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一战成名,成为了95号院里小孩敬佩的对象,成为易中海等人眼里的刺头。
贾家,阎家成为了南锣鼓巷的笑柄。
棒梗,阎解放,阎解旷三人成为了嘲讽的对象,搞的三人每天学都不想去上。
阎解成成为了天性凉薄的代表人物,看着亲爹被打,看着两个弟弟被打,却无动于衷,并且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有心无力。阎解成这种还想为自己辩解的废物,不说彻底没朋友吧,反正是不受待见。
事后的几天时间里,95号院里,传出了两个版本的传言,关于聋老太太的,一个是说在战争期间,聋老太太给我军送过草鞋;另一个就是聋老太太也是有儿子,并且打过小本子,打过光头,只不过运气不好,牺牲在了解放前期。
有人向聋老太太求证过,比如傻柱,那几天他可是高兴的睡不着觉,这些可都是荣誉啊,而他又是聋老太太认的亲孙子,那他傻柱也算是英雄的后人了。
不过,每次傻柱想要聋老太太讲述当年的事迹时,聋老太太都说过去就过去了,她现在只想好好生活,过去那种伤感的事情不愿再提起。如果继续问,聋老太太就开始装聋作哑,左顾而言他的。
别人怎么想的不知道,反正傻柱是信了。
傻柱相信了,聋老太太这些天的伙食水平直线上升。
易中海也开始在邻居中宣扬尊老爱幼传统,期间也公平公正的解决了几次邻居之间的矛盾,获得了大伙一致的好评。
在平常的聊天中,易中海有意无意的把聋老太太说成是95号院的老祖宗,隐晦的号召大伙有能力,谁叫有好吃的,都想着点聋老太太。
而聋老太太也开始以老祖宗的身份自居了。
所有的一切,她自己先信了。
每到饭点,但凡谁家有香味冒出,她就会拄着拐棍上门要口吃的。
也有人不厌其烦,找到了易中海,结果被易中海好一顿训,说人不能只顾自己,要发扬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类的话。
开始的时候,也有态度强硬的,不听易中海那一套的,结果被傻柱拉着友好交流了一下,最后只能忍气吞声。
讲道理,说不过易中海。
动武力,打不过傻柱。
除了忍着,还能有什么办法?
还有就是经常下乡的许大茂,回来过两次,挨了两次打。就因为他家做了好吃的,没有给聋老太太送,傻柱被易中海一挑唆,二话不说就动手。
许大茂动嘴行,动手根本就不是傻柱的对手,每次挨打后,还要被易中海和聋老太太教训。许大茂也看明白了,老聋子,老绝户,老光棍他们要在院里立威。他许大茂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正是立威的好对象。
没办法的许大茂,只好选择多下乡,娄晓娥回娘家。这个时候的娄晓娥和聋老太太可是还不熟,自然不会经常的去找聋老太太聊天,送吃的之类的。只要许大茂下乡,娄晓娥也不在院里待着,作为资本家的大小姐,与院里那些老娘们可是聊不到一块的,主要是没有共同语言。
这一切都和刘正没有关系,因为刘正不吃他们那一套。
那些与刘家交好的同样不吃易中海这一套,像前院的李婶,后院的李卫兰,王瘸子,陈木匠,他们也不在轧钢厂上班,想拿捏也拿捏不住。
“哥,想啥呢,快走吧。”
今天是星期天,刘正准备带着弟弟妹妹去什刹海“进货”去,这是他每周必做的事,也是他们家明面上的收入来源。
(关于六十年代个人能不能在什刹海大批量捕鱼的事,说什么的都有,查不清,本文设定为个人可以在什刹海大批量捕鱼,只要你不用网就行。不过大批量的鱼虾需要送到国营商店或者供销社去卖,严格上来说,个人是不能随意销售鱼虾的,哪怕是你自己从河里逮的,这玩意只要上岗上线,你就会有问题。)
“走。”
刘正骑着三轮车,带着何雨水和小丫头。
高平安骑着倒骑驴,带着刘文,刘武,还有后院的李大壮,也就是李卫兰家孩子,前院的李小胖(李婶家孩子)四人,其中李大壮和高平安年龄一样都是13岁,一路上两人轮换着骑。
院里其他孩子只能羡慕的看着,不是刘正不愿意带他们,而是他们家大人迫于压力,不让和刘正他们亲近。
“刘正,记得给我留一条大的。”
出了门口,碰到刚从外面回来的王瘸子。刘正去做什么他自然知道,从刘正这里买鱼不要票,便宜又新鲜,别人想买还买不到呢。
“老王,放心吧,肯定少不了你的。”刘正头也没回的应了一声。
“还有我,还有我,别忘了。”
不用回头刘正就知道,这是陈木匠,平常也喜欢找刘正买鱼,不过从来不说买这个字,但是该给钱给钱,每当被人问起来的时候,他都说这是刘正送他的,因为他给刘正做了不少东西。
刘正家里的凳子,床头柜,衣柜,还有一个躺椅都是陈木匠做的,当然,刘正也是要给钱的。
白嫖的事,刘正做不出来,陈木匠也不会白给人做东西。
其实,这也是刘正喜欢的相处方式,谁也不占谁的便宜,谁也不欠谁的人情。
刘正向后挥了挥手,表示知道了。
让大院里人羡慕的不行。
肉,都喜欢吃。可是不是喜欢就能吃上的。
这年头肉食品供应不上,鲜肉根本就轮不到普通人吃,有票买不到,能买到的只有各类的罐头。就这样也不是谁都能吃上肉的。
由于定量的减少,大多数普通人家的钱都花在了买粮食上,去黑市买,勉强能保证吃个八成饱。要知道这个年代,人们都信奉人多力量大,很多人都是从农村进城的,知道家里孩子多不受欺负,还有就是宣传的作用了。只要是能生的,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更有甚者,直接生了个七郎八虎的,吃饱肚子的压力,可想而知了。
压力都是别人家的,在刘正在这不存在压力。除了明面上的鱼肉,常见的猪牛羊肉,他们家都不缺。只不过是在家里偷偷的吃,并且刘正特别交代过,不要在外面瞎显摆,有好东西自己在家享受就行了。
别看刘文几个年龄小,嘴巴也确实严。就连最小的刘园园对于在家吃的什么,也是闭口不谈。
不过,这些也瞒不住有心人,比如聋老太太,易中海,虽然没有看到过刘正家每天吃的什么,从几人脸上都能看出生活水平肯定不低。
值得说一下的就是傻柱想要带何雨水回家的事,直接就被何雨水拒绝了。
虽说两人是亲兄妹,他们之间的感情都不如普通的邻居,何雨水自然是不愿意。别看何雨水没说,她心里可是清楚的很,自己真要回到何家,过的估计狗都不如。
她可是不止一次的看到傻柱把饭盒送到秦淮茹手中,看到傻柱去易中海家借窝窝头吃。
她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摊上一个不靠谱的爹和一个不知道亲疏远近的哥,好就好在她从小吃住都在刘正家,在她心里,刘正几人才是她真正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