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去儋州,带着大批辎重,速度再快也至少要半个月。

不过他们本身也不用急着赶路。

李景珩和雍王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战了,双方都要拿出最强的实力硬碰硬。

现在搞些偷袭骚扰之类的,其实也是无用功。

洪靖城。

大军不紧不慢,终于在半月之后赶到了这里。

雍王控制了整个儋州,唯独剩下了此处。

这城的特殊之处在于,儋州边界上有一条澜江,从西南流向东北。

儋州与隔壁的沧州就以此为界。

原本洪靖城也处在澜江的东边,可经历了多少次的洪灾和澜江改道之后,它成了处于澜江西边的一座城。

大端开国以来,沿用的都是前朝的州府布局,未加改动。

才让如今的洪靖城,成了这一对于雍王来说算是鸡肋的城池,得之无味,弃之可惜。

若要掌握这座城池,得专门派一支驻军跨江而来,这对于雍王来说,代价实在有点高。

所以权衡之下,他干脆放弃此城。

而对于李景珩来说,洪靖城因为长年饱受洪灾侵扰,修修补补之下,墙坚城固,倒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用来做大本营正合适。

……

“探子回报,雍王大军已到了离此处五十里的城。”李景珩先起了个开场白,“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看来,雍王已经跨过那原本李景珩被追击的东阳江了,对面的行军速度比他想象的更要快些。

大军很快就在城外安营扎寨,李景珩征用了洪靖城的衙门作为指挥部。

今日是各军主帅的第一次正式会议。

其实,从京城赶来此地的路上,他们就已做好简易分工。

东林军熟悉儋州风土人情,派人伪装成平民打探消息,或者摸查周边情况,更为合适他们。

北林军都是来自东北的粗犷汉子,自然是没法伪装成当地人,修桥铺路造防御工事之类的活就交给他们了。

而京城来的联军,因为出身不错,个人战力较强,可惜长年驻扎京城,团队协作能力差。

不适应于战场,因此只能在大营的校场里临时补习些阵法配合等。

祝知薇负责医疗,每日与粮草官、辎重官和工程官合作完成后勤保障工作。

所以,他们也不算完全不熟悉,只不过这次会面起到一个项目启动的动员作用。

“雍王为何会选在那处扎营?”李修翊率先发问,他作为监军,此时发话算不上突兀。

李修翊不懂军事。

不过毕竟多年以来,他都在接受正统的皇家教育,虽有人些任性,也不是完全抓不住重点的废物。

“洪靖城易守难攻,想要打下来定要付出极大代价。”青锋主动开口解惑,这里就属他最年轻,资历又浅,这种事理应由他来做。

“所以他必会放弃强攻,而是选择合围,或者干脆绕道直取京城。”

李修翊眨了眨眼,表示他听懂了。

雍王既然选在此时动手,都来不及拖到明年开春,是没有时间可以浪费的。

不过他也不怕李景珩他们困守洪靖城不出而拖延时间,毕竟只要来上一招声东击西的绕道,这平叛大军就会自乱阵脚。

所以,雍王干脆选择了那片开阔地带,等着李景珩主动出击。

因为地势开阔,视线明朗,雍王反而可以直接看清李景珩大军动向,也不怕这诡计多端的九千岁搞什么偷袭。

“看来,我这皇叔是打定主意硬碰硬了。”李修翊摸了摸下巴。

“雍王的倚仗就只是那倭国?打听清楚了吗?”

“此战若是拖得太久,也不知他那倭国援军到底能补充到何时。”

李修翊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最需要搞清楚的。

双方兵力相当有兵力相当的稳当打法,双方兵力悬殊那自然要兵行险着。

若是我方优势,那胜负已定,只要李景珩他们指挥得当,想来也很难输。

“他们大军已在五十里外,最多三日就会发起强攻。”

说话的是周勇,他身为北林军主帅,常年镇守北方,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

本次他经验丰富的北林军将作为中军,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且他本人在此次出征的将领中,算是最为老道的那一个。

那些开国将领,年纪都有些大了,而他们的子侄又还没有成长起来,因此只能靠他了。

这位周侯爷,出自征北城周家。

周家镇守北方数百年,一直拒那草原来客于国境线之外,不知有多少好儿郎为了中原百姓埋骨沙场。

虽然他极少来京,但京城这些勋贵子弟都已仰慕这位铁血侯爷许久。

听到周勇开口,所有人都坐直了看向他,肃然起敬。

“东林军将作为前锋,打探对方实力。”他看向青锋,没有什么表情。

眼前的年轻人听说是指挥使李景珩安插的下属,水平如何还有待考察。

他这次虽然不是一军主帅,但他既然来了,天生的责任感让他不得不多想一些。

年轻的时候不管不顾,只要打仗赢了就好。

现在年纪大了,心肠却软了不少,绝不能将手下士兵的性命交给那不可靠之人。

“是。”青锋对这位老侯爷也充满敬仰之情。

周勇在那苦寒之地熬了数十载,明明可以靠着百年来周家攒下的功绩,功成身退,回江南那种地方养老。

可他仍选择让周家留在北方第一线,一边顶着皇帝可能的猜忌,一边顶住草原骑兵时不时的侵扰。

聪明如青锋,他年纪轻轻爬到这个位置,虽然有李景珩的助力,也靠他自己把握住了机会。

再说前些年他在军中攒下的军功,也是实打实得来的。

他听出来了周勇的怀疑,也不生气,只是说出了他的布局和想法。

“按雍王大营的规模来看,他们这次至少派了十五万人前来。”

“不过他们应该不会一次性投入。”

“这次我们东林军十万人将正面迎敌,定会全力以赴。”

这些日子青锋都有在收编整合军纪松散的少爷兵东林军,也初具成效。

“如果战力还有些不足,还请侯爷适时入场。”

周勇见青锋侃侃而谈,充满自信,也暂时打消了顾虑,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