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夏的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得参加,因金军入关与三王爷兵变一事惹得皇帝龙颜大怒。
大年初四,春节还没过完,宫中就派人把宋应知的正五品官服送来,并通知明日一早去上朝。
宋应明与钱氏知道后,心知皇上这是要急着定罪了,纷纷慌了神。
到了上朝这天,天还未亮,宋应知猛然惊醒,意识清醒后,发现王氏已经起床。
他揉了揉太阳穴,掀开被子起身,将昨日宫中送来的官服穿戴整齐。
才刚走出房门,就见王氏捧着一碗热粥走来,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关切。
“相公,先喝口粥暖暖身子再去上朝。”
“好。”
应了一声,宋应知接过粥,几口喝完,他轻轻握住王氏的手,催促道:
“天冷,你再回去睡会。”
王氏从他手中接过碗,乖乖点头,“相公,外面风雪大,你戴着斗篷,别把官服弄湿了。”
说完,她快速回屋取出一早准备好的斗篷,亲自给宋应知穿上。
“相公,我说话你也别不爱听,虽然二嫂的一家的事很重要,但你尽力就好,别逞强害了自己,知道吗?”
借着给宋应知系斗绳的功夫,王氏贴近他,满心的叮嘱。
“我只想你好好活着。”
“放心吧,我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的。”
宋应知反握王氏的手,柔声安慰。
这世上,没人比他更惜命了。
告别王氏,他便一人迎着风雪前往北夏皇宫。
此时的街道还残留着春节的喜庆氛围,可宋应知却无心欣赏,他满脑子都是待会儿上朝要面临的事。
随着进皇宫,人和马车渐渐多了起来,等宋应知一路走到太和殿,诸多大臣们已经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气氛压抑而凝重。
在看到宋应知进来,不少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这些人里,很多他都在巴里见过,回京的路上被劫走的人只有他,此时看到自己突然出现在太和殿上,众人纷纷好奇。
然而太和殿内静止喧哗,即便众人心生好奇,也无一人上前询问。
无视他人眼光,宋应知径直走到自己的位置站定。
辰时一到,所有人纷纷收敛表情,各自站定,等着皇上到来。
随着左凡一声“皇上驾到!”
殿内文武百官齐齐跪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景君尧快步从太和殿一侧走到高堂上的龙椅,继而拂袖坐下。
习惯性的扫视一众将臣,看到宋应知后,景君尧微微一顿。
“宋爱卿回京途中遇劫,还能按时归来,此行辛苦了。”
赫然被点名,宋应知心中一紧,赶紧出列跪下。
“幸得皇上庇佑,臣才能一路安然无恙回来。”
此话一出,景君尧龙颜大悦。
脸色不自觉缓和几分。
待宋应知重新站定后,他才威严开口:
“景君赫谋逆勾结金军谋逆一事,涉事的商户可都收押过审了?”
话音才落,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的三位大人纷纷出列。
“回皇上,已经审完,鹤州钱家、涠洲李家、威州马家还有盐商常家证据确凿,各家家主也已画押认罪,一切只等皇上定夺。”
说罢,大理寺卿双手呈上几位家主的供词。
左凡看了一眼皇上,随即快速走到殿中,将供词呈去给皇上。
景君尧接过供词后,朝堂上一片死寂,落针可闻,宋应知站在文官列最后面的位置,依稀还能听到殿前传来的纸张翻阅声。
片刻后,天子的声音再次在太和殿内响起。
“众爱卿觉得,这些商户应当如何处置?”
话音落下,朝堂上下瞬间鸦雀无声。
景君尧眉头一皱,“唐大人,你意下如何?”
闻言,礼部尚书快速出列,拱手奏道:
“皇上,谋逆乃大罪,这些商户与三王爷勾结,为其提供财力,实乃罪无可,依臣之见,当满门抄斩,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不少大臣随之附和:
“尚书大人所言极是,此等罪孽,绝不能姑息!”
“韩大人,你觉得呢?”
工部尚书赶紧出列,拱手谨慎回道:“回皇上,依臣之见,这些商户部分或许是受三王爷胁迫,而非自愿,臣以为可将主犯斩首,其余未知真相的家眷流放边疆,没收其家产充公,如此既能彰显国法威严,又能避免过度杀戮。”
韩宇才刚说完,苏澜之接着出列说道:
“皇上,韩大人所言有理,眼下巴里州的贸易口才刚打开,那里急需要人去填补,若把这些商户贬去巴里,正好填补空缺。”
趁此机会,木侯爷也站了出来。
“皇上,前几日,我儿木秋来信,不仅提到了边疆苦寒,还一直抱怨着人手不够,连采棉花和种小麦他都得亲自下场……我儿哭啊……”
随着木侯爷这一哭丧,不少与之交好的大臣纷纷出列。
“皇上,臣提议将这些商户发配巴里。”
“臣附议!”
“臣附议!”
……
随着同意的人越来越多,先前提议满门抄斩的礼部尚书还有支持他的那几位大臣脸色十分难看。
感情你们早已商量好,就我一个人是小丑是吧!
不得不说,金钱还真是万能的,这事不仅钱家出了四十万,其他几家私下估计出得更多。
“既如此,那便依韩大人而言,将所有犯事的主家斩首,其余所有人贬去巴里,终身不得进入关中!”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众大臣纷纷下跪,齐声道:
“陛下英明!”
宋应知跪在地上,内心十分复杂,没想到这事最后,会是他的新上司来求得情。
虽不知韩大人此意是否是为他、为钱家,但是这人情欠大了。
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等退了朝,宋应知立刻去工部报到。
虽是新官上任,但好在他的上司是韩宇,二人有过一起建筑燕京卫的共事经历,相处起来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皇上把军器局提拔为司,和其他四大司并列,显然是对制造司极为重视,你既然来了,就加油好好干,本官相信你的能力。”
一到工部,韩宇便快速给宋应知安排了任务。
“从西洋国传来消息,他们研发了一众射程比较远的火器,我们北夏不能落后,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对于这个新下属,韩宇高度认可,当初要不是宋应知,这工部尚书的位置还轮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