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琅琊榜同人:风起长林调整本 > 第83章 萧平旌回京一二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朗点头

“微臣遵命!”

萧歆来到牢房里,看着王锜的尸体,不知说何是好。

随后,萧歆下达了一道命令

“把在场负责验毒的看住,朕先回宫。”

萧歆回到宫里,范守璐仍然坐在一边的桌子上处理着奏疏。

萧歆坐回到御座上,问范守璐

“守璐啊,王锜死了,你怎么看?”

范守璐说

“王锜是川东路兵马招讨使,是正三品大员。他擅自调税,引发两川民变,当初朝廷的决策是看川东路调税如何,若发现百姓赋税压力太大,责令王锜停止调整税收,按正常赋税或者是低于这个赋税征收比例进行征收。 ”

“王锜到底在川东路干了些什么?现在王锜死了,死无对证。此次两川民变,王锜牵扯了太多的人,若往上再查,恐怕动摇朝廷根基啊。”

萧歆突然反应过来,他凝视着范守璐

“你说查王锜动摇朝廷根基?这些朝廷根基,你指的是谁?”

范守璐道

“凡政事堂用人,以陛下恩准。陛下所用之人,皆是朝廷根基。”

萧歆揉着眼睛,想了想,对范守璐说

“朕打算召扶风郡王平旌进京,并为他升迁为川东路兵马招讨使,权领川东路经略使。至于御史官,定为王士龄。而泸州知州定为楼士吧,朕不打算再让他去兰州押粮了。此外,宣布王锜是畏罪自杀,等平旌回京,朕再商榷此事。”

五月底,萧平旌和虞天来在成都负责安置投降的起义军。

一名名的投降的起义军士兵来到泸州营面前取钱走人。

站在桌椅一边的孟俊喊

“每人拿点钱,回家去!小王爷不会害你们!听着,回家多干点本分事,别再想着闹事了!”

虞天来问萧平旌

“小王爷,此次两川叛乱,川东路死的人很多啊。”

萧平旌说

“是啊,不知道王锜留下来的这个烂摊子要给谁来管。”

有成都的妇女送上了一箩水果来。

“小王爷,您尝尝成都的黄杏和桃子吧,香甜的很。”

萧平旌拎过箩筐,微笑着答谢道

“多谢你了。”

萧平旌吃着黄杏,说

“原本,有几十万的人可以吃这些这么好的果子啊。没想到会闹成这样。”

朝廷的钦差来到了成都府,喊

“陛下圣旨!”

萧平旌等人跪了下来。

钦差拿出圣旨道

“陛下圣旨!朕有感扶风郡王平旌、墨淄侯虞天来、汴梁禁军殿前司步军都指挥使岳银川、泸州监州王士龄、权领长林军泸州营押粮官楼士...等平叛有功,特命上述将官等入京拜见,蜀国公穆青身体有恙,以其公子穆贲代为入京参拜!钦此!”

大家喊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萧平旌起身来到钦差前接旨。

钦差告诉萧平旌

“小王爷,告诉您件事,王锜在狱中自杀!请您即日出发,速速回京!不要耽搁了!”

背后跪着的诸位将官相互对视,又低回头去,不说话了。

萧平旌领过圣旨,道

“我知道了!”

钦差离开后,萧平旌等人来到马边,上了马,喊

“诸位!出发!”

988年6月,平叛禁军等人陆续入京,面见皇帝萧歆。

萧平旌私下见到了萧歆。

萧歆身边没有人,他只想知道萧平旌如何看待王锜的事情。

“平旌,王锜死了!你怎么看这件事?”

萧平旌道

“王锜应由朝廷诸刑狱衙门进行会审,包括了悬镜司。两川民变尚且平息不久,王锜自杀,实乃大梁立国百年来最为骇人听闻的事情!但臣仔细想来,即便王锜不死,倘若仔细彻查,朝廷盘根错节,这案子也不好查下去啊。”

萧歆很愤怒,他问萧平旌

“平旌!朕看你办事豪爽!是个能干大事的人!所以朕很期待你,可怎么回事,你现在也说出这种话了呢?”

萧平旌道

“臣以为,王锜的事情。若彻查,恐怕会成为谏院与荀氏之间争斗的一个借口。”

“两川损失如此惨重,青壮年死了十几万人!当下朝廷的当务之急又是处理钱荒的问题,两川的田赋之事尚未恢复,仅因王锜而往上彻查,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这对朝廷政治和经济的恢复不利啊。”

其实,萧歆知道,王锜的死,只有可能是荀白水或者是宋浮干的,但是宋浮是荀白水的党羽,荀氏又是皇后一派的关系,如果要往上查,这就成了举国皆知的政治丑闻。

萧歆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希望萧平旌成为皇帝一派的死忠,又不希望萧平旌跟着谏院一派的人瞎起哄,要对宋浮和荀白水针对到底,便想问这些话,试探萧平旌的想法。

可是,萧歆又希望宋浮能够对大梁的损失负责,他犹豫再三,总是想不出最好的办法。

“平旌,你觉得,接下来,你该怎么办呢?”

萧平旌说

“王锜死了,但是李文值和朱瓒没有死!他们被流放到了夔州路、岭南西路的极边之地。把他们带到汴京来,臣恳请陛下您亲自审,这样能够保证他们的安全...”

萧歆道

“平旌,朕国事繁忙啊。朕还是觉得,李文值和朱瓒这样的宵小,还是你来审吧。”

“朕决定,让你成为川东路兵马招讨使,权领川东路经略使,至于川东路的御史官,就还是王士龄吧。楼士担任泸州知州,朕知道你要用的上他。”

萧平旌提出了要求

“臣觉得...楼士此人,才堪大用!他能帮臣不少事情,不如让他作为川东路的提刑官,和俞述一块断案,这样也好监督臣啊。”

萧歆叹道

“你们算是大梁最年轻的一批地方官了。俗话说的好呀,外举不避贤,内举不避亲啊。朕可谓是给你们开了最大的门路了!”

萧歆拿起了人事任命的圣旨,进行修改。

“行了,你的要求,朕准了。希望你们这些年轻的能臣干吏,能够给我大梁带来新的精气神吧。”

楼士回到了京城,遇到了黄朗。

俩人作揖,黄朗笑着说

“你应该叩谢天恩,当然,这也和你自己的才能,有很大关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