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毅向前踏出一步,拱手向李承远行礼。

“臣有一物,进献给圣人。”随后双手捧着一个木盒。

众人一脸狐疑地看向刘毅,

“这时候刘毅出来胡闹什么?”李承远想着,但还是让张宁去拿盒子。

“珍宝使!朝堂之上,和亲大计关乎国本安危,容不得半分儿戏!你捧着个木盒突然闯出来,是想扰乱圣听不成?”王御史说道。

“你没完了。”

“我作为真宝使什么时候进献宝物是我的自由,碍着你事了?”刘毅看见王御史就烦。

“刘毅小儿,你目无君上,藐视礼法,朝堂之上岂是你撒野之地?”

王御史转身面向李承远,“圣人,此人狂妄至极,今日不惩戒,日后必成大患!\"

刘镇羽听这话就不干了,敢说刘毅是小儿。

“王大人这顶帽子扣得好大!我儿身为珍宝使,为圣上搜罗世间珍宝,反倒成了目无君上?”

“够了!都当朕的含元殿是市井茶馆?”

满殿瞬间鸦雀无声。

李承远取出木盒里的东西,“刘毅这是何物?”

“圣人,您放在眼睛上一看便知。”

李承远把东西放在眼睛上,原本殿内的景象突然变得又大又清晰,远处宫墙上的砖瓦纹路、竟如同近在眼前。

喉结不住滚动——这分明能看清五里外敌情的玩意儿,若用在战场上......,东突厥再想偷袭边境可就难了。

刘毅看着李承远没有任何变化,心里一阵感慨,这就是上位者的气势。

“确是奇物。”李承远将东西往案上一搁,声音不疾不徐。

阿史那骨咄禄心中一紧,他虽不知这究竟是什么物件,但见李承远的反应,隐隐觉得对和亲之事不利。

“圣人,臣对和亲一事有些看法。”刘毅看李承远,他没有问自己这东西是什么所以刘毅也没有提。

“刘毅,你且说来。朝堂之上,为这和亲之事,诸位爱卿已争论许久,朕也正想听听你这珍宝使的见解,究竟有何独到之处。”李承远知道刘毅应该是有备而来。

“那个拉屎那骨朵,我是真心觉得和亲这事儿好。您看我们在这儿争来争去,说到底都是为了两国太平。东突厥那边大漠戈壁多,日子肯定没我们这边好过。我们大新地盘大、东西多,诗词歌赋样样都有,公主嫁过来,吃穿用度肯定比在草原上舒坦。”

他转头扫了眼三皇子和八皇子,接着说:\"您再瞧瞧我们这的皇子,哪个不是一表人才?要是能和东突厥结亲,两边成了亲家,以后有什么事儿都好商量。这既能保边境太平,又能让公主过上好日子,一举两得的事儿,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李承远也没想到,刚刚还拿出奇物的刘毅,这会儿又开始一本正经地劝起和亲来,话糙理不糙,说得直白又实在。

“刘毅,我赞同你说的这话。”宋三斤笑着说道。

“这位大人,我叫阿史那骨咄禄,我们是求娶公主,不是嫁公主。”

“哦,拉屎那骨朵,我们凭啥把公主嫁给你们?”

“历来中原王朝为求边境安宁,皆以公主和亲示好,这是天经地义的规矩!”阿史那骨咄禄猛说道。

“使者所言正合古制!历朝历代皆是以公主和亲换取边境安宁。如今我朝初立,更应效仿旧例,若贸然违背千年成规,只怕会惹来四方非议,动摇国本根基!”于淼说道。

刘毅嗤笑一声,斜睨着于淼:

“拿旧例说事?前朝靠送公主求太平,都被人骂窝囊。咱们大新,还要学这没出息的法子?今天送公主,明天敌人要地,是不是也得给?”

“一派胡言!若无和亲之策,前朝何以维系百年基业?你不过是个小小珍宝使,竟敢质疑祖宗之道!”于淼的脸涨得通红。

“那你的意思就是要把公主嫁到那荒寒之地受苦?拿自家女儿当挡箭牌?咱们大新百万大军不是摆设,还犯得着用女儿换和平?”刘毅问道。

“珍宝使,你可知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受苦,难道这就是你想看到的?和亲乃是为了避免战事,保万民平安,这才是真正的仁政!”王御史站出来说道。

“既然这样,我建议把王御史,黄侍郎的女儿封为公主,嫁到东突厥去,您二位觉得可行?刘毅看着两人说道。

“当然不可,东突厥要娶的乃是静柔公主,不是自家小女。”王御史说道。

于淼也涨红了脸,指着刘毅道:“你这是故意刁难!我等女儿,皆是金枝玉叶般娇养长大,如何能远嫁那苦寒之地?这和亲之事,本就是为了大新的江山社稷,怎能拿我等女儿做文章?”

李承远目光如鹰隼般扫来,于淼和王御史僵在原地,脸色煞白,大气都不敢出。

“二位大人,刚刚还口口声声说为了百姓,为了避免战事,那为何轮到自家女儿,就舍不得了?难道公主就不是圣上的心头宝,就该去承受远嫁之苦?”

刘毅目光灼灼,继续说道:

“二位大人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动辄以祖宗成法、江山社稷为由,力主和亲。可在这和亲的背后,究竟是真心为了大新,还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家族安稳,恐怕只有二位自己清楚。”

王御史和于淼被刘毅说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反驳。

刘毅的一番话让很多大臣对王御史和于淼产生了鄙视之心,距离二位近一些的官员偷偷向远处挪去。

刘毅转而看向阿史那骨咄禄。

“阿史那骨咄禄,你们东突厥执意求娶静柔公主,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所谓的两国交好。依我看,你们不过是觊觎我大新丰富的文化、先进的技术。”

古代的和亲公主往往伴随着丰厚的嫁妆和先进的中原技术,对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就是鲜明的例子。

“这位大人不要误会。我们的王真的是仰慕大新。所以才会想要迎娶静柔公主的,”阿史那骨咄禄辩解道。

“仰慕就来抢我们边境百姓的粮食,烧他们的房子?这叫仰慕?我看你们就是贪心不足,想空手套白狼!”

“圣人,袭扰边境都是小部落私自行动,我王确实不知。还望大新莫因误会,误了两国交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