:“姑娘,这已经很公道了,这地段多好啊,保证你生意兴隆。”

老常头也跟着说道:“老板,我们也是诚心想要,您就给让让价,十五两怎么样?”

房东犹豫了一下:“十五两太低了,十八两,不能再少了。”

常兰咬咬牙:“十七两,行的话我们现在就定下来。”

房东想了想:“好吧好吧,看你们也是实诚人,十七两就十七两。”

最终,常兰和老常头成功租下了这个铺子,开始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意。

租下铺子后,常兰和老常头便着手寻找徒弟。他们在铺子门口贴出了招收徒弟的告示。

今吾常氏烧饼铺,因营生扩展之需,欲寻良徒。

学徒细则:

入吾门者,当敬师重道,勤勉好学,切不可怠惰偷闲。

依我朝历法,每日辰时必至铺中,助师筹备诸般事宜。

学徒之期,无银钱酬劳,然供食宿,以安汝身。

助店细则:

艺成之后,若愿襄助开店,可获新店盈收二成之利。

本店将依本朝律例,筹银助汝择良地开分店。

开店之际,吾将依古法传承,授汝技艺之精要与营商之经验。

有意者速至常氏烧饼铺相商。

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年轻人前来应聘。常兰和老常头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考察,最终选了一个名叫阿诚的机灵小伙子和一位菲菲的姑娘。

阿诚生得浓眉大眼,身材壮实。一张国字脸显得十分正气,双目总是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他笑起来时,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给人一种憨厚又阳光的感觉。平日里,他总是精神抖擞,做起事来手脚麻利,充满了活力。

菲菲则是个模样清秀的姑娘,瓜子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她的皮肤白皙,如羊脂玉般细腻。樱桃小嘴总是微微上扬,带着几分俏皮。菲菲家境贫寒,父母皆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但菲菲生性乐观,从不因家境而自卑,反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新店开张这天,常兰烧饼铺前热闹非凡。红绸高悬,鞭炮齐鸣,硝烟弥漫中透着喜庆的气息。

店门口围满了前来祝贺的街坊邻居和闻香而来的食客。常兰和老常头笑容满面地站在店门口,迎接着各方来客。阿诚在店内忙前忙后,整理着桌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批客人。

菲菲则身着新衣,头上扎着鲜艳的发带,在门口帮忙招呼着客人,声音清脆悦耳:“欢迎各位光临,里面请!”

店内,新的炉灶擦得锃亮,案板摆放整齐,各种食材准备充足。墙上挂着新绘制的招牌,龙飞凤舞的“常氏烧饼”四个字格外醒目。

随着鞭炮声渐息,客人们纷纷涌入店内。一时间,欢声笑语,吆喝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常兰和老常头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新店开张,热闹非凡之时,赵逸风带着御赐的“救驾烧饼”的牌匾前来道贺。

众人见赵逸风到来,纷纷让开一条道,眼中满是敬畏。赵逸风朗声道:“常姑娘,恭喜新店开张,这是陛下御赐的牌匾,以表对烧饼的赞赏。”

常兰和老常头惊喜不已,赶忙跪地谢恩。

就在此时,朱启明身着便服,混在人群中微服私访。他看着热闹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朱启明在店内找了个角落坐下,静静观察着一切。常兰忙着招待客人,一时没有注意到他。

赵逸风四处打量,突然发现了朱启明,正欲行礼,却被朱启明一个眼神制止。

朱启明轻抿一口茶,心中暗自赞叹常兰的能干。

洪秀秀一家和胡陆阳一家在店内相遇,彼此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阿菊笑着对胡陆阳的妻子雨瑶说道:“雨瑶妹子,今儿个可真是热闹啊!”

雨瑶回应道:“是啊,阿菊姐,听闻这常兰姑娘的烧饼甚是美味,咱们也来凑凑热闹。”

洪秀秀则拉着思阳郡主的手,亲切地说:“郡主妹妹,许久不见,越发标致了。”

思阳郡主略带羞涩地笑了笑:“秀秀姐姐过奖了。”

马念生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店里的热闹景象,胡陆阳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念生,等会儿可要好好尝尝这烧饼。”

众人寒暄着,气氛融洽而欢乐。

众人品尝过烧饼后,纷纷赞不绝口。

阿菊咬了一口烧饼,眼睛一亮,说道:“这烧饼外酥里嫩,香气扑鼻,真是难得的美味!”

雨瑶也点头附和:“没错,口感绝佳,这馅料调配得恰到好处。”

洪秀秀则笑着说:“常兰姑娘这手艺,真是一绝,难怪能开新店。”

思阳郡主细细品味后,称赞道:“此等美味,在京城也是少见,我定要多带些回去。”

马念生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道:“太好吃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烧饼!”

胡陆阳也忍不住夸赞:“这烧饼确实不同凡响,常兰姑娘真是有本事。”

朱启明在角落里默默吃着烧饼,看着临西镇的人如今都聚集在一起,心里百感交集。这熟悉的味道,让他想起了曾经在临西镇的点点滴滴。

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流转,思绪飘远。那时候的简单快乐,与如今皇宫中的繁琐事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烧饼仿佛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他在这喧嚣的时刻,感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和温暖。

朱启明轻轻叹了口气,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情,有怀念,有欣慰,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朱启明不愿意打扰这份难得的欢乐与融洽,他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继续吃着烧饼,听着众人的欢声笑语和对烧饼的夸赞。

他心中想着:就让他们这样尽情地享受此刻的美好吧,不必因自己的身份而有所拘束。这温馨的场景,如同记忆中那片纯净的天空,没有权谋争斗,只有真挚的情感和简单的幸福。

朱启明的眼神变得柔和,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份平凡而又珍贵的热闹之中。

朱启明吃完烧饼后,便起身离开,寻了烧饼铺对面的茶楼。他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茶,远远地看着常兰在铺子里忙活。

时光流转,夜幕降临,街上的行人逐渐稀少,烧饼铺子也终于关铺了。朱启明吩咐身边的赵逸风:“你悄悄去把常兰寻来,切莫声张。”

夜已至,烧饼铺子的灯火刚刚熄灭,常兰正和老常头、阿诚等人在店内收拾。

此时,赵逸风一身黑衣,戴着兜帽,悄悄来到铺子门前。他轻轻叩了叩门,声音低沉而神秘:“常姑娘,是我,赵逸风。”

常兰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心中一惊,是白天送御赐牌匾的赵大人,疑惑地问道:“赵大人?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赵逸风压低声音说道:“常姑娘,莫要多问,快随我走一趟,有人要见你。”

常兰满心狐疑,但见赵逸风神色严肃,也不敢多耽搁,便交代了老常头几句,老常头心里已经有数,也不多言。常兰跟着赵逸风匆匆离开。

一路上,赵逸风脚步匆匆,常兰紧跟其后,心中暗自揣测究竟是谁要在这深夜见她。

常兰跟着赵逸风来到茶楼,刚踏入大门,她便忍不住仔细观察起茶楼的布局。

入门处,摆放着一座精致的屏风,上面绣着山水花鸟,栩栩如生。穿过屏风,是宽敞的大厅,摆放着一张张雕花的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放置着一盏造型别致的油灯,灯光摇曳,使得整个大厅显得有些朦胧而神秘。

大厅的一侧,有一座木质楼梯蜿蜒而上,扶手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常兰的目光顺着楼梯向上,看到二楼的栏杆上也有着细腻的雕花。

她脚下踩着的是厚实的木地板,走起来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茶楼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字画,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细腻婉约,为整个茶楼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常兰心中暗自赞叹这茶楼的典雅精致,同时也更加好奇究竟是谁在这样的深夜约她至此。

常兰走上二楼,一眼便看到了朱启明。他穿着与他们初次见面时相同的衣服,那熟悉的模样让常兰心里又惊又喜。

瞬间,她激动得想要冲上去拥抱他,可脚步刚迈出,脑海中一个念头闪过:他现在已经是当今皇帝了。这个想法如同一盆冷水浇下,让常兰瞬间退缩了。

她站在原地,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目光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嘴唇微微颤抖,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朱启明看着常兰的神情变化,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赵逸风见状,很识趣地悄然退出房间,轻轻带上了房门。

房间内顿时只剩下朱启明和常兰二人,气氛一时有些微妙。安静得仿佛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衬得屋内的寂静。

朱启明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温和地说道:“兰儿,好久不见。”常兰微微低头,紧张的应声道:“俊哥,不是,启明,也不是,陛下……”

常兰一时还有些改不了口,她低垂着头,双手绞着衣角,有些不知所措地说道:“陛下,民女……”

朱启明微笑着看着她,眼中满是温和与亲切,安慰道:“兰儿,不必拘谨,在我面前,你还是当初的你。私下里你爱怎么唤我就怎么唤,好吗?”

常兰抬起头,看着朱启明那熟悉又带着几分陌生的面容,心中的紧张稍稍缓解了一些,但仍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朱启明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今日找你来,只是想叙叙旧,莫要如此生分。”

朱启明忽然狡黠一笑,奶声奶气的说道:“姐姐,姐……姐……”

常兰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熟悉的称呼瞬间将她拉回到了过去的回忆中。

她的眼神变得柔和,带着几分嗔怪说道:“都这么大了,还这般调皮。”

朱启明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纯真笑容,说道:“在姐姐面前,我永远都可以这般。”

一时间,房间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仿佛又回到了曾经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朱启明顺势搂着常兰,拥她入怀:“兰儿,谢谢你!”

常兰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有些不知所措,身体微微一僵,但很快便放松下来,轻轻靠在朱启明怀中。

朱启明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激:“兰儿,在我失忆时,心智忽高忽低,是你心无旁骛地照顾了我一年。你对我无条件的照顾和包容,不求回报,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

常兰眼眶微红,轻声说道:“陛下,这都是民女心甘情愿的,能照顾陛下,是民女的福气。”

朱启明紧紧拥着常兰,在她耳边说道:“以后别叫我陛下,就像从前一样。”

常兰轻轻点了点头,两人就这样相拥着,享受着这片刻的温馨与宁静。

常兰忽然跳开朱启明的怀抱:“启明,我要在京城开分店,还要在杭州开分店,把我们常氏烧饼开遍全国各地。临西镇现在有六个徒弟,三个已经出师了,等到过年那三个也可以出师了。现在京城里这两个徒弟,看他们心灵手巧,等新年一过,也可以出师了……”

常兰叽叽喳喳地说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双手不停地比划着。

“我打算先在京城的繁华地段选一处好店面,然后按照咱们临西镇的风格装修,一定要让大家一看到就觉得亲切。杭州那边嘛,得先派人去考察考察市场,找个最合适的位置。还有还有,徒弟们出师后,得给他们安排好,不能让手艺丢了……”

朱启明微笑着看着她,耐心地听着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计划,心中满是欣赏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