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马戏团里的大姐大 > 第194章 真猛受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时间天津的百姓立刻自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

大街小巷瞬间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皆涌出家门。

孩子们嬉笑打闹着,手里挥舞着小旗帜,在人群中穿梭奔跑。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扛起大鼓,用力敲击。

那激昂的鼓点仿佛敲出了大家心中的畅快。

老人们相互搀扶着,脸上洋溢着欣慰又激动的笑容。

嘴里不停念叨着:“可算把这些洋人打跑咯,咱老百姓能过几天安稳日子啦!”

妇女们聚在一起,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一边将提前准备好的糖果分发给周围的人。

街道两旁摆满了小吃摊,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免费请大家品尝美食。

人群中有人自发组织起了舞龙舞狮表演。

那色彩斑斓的龙和威风凛凛的狮子在人群中上下翻腾,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整个天津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大家用最热烈的方式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此时林瑾儿却高兴不起来,四处打听自己的替身假林锦儿和姐妹们的下落。

一名曾经亲眼看过假林瑾儿被洋人折磨至死的士兵告诉她,林黑儿已经遇害。

被洋人制成标本运去了欧州,供人欣赏玩乐的消息。

林瑾儿听后即伤心又气愤,跑到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

“妹妹呀,没想到你死后会遭受如此大的屈辱!”

“我定会找机会将你的尸体从欧州找回厚葬!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真猛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过来相劝:“瑾儿,节哀啊!”

她快步走到林瑾儿身边,轻轻拍了拍林瑾儿的肩膀。

林瑾儿泪眼朦胧地抬起头,满脸悲戚。

真猛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瑾儿,黑儿姑娘的遭遇的确令人痛心。”

“但你此刻不能只沉浸在悲痛中,咱们刚打跑洋人,百姓们正需要咱们带领着重新整顿天津秩序。”

“你若是一直消沉,又如何能为黑儿姑娘完成遗愿呢?”

林瑾儿咬着嘴唇,泪水止不住地流:“可我怎能眼睁睁看着妹妹受辱,我一定要去欧洲把她带回来。”

真猛皱了皱眉,耐心劝道:“你此去欧洲,路途遥远,危险重重。”

“且不说能不能找到妹妹的尸体,单是这一路就不知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

“你振作起来,把咱们的队伍发展壮大。”

“让更多人免受洋人欺凌,这才是黑儿姑娘愿意看到的。”

林瑾儿听了,沉默许久,缓缓点了点头,眼神逐渐坚定起来。

一个月后天津局势稳定,真猛的奏折也到达了西安。

慈禧看到奏折后大喜,立即召集大臣议事。

朝堂之上,慈禧满脸笑意,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真猛这孩子当真是给了我一个惊喜,竟把天津给夺回来了!”

大臣们纷纷附和,夸赞真猛英勇善战,谋略过人。

其中一位老臣站出,拱手道:“太后老佛爷。”

“金真猛立下此等大功,应当重重奖赏,以激励更多将士奋勇杀敌。”

慈禧点头,思索片刻道:“赏真猛黄金千两,绸缎百匹。”

“再封她为一等子爵,世袭罔替。”

众臣皆称太后圣明。这时,又有大臣提议:

“天津初定,还需派得力之人前去治理。”

“真猛熟悉当地情况,不如就让他兼任天津知府。”

慈禧略一沉吟,觉得此计可行。

便下旨让真猛兼任天津知府,好好治理天津,保一方百姓平安。

大臣们退朝后,慈禧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她深知,此次天津收复,不仅让朝廷颜面有光,也让百姓看到了希望。

她期待着真猛能在天津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

真猛接到圣旨立刻找来柳夏初:“阿初你看,慈禧开始拢络人心了。”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看此事我该怎么办?”

柳夏初看完圣旨冷笑一声:“这慈禧分明是想让你为她卖命。”

“这黄金绸缎、子爵封号,还有那天津知府的职位,不过是她的糖衣炮弹罢了。”

柳夏初神色严肃:“若你接受了这封赏和官职,便会被卷入这朝堂的是非之中。”

“以后行事诸多掣肘,还得处处为慈禧效力。”

“别忘了我们的任务,如果你接受了这些,以后我们还怎么革命?”

真猛皱着眉头,陷入沉思:“可若不接受,只怕会惹慈禧不满,招来祸端。”

柳夏初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你可先假意接受,稳住慈禧。”

“然后以下一步还要光复北京为由,,请求朝廷重新派人接手天津政务。”

“然后暗中安插自己人,潜伏在总督衙门。”

“同时,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为将来北伐做准备。”

真猛眼睛一亮,点头称是:“此计甚好。”

“既给了慈禧面子,又能为革命谋得发展。”

“只是这朝堂水深,行事还需小心谨慎。”

柳夏初拍了拍真猛的肩膀:“放心,我会帮你出谋划策,咱们一步步来。”

真猛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准备按计行事。

于是,真猛又派人向慈禧送去了奏折,慈禧看后很是欣慰。

更没想到真猛会主动提出收复京城,于是,又召集大臣商议派谁去接任总督之事。

朝堂之上,慈禧端坐在上方,扫视着众臣,缓缓开口:

“金真猛主动请缨收复京城,实乃忠臣。”

“如今天津需派人接任总督,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一位大臣率先出列,拱手道:“太后老佛爷,”

“下官以为李大人经验丰富,治理地方颇有成效,可担此重任。”

李大人听闻,忙站出来谦逊一番。

这时,另一位大臣反驳道:“李大人虽有经验,但天津刚经历战乱,需有革新之能者。”

“下官举荐张大人,他思想开明,或能让天津有新的气象。”

张大人也上前谢恩,众臣议论纷纷,各执一词。

慈禧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李大人沉稳,张大人革新,皆有可取之处。”

“但天津眼下需快速恢复,还得有能统筹各方之力者。”

此时,一直沉默的一位老臣站出:“太后,老臣举荐袁世凯袁大人。”

“他曾在多地任职,协调能力出众,定能稳定天津局势。”

慈禧眼睛一亮,点头道:“就依老臣所言,着袁世凯即刻赴天津接任总督之位。”

众臣纷纷领命,此次商议便落下帷幕。

袁世凯接到调令后非常高兴,天津总督啊,多肥的缺……

他立刻着手安排行程,一面收拾细软,一面召集心腹幕僚商议赴任事宜。

幕僚们纷纷道喜,夸赞这是袁大人的福运。

袁世凯嘴角上扬,眼中满是得意:“此去天津,定要做出一番成绩,让太后和诸位大臣看看我的本事。”

“诸位,你们赶紧回去准备准备,随本大人去天津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