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豆蔻正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政听了不觉心中一堵。

虽说这曲径通幽处,是幽静的意思,可你断了章,就难免人家取了义。

贾政却是偷偷的和后边人说了,让人赶紧把这字抹掉了。

一群人却还是走了这小径

出了小径却是看到一个亭子。贾政便说道:

“国公,此亭由宝玉提了‘沁芳’二字,也无论这亭子,亦或边上的桥,水闸,便是这溪水一并以沁芳为名。你看可贴切否?”

史信站在亭前看了一阵,想着书中所写。这沁芳闸和沁芳亭当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重要见证地。

偷看西厢记,黛玉葬花都是这里了。

史信便是赞道:

“这沁芳两个字起的确实是妙,日后这园中花瓣流经此地,当得起沁芳两字。

宝玉应是取自《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一句。”

贾政听史信前半句还高高兴兴,可是下半句,史信却是说这名字是取自那禁书 。

当着这么多的人,贾政哪里下的来台。

“这个孽障一天不学好。尽学了些精致的淘气。

都一会子便寻了他来,看不打断他的腿!”

史信忙是来劝。可心中却是盼着贾政狠狠的打贾宝玉,他和贾政来这园子,说这么多,不就是为了给贾宝玉找茬吗?

只是不知自己把林妹妹给弄走了,日后,这葬花还能有这情节了吗?

想来是不大可能有了。

林黛玉葬花,其实不过是在拿花比自己。

现在林黛玉再不是那个可怜的孤女,她也不住在这大观园,可还会有这感慨吗?

贾政也没有看这沁芳亭的想法了。

大家继续往前行,却是到了有凤来仪。

这个地方便是林妹妹日后的潇湘馆了。

贾政这一会也不介绍了。

但是史信还是一眼便看到那‘有风来仪’四个字。

史信便是夸道:

“此地竹子虽然休眠了。但可以预见到明年开春,这地却是惬意的很啊!

尤其这有凤来仪写的妙。仿佛这里便有一位貂蝉来 。”

贾政听了更呕了。好好的地方,又被史信说成吕布和貂蝉偷情的地方。

这有些东西一旦提起,便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意境了。

贾政便是如此,现在贾政总觉着这竹林中能窜出个拿着方天画戟的大汉来。

此地也是待了不久,贾政便带着人走了。

再往前便是稻香村了,这收了稻子,那一片水田,此地却是一片萧条。

有清客道:

“倒是十足的农家小院气象,古之圣贤莫不愿回归田园啊!”

史信却是想到了后世岳云鹏的评价。

当时身边的名人都说想回农村种地,可岳云鹏却是说,他不想。

因为只有岳云鹏知道这种地是真的苦。

史信便笑着和后边人说道:

“这圣贤我不敢诋毁。

但大多的人说想回归田园,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就像那陶渊明,他种地,那草都比苗高。

回归田园?呵呵!不过是逃清净罢了。”

史信这一句更狠。因为贾政当初来这里时,便是说自己动了归农的心。可这稻香村的韭菜,稻子都是婆子种的。他家人可是一手没动啊!

现在史信这不是指着他鼻子骂吗?

当即史信便得了贾政的一个匈奴校尉的奖励。

史信心笑道,我说我不来,你非让我来。我来了,你又不高兴。何必呢?

有清客看贾政脸色不愉,忙提议继续向前走。

没过多久却是到了蘅芜苑。

史信看那提字。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不解,有清客便问:

“国公到此处何故大笑啊?”

史信便指着蘅芷清芬匾额下边的对联念道: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众人更不解了。

史信便说道:

“这自大流氓杜牧给那歌妓写了诗,什么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写的如此写实。这之后再听到以豆蔻为诗的,难免便想歪。

尤其这地,也不知谁给写着个什么豆蔻才犹艳,什么睡足荼蘼梦亦香

我的天呀!

直接在这里挂个春宫图得了!”

史信大笑不止。可是却没人敢附和。

这园子可是为贵妃省亲造的。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谁能担待得起啊?

史信前世读红楼时,看到这对联,便想,是不是薛宝钗露红袄时,被贾宝玉看到了那啥了?

要不然为什么要在她住的蘅芜苑里写这么艳的对联呢?

贾政简直要歇斯底里了。也不用别人,自己便要上前去拆那对联。

“孽障,真是孽障啊!”

立时此地乱做一团。仆人门客,都来帮忙。

史信这算是彻底结束了大观园的游玩。

因为没人陪他玩了。

你到一个地搅一回乱,哪个还敢领着你玩。

史信犹自催促的说道:

“走啊!我看着园子还没走多少。继续游园,我看看还有什么乐子没有?”

“没……没……没什么好景了!剩下的无甚趣味了。”

贾政也是忙摆手。可不敢再带史信游玩了。要不他还不知道说些什么呢?

“国公。今日游玩便到这里吧!

老太太还要见你。你去见见老太太吧!”

贾政也是心力憔瘁,再也陪着游玩不了了。便把史信支给了贾母。让老太太去对付他吧!自己的小心脏真的不禁史信玩啊!

史信这才被原路礼送出了大观园。

而贾母那里却是有小厮往里面送消息,传史信一行的话。

这越听贾母越气。

这个史大郎半年不见,却是依旧嘴损的狠啊!

“这个史大郎。真真气死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