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 第232章 我恨孔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马徽:“久闻明公大名,为何时至今日,仍无落脚之处?”

刘备闻言,心中直骂娘: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上来就揭人家的痛处!

想了想:“哎,只因命运多舛,以至于此。”

“不对。”

卧槽,此人好生无礼,我自己什么情况我自己不知道,你一个初次见面之人,还能比我自己更知道我自己?

刘备此时脸上已无笑容。

司马徽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将军之所以未成大事,是因为无贤人扶佐呀。”

刘备胜就胜在,无论心里有多么不满,始终把姿态放的很低。

谦卑而又自信的笑道:

“备虽不才,但文有孙乾、简雍,陈群、钟繇、华歆,以及诸多河北名士,武有张合、徐晃,乐进、于禁,麹义、牵招待诸多名将,竭忠相佐,不能说不得其人吧?”

司马徽大笑道:

“张合、徐晃、乐进、于禁等人,虽为当世之虎将,可惜,无人善用之。”

刘备心中大为不满:你这是怼脸怒骂啊,骂我不会用人是吧?骂我手下全都是群饮桶是吧?我是大饭桶是吧?

司马徽仍旧没完没了的怼脸输出:

“孙乾、简雍、陈郡、钟繇之流,乃白面书生,非经沦济世之才也。”

刘备盛怒过后,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这是想举荐人才啊。

“备亦曾访遍隐士贤才,无奈,未遇奇人呐。”

“玄德公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曰无人?”

果然是向他举荐人才的,这是好事儿啊,在刘表的地界里,不向刘表举荐,却向我刘备举荐。

心中顿时充满无限期待。

忙问:“贤才何在,备愿往求之。”

司马徽在桌子上写上“龙凤”二字。

如老神棍一般的摇头晃脑,神秘兮兮道:

“伏龙凤雏,得一则可,安!天!下!”

刘备当听到这句话后,那求贤若渴的笑脸,顿时凝固住,变的皮笑肉不笑起来。

我当是何人,原来是向我举荐孔明那竖子,还有他那盗玉玺的师弟?

司马徽却在此卖了关子,故作神秘的大笑道:

“今日天色已晚,将军可在茅舍暂住一晚,明日再叙也还不迟。”

我叙你昧呀,你举荐任何人我都能接受,唯独那两个竖子,我刘备就是混成要饭的,也绝不会招揽那两个无信无义之人。

也就是今天太晚,在此暂住一宿,次日天还没亮,刘备就辞别而去。

司马徽摇头自叹:“哎,空耗一场,刘玄德,不过如此,可惜我那两个徒儿,皆有王佐之才,却怀才不遇,怕是往后都难以入士了。”

…………

刘昊沿着汉水一路往上游而行。

眼见两骑马向这边狂追而来,然而河边的小路转了方向。

那两个妹子,也能眼睁睁看着小船渐行渐远,很快视线就被树林所遮挡。

刘昊一路往上游,边走边打听,隆中位于何地。

很快打听到具体所在,沿河而行,路过襄、樊两城时,再往西走二三十里,就到了隆中。

从隆中登岸,再打听一下卧龙岗所在,很容易找到。

可惜路途遥远,也没有个马匹,走到地方不得天黑。

果断穿越回现代,吃顿大餐,洗个热水澡,休息一下。

一觉醒来,从现代骑着那匹之前替换四轮车的宝马,穿越回汉末。

寻着村民所指的方向,在卧龙岗上的那片竹林里,寻到草庐。

此时是这里的清晨,院子里烟雾缭绕,飘出阵阵米饭的香气。

刘昊站在院门外,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环顾周围的景致,古人真会吹牛批,这不就是在农村大野地里,盖起一间茅草屋吗?被吹的满是诗情画意的。

早上来的急,还没吃早饭呢。

下马,把马拴在草多的地方,再把带来的户外帐篷,在就院门口当门扎下来。

取出户外套锅,卡式炉等乱七八糟,坐在帐篷前涮起小火锅。

新鲜的现切羊肉,味道非常不错。

连日赶路,吃不好睡不香的,酒足饭饱,困意上头,钻进帐篷里,睡个回笼觉先。

大院里,早饭吃完,小书童牵上老水牛,准备出门放牛。

门刚一推开,就见一个小小的彩色小圆包帐篷,正对着门口而扎,把路都给挡住了。

“先生,先生,门外不知何人,把门都给挡死了。”

不多时,一个青年大帅哥手持羽扇,来到门口一望。

但看林边拴着的马,就是绝佳的上等战马,此人必然来历不凡。

这小小的帐篷,好生精致,面料是从未见过的,看着就很轻便防水的样子。

“莫去管他,你从旁边绕过去吧,莫要搅扰到里面的人。”

“是,先生。”

书童小心翼翼牵着水牛从旁绕过,人没有不满,反倒是牛发出不满之声。

长长的“哞——”了一声。

就听帐篷里,传来打呵欠,伸懒腰的声音,旋即吟诗一首: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庐春足睡,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暗赞:好诗,好生酒脱的样子,一看就是人才啊。

“兄台既已到草庐,何不入寒舍喝杯清茶。”

“帐外可是孔明先生?”

“先生之名,万不敢当,正是在下。”

刘昊从帐篷中钻出来。

“早就听闻孔明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宇不凡。”

说完一句客套话,就开始收拾帐篷。

诸葛亮:此人好生无礼,远道而来,竟连家门都不报一报,还得本亮亲口相问。

“不知兄台高姓大名,此来有何贵干?”

刘昊头也不回的继续收拾帐篷。

“正所谓,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鄙人云游四方到此,常听闻有人吹牛,说什么,卧龙凤雏,得一则可安天下之类的狂言,我就觉得是在吹牛,至于我是谁?人送外号诗仙,姓朱名鸽字孔明。”

怎么取了个相同的字?又或是故意为之?

此人必然是来踢馆的啊,倒要看你有何本领,

“原来是太白兄,幸会幸会。”

“客气客气。”

“那些个虚名,不过是世人吹捧出来的而已,言过其实,不必当真。”

刘昊把收拾好的帐篷,绑到马背上,这才回首道了一句:

“有的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无需自己吹捧,人人颂扬,有的人,全靠自己吹嘘自己,比如鄙人,就常常自吹,既有姜子牙兴周八百载之才,又有张子房旺汉四百年之能,我觉,我与孔明乃是同道中人。”

诸葛亮顿时脸色铁青。

从没见过这样的人,也太过另类了吧?哪有去别人家登门拜访时,豪不客气的,上来就揭人家的短?

他这番话,不就是在取笑我,自比管仲乐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