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霞
文登有个叫景星的人,年少时便声名远扬。他与陈生比邻而居,两家的书房仅隔着一道短墙。一日傍晚,陈生路过一处荒落的废墟,忽闻松柏间传来女子的啼哭声。他走近一看,只见树枝上悬着一条丝带,女子似要自缢。陈生赶忙询问,女子泪流满面地哭诉道:“母亲远行,将我托付给外兄。没想到他狼子野心,不能善待我。如今我孤苦伶仃,不如一死了之!” 说罢又悲泣起来。陈生赶忙解开丝带,劝说女子另寻良人,女子却忧虑无人可托。陈生便提议让女子暂居自己家中,女子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回到家后,陈生挑灯仔细打量女子,只见她风姿绰约,容貌绝美,心中顿时大喜,竟起了不轨之心,想要轻薄女子。女子厉声抗拒,两人的争吵声传到了隔壁。景星听到动静,翻墙过来查看,陈生这才放过女子。女子看到景星,目光凝滞,久久凝视,随后突然奔逃而去。陈生和景星两人赶忙追去,却不见女子踪影。?景星回到家中,关上门正准备休息,却见女子轻盈地从房中走出。景星又惊又喜,忙问缘由,女子答道:“他德行浅薄福分寡,不能终身相托。” 景星心中大喜,忙询问女子姓氏。女子说:“我祖上居于齐地,便以齐为姓,小字阿霞。” 景星对女子说了些亲昵的话,女子浅笑,并未十分抗拒,于是两人便同榻而眠。景星的书房常有友人往来,阿霞便常隐于深房之中。过了几日,阿霞说:“我暂且离开,这里太过嘈杂,让人心烦。往后,我们夜里再相聚吧。” 景星问:“你家在哪里?” 阿霞答:“就在不远处。” 于是阿霞白天离去,夜里果然又来,两人恩爱非常。?又过了几日,阿霞对景星说:“我们二人虽情投意合,但终究是苟且之事。我父亲在西疆为官,明日我要随母亲前去,等有机会我便禀明父母,与你长相厮守。” 景星问:“要分别几日?” 阿霞约好以十天为限。阿霞离去后,景星想着书房不便长居,将阿霞带入家中又担心妻子嫉妒,思来想去,竟生出休妻的念头。心意已决,此后妻子一到他面前,他便恶语相向,妻子不堪其辱,哭着想要寻死。景星却说:“死了恐怕连累我,你还是早点回娘家吧。” 于是催促妻子离开。妻子哭着说:“我跟了你十年,从未有过过错,为何要如此绝情!” 景星不听,驱赶得愈发急切,妻子只好含恨出门。?自那以后,景星清扫墙壁,满心期待阿霞归来,却不想音信全无,如同石沉大海。妻子回娘家后,多次请熟人向景星求情,希望能重回景家,景星却拒不接纳,妻子无奈之下,只好改嫁夏侯氏。夏侯家与景家相邻,因田畔之事向来不和。景星得知此事,愈发恼恨。但他仍盼着阿霞归来,以此聊以自慰。?一年多过去了,阿霞仍毫无踪迹。恰逢海神寿诞,祠内外士女云集,景星也在其中。他远远望见一个女子,模样极像阿霞,便赶忙靠近。女子走入人群,他紧跟其后;女子出了门外,他继续追随;可女子却飘然而去,景星终究没能追上,只能满心遗憾地返回。半年后,景星走在路上,见一位身着朱衣的女郎,带着一个老仆,骑着一匹黑驴而来。他定睛一看,竟是阿霞。于是问老仆:“这位娘子是谁?” 老仆答道:“是南村郑公子的继室。” 景星又问:“娶了多久了?” 老仆答:“才半个月。” 景星心中疑惑,莫不是认错了?女郎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头一瞥,景星这下看清,真的是阿霞。见她已嫁作他人妇,景星心中愤懑填膺,大声呼喊:“霞娘!为何忘了旧约?” 老仆听到有人呼喊自家主妇,怒目圆睁,欲挥拳相向。阿霞急忙制止,掀开轿帘纱对景星说:“负心人,有何颜面相见?” 景星说:“是你辜负我,我何曾辜负你?” 阿霞说:“你辜负发妻甚于辜负我!对结发妻子都如此,更何况对其他人?当初因你祖上德行深厚,你得以名列科举,所以我才委身于你。如今因你抛弃妻子,冥中已削去你的禄秩,今科亚魁王昌便是顶替你名次之人。我已嫁入郑家,你不必再挂念。” 景星听后,低着头,哑口无言。看着阿霞骑着驴如飞而去,心中满是怅恨。?这一科,景星果然落第,亚魁也确实是王昌。景星因此得了个薄幸之名。四十岁了仍孤身一人,家境愈发衰败,常靠亲友救济度日。一次,他偶然拜访郑公子,郑公子热情款待,留他住宿。阿霞在屋内窥见景星,心中怜悯,问郑公子:“堂上的客人莫不是景庆云?” 郑公子问她如何认识,阿霞说:“未嫁你之前,我曾在他家避难,也承蒙他照顾。他行为虽有失检点,但祖上德行未绝,况且与你是旧相识,你也应念及旧情,多加关照。” 郑公子觉得有理,便给景星换了干净衣服,留他住了几日。夜里,阿霞派婢女送来二十多两银子给景星。阿霞在窗外说:“这是我的私房钱,聊以报答往日情谊。你拿了去,寻个好女子成家。幸而你祖上德厚,还能惠及子孙;往后切莫再失检点,折损寿命。” 景星感激不已。?景星回到家后,用十几两银子买了个缙绅家的婢女为妻,婢女容貌丑陋且凶悍。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后科举高中,接连考中乡试、会试。郑公子官至吏部郎。他去世后,阿霞送葬归来,打开轿子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众人这才知晓阿霞并非凡人。唉!人若无良,舍弃旧爱另寻新欢,最终落得鸡飞蛋打,上天的报应也太过凄惨了!
2.李司鉴
在康熙四年的那个九月,永年县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大事。李司鉴,身为永年的举人,本应有着令人尊敬的身份,却在九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妻子李氏。此事一出,地方上顿时一片哗然,迅速报到了广平府,广平府即刻行文至永年县,要求彻查审理。?李司鉴被传唤至府衙前候审。这一日,府衙前人来人往,喧闹嘈杂。李司鉴站在人群之中,面色苍白,眼神游离。突然,他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驱使,猛地冲向一旁的肉架,从屠夫手中夺过一把明晃晃的屠刀。周围的人见状,皆惊恐万分,纷纷避让,一时间,呼喊声、惊叫声响成一片。?李司鉴手持屠刀,如疯魔一般,径直朝着城隍庙奔去。众人惊愕之余,纷纷跟在后面,想要一探究竟。李司鉴踏入城隍庙,三步并作两步登上戏台,而后对着台上的神像,“扑通” 一声跪下。此时,他的脸上满是惊恐与懊悔,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只见他嘴唇颤抖,对着神像喃喃自语道:“神明在上,小人有罪啊!神责怪我不该听信奸人的谗言,在乡党之间颠倒是非,扰乱邻里和谐,责令我割掉耳朵以作惩戒。” 话音刚落,他便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朝着自己的左耳割去。只听 “咔嚓” 一声,左耳瞬间掉落,鲜血四溅,台下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有人吓得捂住了眼睛,不敢再看。?然而,李司鉴的疯狂举动并未就此停止。他又接着说道:“神还怪罪我不该骗取他人钱财,昧着良心行事,要我割掉手指。” 说罢,他将屠刀对准自己的左手手指,一刀下去,一根手指被剁落在地,血顺着手指汩汩流出,染红了戏台的地面。此时,人群中有人开始小声议论,都在猜测李司鉴究竟为何会突然变成这般模样。?李司鉴像是陷入了一种迷狂的状态,紧接着又喊道:“神说我不该奸淫妇女,做出这等伤风败俗之事,让我割掉肾脏。” 这一次,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他便用屠刀朝着自己的下体割去。随着一声惨叫,李司鉴身体摇晃,随后昏迷过去,直挺挺地僵仆在戏台上。台下的人们被这血腥而又惊悚的一幕吓得不知所措,现场一片混乱。?此时,总督朱云门已经对李司鉴的恶行题本上奏,请求革除他的举人身份,并加以追究拟罪。很快,朝廷便下达了谕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等官府依照谕旨对李司鉴进行惩处,他便已经在这城隍庙中,伏了冥诛。?此事在当地迅速传开,人们纷纷感叹这是因果报应。李司鉴平日里作恶多端,最终在神明的 “审判” 下,自食恶果。这个故事也如同警钟一般,在百姓之间口口相传,告诫着人们莫要违背道德伦常,肆意作恶,否则,即便能逃过人间的律法,也逃不过天理的制裁 。
3.五羖大夫
河津人士畅体元,表字汝玉,尚为秀才之时,于某夜忽入梦境。恍惚间,听闻远处有人高声呼喊其为 “五羖大夫”。回溯那古老的春秋时期,“五羖大夫” 百里奚,出身微寒,却凭借非凡的贤能与智慧,从楚国的奴役之地脱身,辗转至秦国。他辅佐秦穆公,对内推行仁政,发展农桑,教化民众,使得秦国国力日渐昌盛;对外谋略得当,周旋于诸侯之间,助力秦国开疆拓土,成就一代霸业,为后世所敬仰。是以,“五羖大夫” 这一称号,在世人眼中,乃是贤能的无上象征,承载着荣耀与期许。畅体元心下大喜,暗自思忖,此定是大吉之兆,仿若仕途的康庄大道已然在脚下铺就。他仿佛看到自己身着官袍,于朝堂之上侃侃而谈,为君主排忧解难,又似能在地方治理中大展拳脚,赢得百姓的爱戴与赞誉,自此满心期许,对未来的飞黄腾达深信不疑。?未料时运不济,彼时正值明末乱世,朝廷内忧外患,党争不断,国力衰微。各地流寇如蝗虫般肆虐,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一日,流寇如汹涌潮水般突袭其所在之地。畅体元彼时正在家中研读经史,毫无防备,猝不及防间,不幸被擒。这些流寇凶残暴虐,仿若饿狼扑食,瞬间将其衣物剥掠殆尽,连身上那件稍显破旧却被他视作珍宝的长衫也未能幸免。而后,在那寒风刺骨的寒夜,他们将畅体元关入一间空荡无物的屋子。寒冬腊月,北风凛冽,仿若锋利的刀刃割在肌肤之上,屋内更是仿若冰窖,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畅体元冻得浑身颤抖,牙齿咯咯作响,身体蜷缩成一团,几近昏厥。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凭借着顽强的求生欲望,四处摸索,试图寻得一丝温暖。他的双手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上缓缓移动,触碰到的只有坚硬的冻土与冰冷的石块。一番艰难探寻后,竟在那墙角的最深处,觅得几张散发着异味的羊皮。这羊皮不知历经多少岁月,又曾被何人丢弃在此,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膻之气。但此时的畅体元已顾不得许多,他如获至宝,赶忙将羊皮紧紧裹于身上,蜷缩成一团,仿若一只受伤的野兽,凭借这几张羊皮,才勉强熬过寒夜,不至于被冻死。?待晨曦破晓,柔和的光线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入屋内,有了光亮。畅体元缓缓睁眼一看,发现自己身上所裹羊皮,不多不少,恰好五张。他望着这五张羊皮,心中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涌上心头,不禁苦笑着自嘲。心想,原以为梦中 “五羖大夫” 之称呼是祥瑞之兆,能助自己平步青云,踏上那荣耀的仕途之路,日后出入朝堂,光宗耀祖。如今看来,竟是神明以此荒诞之事戏弄自己,现实与梦境反差如此之大,实在令人唏嘘。命运的无常,在此刻尽显无遗,仿若一场无情的玩笑,将他从美好的憧憬中狠狠拽入冰冷的现实。?时光悠悠流转,后来畅体元凭借自身深厚的学识,在明经科考试中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他自幼刻苦攻读,寒暑不辍,对儒家经典及各类经史子集皆能融会贯通。其文章见解独到,笔锋犀利又不失沉稳,在一众考生中崭露头角。其才华终于被朝廷赏识,被授予雒南知县之官职,开启了他在仕途上的新篇章。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治理有方,将雒南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只是曾经那段由 “五羖大夫” 引发的奇妙经历,始终如影随形,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过往,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涌上心头,令他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