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你情我愿的谈判,最终以6.8亿美元,收购了宝格丽的70%股权。
其实最失望的是卢卡。
他本想如果家庭能卖掉全部股份。
就能赚1亿美元。
但现在也非常不错了。
拿了(70%-35%)\/7*500万美元的提成。
共计3500万。
就在双方签合同的时,西格玛偷偷的对卢卡说:
“卢卡,在一年内,你如果帮我们拿下全部股份。”
“我们合作继续有效。”
“我们会继续给你6500万美元。”
卢卡十分高兴。
之前时间太紧了,所以只收购到了70%。
如果多一些年时间,就多很多时间来说服家族里的人。
“你们在这半年内不要赚钱,尽量亏损。”
“我们家庭卖掉的意愿更强。”
“对了,我准备收购一支足球俱乐部。”
“如果俱乐部赚钱,我更有把握说服家族把宝格丽剩下的全卖了。”
“我们老板接下来会有一个超级赚钱的项目。”
“下个月我们会在种花家杭州启动。”
“你到时候过来吧,我们一定会让你们赚大钱。”
“肖总,我觉得卢卡,提出搞垮宝丽格,这很难操作吧?“
”这太简单了,故意买一些劣质零件,等到零件损坏。“
”让顾客来索赔。“
”我们再赔给客户大笔钱,这不会亏损了?“
”赚钱难,亏钱还难吗?“
“不过,我不会这样做的,这样太伤品牌了。”
“我们可是大股东。”
“只有要更赚钱的项目,他们会卖掉剩余的股份的。”
“肖总,你说得出有道理。”
“估计他见你买了曼联,也跟风在意大利买了球队。
肖爱国笑道:“这是好事。”
“我们可以从他们球队合法的‘购买球员’。”
“不管球员合不合适我们,但他的投资‘马上’就可以赚钱。”
“而且意甲还是有非常多有实力的球员。”
“他帮我们收购,做个二手贩子,我们还省去挑选的时间呢。”
“而且,也可以让我们的公司去赞助他们的球队。”
“快速的让他们盈利。”
“还可以通过我们的销售渠道。快速的把他们的球衣卖掉。”
“亚特兰大的球衣不会对们的会员有冲击吗?“
“不会,我们只是销售。”
“它只是我们的一个销售产品而已。”
“不把它做为我们积分打折的活动。”
很快,卢卡就以110万美元收购了意甲亚特兰大足球俱乐部。
一上台,就购买了布冯、孔蒂、、斯基拉奇、赞布罗塔等20多个当打和青年队球员。
对于意甲来说,卢卡已经是很有钱了。
卢卡,我给你送钱来了
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让宝格丽马上亏损,但现在就可以让你的球队盈利。
我带来了919、力宝健、事百可乐、戴耳电脑(戴耳电脑和锦秀电脑合并)的赞助广告意向合同。
总计是160万美元。
你只有之后和他们签订就可以了。
“太好了。”
“我们现在的赞助广告都20多万美元(为方便计划,应该是换成里拉)。
这有160万,球队肯定赚钱。
卢卡肯定高兴啊,收购球队才花了110万美元,赞助费就收了160万,相当于白赚了一家公司,还额外赚了五十万美元。
“需要我什么吗?”
“不用,我们还可以帮你把球衣卖到老鹰国和全欧洲。”
“我们在全球有8万家便利店。”
“100多家商场,我们还在不停的收购”
“还有300家商场正在建。”
“可以快速的把你们的球衣铺开。”
亚特兰大现在只有十多万的球迷。
球衣的价值并不高。
如果交给锦秀体育。
可以省掉很多精力。
卢卡面露犹豫之色。
其实卢卡是担心锦秀卖不动。
西格玛知道卢卡在担心什么。
“你们的销售渠道还继续卖。”
“我们只是给你们增加销售渠道。”
“你们只要把球衣的生产授权交给我们就可以了。”
“你放心,我们老板的球队曼联的球衣也是在一个地方生产的。”
“质量绝对没问题。”
“而且肯定比你们现在的生产成本要低。”
“而且,在我们渠道销售的球衣,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
卢卡也十分好奇,有哪两种模式。
“一种是在我们的销售渠道,你们拿20%的销售纯利。”
“你们不用出一分钟,不用承担一点风险。”
“还有一种是你们出钱来生产,在我们的销售渠道卖。”
“这种模式也有很大的风险,万一卖不掉,球衣可砸在手里了。”
“你们有10万球迷,你们每年最多只通卖二万套球衣。”
“我们按50万套来生产,如果我们销售不足50万套,也会按50万的数量和你们结算。
“你们之前生产成本多少?”
“7.5美元。”
“我们可以帮你用6.8美元生产出来。”
“50万套是340万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用第二种合作模式,你们要掏340万美元的生产成本。”
“如果用第一种模式,你们最高可以有500万纯利。远远高于你们现在只卖二万套赚85万毛利的方式。
卢卡脱口而出,“我选第一种。”
他怎么可能会选择要掏340万美元的合作方式?
钱进了他口袋,怎么还会掏出来?
“只要你们球队打法好看,场面精彩。”
“只要有一定的成绩,球衣就可以卖更多。”
“西格玛先生对足球有研究吗?”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球迷。”
“对战术打法一窍不通。”
“但我们老板说,打法越好看,球衣越好卖。”
卢卡果然听进了西格玛的话,后来找了一个打法十分漂亮的主教练。
虽然积分只是处在中游,但球迷的数量,在意甲中排名第三,仅在尤文图斯和Ac米兰之后。
曼联球衣是找沿海的工厂生产的。
1986年种花家纺织品出口增长很快,达到了43.7亿美元。
种花家为了减少贸易顺差,听取了肖爱国的建议。
从老鹰国及其他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因此和各个发达国家,关系比较好。
并鼓励纺织企业引进设备后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还和老鹰国谈成了一项目对肖爱国企业至关重要的协定:双方对肖爱国的进口及出口不受配格限制。
这对肖爱国之后的规划极其重要。
否则,你生产出产品,却因为配额限制,不能出口。
那才是悲剧。
但是目前种花家纺织品就受到配额的限制。
否则出口量会更大。
但是如果是本国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直接在种花家贴牌生产,又不一样了。
任何时候,堡垒在内部是最容易攻破的。
这也无形中打破了贸易壁垒。
只是肖爱国做的这件事,估计没人能看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