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主
陈生弼教,字明允,乃燕地人士,家境贫寒,为谋生计,投身于副将军贾绾麾下,担任记室一职。一日,众人乘船停泊于洞庭湖畔。彼时,恰逢猪婆龙浮出水面,贾绾见状,张弓搭箭,一箭射中猪婆龙的脊背。说来也奇,竟有一鱼死死咬住猪婆龙的尾巴,不愿离去,众人顺势将二者一并捕获。他们将猪婆龙锁于桅杆之间,此时的猪婆龙奄奄一息,龙吻微微开合,似在向人求救。陈生见状,心中恻然,顿生怜悯之情,遂向贾绾求情,恳请释放猪婆龙。陈生恰好携有金创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药敷于猪婆龙的伤口处,而后将其放入水中。只见猪婆龙在水中沉浮片刻,便消失不见了。?一年多后,陈生北归,再次途经洞庭湖。不料,遭遇大风,船只倾覆。陈生幸得扳住一个竹簏,在波涛中漂泊了一整夜,最终竹簏挂在一处树木之上,才得以停下。陈生奋力援岸,刚刚爬上陆地,便见一具浮尸飘然而至,仔细一看,竟是他的僮仆。陈生赶忙用力将僮仆拉上岸,然而僮仆已然气绝身亡。陈生悲痛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坐在岸边,对着僮仆的尸体黯然神伤。?抬眼望去,只见四周小山翠绿欲滴,细柳随风摇曳,景色虽美,却鲜有人迹,陈生不知该往何处去。从黎明一直等到辰时过后,陈生满心惆怅,不知所措。忽然,僮仆的肢体微微动了一下,陈生又惊又喜,赶忙伸手抚摸。没过多久,僮仆呕出数斗水,竟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二人将衣服脱下,晾晒在石头上,将近中午时分,衣服才干燥可以穿上。此时,他们腹中饥饿难耐,辘辘作响。于是,二人赶忙越山前行,期望能寻到村落。?才走到半山,便听到鸣镝之声。陈生正疑惑间,只见两位女郎骑着骏马疾驰而来,速度快如撒豆。她们皆用红绡抹额,发髻上插着雉尾,身着小袖紫衣,腰间束着绿锦。一位女郎手持弹弓,另一位则臂挽青鞲。待她们越过岭头,陈生看到数十骑人马正在榛莽中打猎,且个个都是姝丽女子,装束一致。陈生心中惧怕,不敢上前。恰好有一男子徒步奔跑而来,似是驭卒,陈生便向他打听情况。驭卒答道:“此乃西湖主在首山打猎。” 陈生便将自己的遭遇告知驭卒,还诉说了腹中饥饿。驭卒解下包裹中的干粮递给陈生,叮嘱道:“你宜速速远避,若冒犯了公主,当处死刑!” 陈生听闻,心中恐惧,急忙快步下山。?茂密的树林中隐隐露出殿阁的轮廓,陈生以为是寺庙。走近一看,只见粉墙环绕,溪水潺潺流淌,朱门半掩,一座石桥横跨其上。陈生轻轻推开半掩的门扉,向内望去,只见亭台楼阁环绕,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仿若皇家上苑,又疑心是富贵人家的园亭。陈生小心翼翼地踱步而入,却见横生的藤蔓阻碍道路,馥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走过几道曲折的栏杆,又是另一处院宇,数十株垂杨高耸,枝叶轻拂朱檐。山鸟啼鸣一声,便有花片纷纷飘落;深巷中微风拂过,榆钱自然洒落。这一切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仿若置身于世外桃源。?穿过小亭,陈生看到一架秋千,高耸入云,秋千的绳索沉沉下垂,四周杳无人迹。陈生心中疑惑,此地莫不是临近闺阁?心中胆怯,不敢再深入。俄顷,便听到门外传来马蹄声,似有女子笑语。陈生和僮仆赶忙潜伏在花丛之中。没过多久,笑声渐近,只听一女子说道:“今日打猎兴致不佳,捕获的禽兽极少。” 又一女子说:“若不是公主一箭射落大雁,今日恐怕要白白劳累仆人和马匹了。” 不多时,数位红妆女子簇拥着一位女郎来到亭上坐下。只见那女郎身着秃袖戎装,年纪大约十四五岁,头发如云雾般浓密,腰肢纤细,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其容貌之美,玉蕊琼英都难以与之相比。众女子纷纷献上香茗,熏起香料,场面灿烂如锦。?过了一会儿,女郎起身,沿着台阶而下。一女子问道:“公主鞍马劳顿,还能荡秋千吗?” 公主笑着应允。于是,有的女子驾着肩膀,有的女子捉住手臂,有的女子撩起裙子,将公主搀扶到秋千上。公主舒展皓腕,脚踏利屣,身姿轻盈如飞燕,一下便蹴入云霄。之后,众人又将公主扶下,齐声赞叹:“公主真乃仙人也!” 说罢,嬉笑离去。?陈生在一旁窥视良久,不禁神魂颠倒,心驰神往。等人声渐渐沉寂,他才走到秋千下,徘徊凝思。忽然,他瞧见篱下有一条红巾,心想定是那群美人所遗落,心中大喜,赶忙收入袖中。登上亭子,见案上设有文具,陈生一时兴起,便在红巾上题诗一首:“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恐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 题完诗后,陈生吟诵着诗句走出亭子。然而,待他欲寻原路返回时,却发现重门已被紧紧锁住。陈生踟蹰无计,只能在楼阁亭台间四处探寻,几乎走遍了整个园子。?这时,一位女子突然走进来,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会来到这里?” 陈生赶忙作揖说道:“我乃迷路之人,幸得姑娘垂救。” 女子又问:“你可拾到一条红巾?” 陈生答道:“有之。然而已经被我题诗玷染,这可如何是好?” 说罢,便将红巾拿出。女子大惊失色,说道:“你死定了!这红巾乃是公主日常所用之物,如今被你涂鸦成这样,如何是好?” 陈生听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急忙哀求女子帮忙脱免。女子说道:“私自窥探宫闱仪制,罪已不赦。念你是读书之人,我本想私下成全你,可如今这祸事却是你自己惹下的,这可如何是好!” 说罢,神色慌张地拿着红巾离去。?陈生心中恐惧,心悸肌栗,恨不得生出翅膀逃离此地,却只能伸长脖子,等待死亡降临。过了许久,女子再次前来,悄悄向陈生贺喜道:“你有生望了!公主看了红巾三四遍,脸上并无怒容,或许会放你离去。你且耐心守候,切不可攀树钻垣,若被发觉,定不饶恕!” 此时,天色已暮,陈生心中忐忑,吉凶难料,而腹中饥饿如火烧,忧愁煎熬,几乎要死去。不多时,女子挑着灯前来,一位婢女提着壶榼,送来酒食给陈生。陈生急忙询问消息,女子说道:“方才我趁机进言:‘园中秀才,若可饶恕,便放了他;不然,他恐怕要饿死了。’公主沉思后说:‘深夜让他去哪里呢?’于是便命我给你送来食物。这并非坏消息。” 陈生在恐惧中度过了一整夜,心中始终不安。?辰时将尽,女子又送来食物。陈生哀求女子在公主面前为自己说情,女子说道:“公主既没说杀你,也没说放你,我们做下人的,怎敢多嘴去亵渎禀告?”?不久,夕阳西下,陈生正焦急眺望,女子气喘吁吁地急忙奔入,说道:“糟了!多嘴之人将此事泄露给了王妃,王妃展开红巾,扔在地上,大骂你是狂徒,大祸不远了!” 陈生大惊失色,面如灰土,急忙长跪请教应对之策。忽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女子摇手示意陈生躲避,自己也匆匆离去。只见数人手持绳索,气势汹汹地进入屋内。其中一位婢女仔细打量陈生后,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陈郎!” 于是制止住持绳索的人,说:“且慢且慢,待我去禀告王妃。” 说罢,返身急忙离去。?不一会儿,婢女回来,说道:“王妃请陈郎入内。” 陈生战战兢兢地跟随婢女而去。经过数十道门户,来到一座宫殿前,只见宫殿碧箔银钩,十分华丽。立即有美姬掀起门帘,高声唱道:“陈生到。” 殿上坐着一位艳丽女子,袍服光彩夺目。陈生伏地叩头说道:“万里孤臣,幸蒙王妃饶恕性命。” 王妃急忙起身,将陈生扶起,说道:“若不是你,我也不会有今日。婢子们无知,冒犯了佳客,这罪过如何能赎!” 随即设下筵席,用镂杯为陈生斟酒。?陈生茫然不解其中缘故,王妃说道:“你对我有再造之恩,我一直恨不能报答。小女承蒙你题巾之爱,或许是有缘,今晚便让她侍奉你。” 陈生闻言,喜出望外,神思恍惚,不知所措。?天色将暮,一位婢女前来禀告:“公主已梳妆完毕。” 于是引领陈生来到帐前。忽然,笙管齐鸣,阶上铺满了花罽,门堂藩溷处处都笼罩着烛光。数十位妖姬簇拥着公主与陈生交拜。殿庭中弥漫着麝兰的香气。随后,二人相携入帏,彼此倾慕相爱。?陈生说道:“我乃羁旅之臣,生平从未想过能有幸侍奉公主。玷污了芳巾,本以为会遭斧钺之诛,没想到反而赐我姻好,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公主说道:“我母亲是湖君妃子,乃扬江王女。去年归宁,偶然游湖时,被流矢射中。承蒙你解救,又赐以刀圭之药,我们一家感恩戴德,从未忘怀。你切莫因我非人类而心生疑虑。我从龙君处得到长生诀,愿与你一同修炼。” 陈生这才明白公主乃神人,于是问道:“婢女们为何会认识我?” 公主答道:“当日在洞庭舟上,曾有小鱼衔尾,那便是我。” 陈生又问:“既然不杀我,为何迟迟不放我离去?” 公主笑着说:“其实我怜惜你的才华,但此事我不能自主。我为此事颠倒终夜,他人并不知晓。” 陈生感叹道:“你真是我的鲍叔牙啊。那给我送食物的是谁?” 公主说:“是阿念,她也是我的心腹。” 陈生问:“我该如何报答你的恩德?” 公主笑道:“侍奉你的日子还长,慢慢再图报答也不晚。” 陈生又问:“大王何在?” 公主答道:“跟随关圣征讨蚩尤尚未归来。”?陈生在宫中居住了数日,心中挂念家中,担心家人不知自己的消息,忧虑万分。于是,他先写了一封平安书,派仆人送回家中。家中人听闻陈生在洞庭舟覆中失踪,妻子已身着丧服守孝一年多了。仆人归来,家人才知道陈生还活着,但因音信阻隔,始终担心他漂泊在外,难以归来。?又过了半年,陈生忽然归来,只见他裘马华丽,囊中装满了宝玉。从此,陈生变得富有巨万,生活奢华,声色犬马,世家大族都难以与之相比。七八年间,陈生和公主育有五个儿子。陈生每日都大宴宾客,家中宫室的富丽堂皇,饮食的丰盛精美,都达到了极致。有人问起他的奇遇,陈生毫不隐瞒,一一详细道来。?陈生有一位童年好友梁子俊,在南方为官十余年。归乡途中经过洞庭湖,看到一艘画舫,雕栏朱窗,笙歌悠扬,缓缓飘荡在烟波之上。此时,有一位美人推开窗户,凭栏眺望。梁子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画舫,只见舫中有一位少年男子,光着头,叠着腿坐在那里,旁边有两位二八姝丽,正相互亲昵地摩挲。梁子俊心想,这必定是楚地的襄贵官员,然而随从却极少。他定睛仔细一看,竟是陈明允。梁子俊不禁凭栏大声呼喊,陈生听到呼喊,停下船桨,来到船头,邀请梁子俊过船一叙。?梁子俊上船后,只见案上摆满了残肴,酒雾依旧浓郁。陈生立即命人撤去。不一会儿,三五位美婢送上美酒香茗,还有各种山海珍馐,皆是梁子俊从未见过的。梁子俊惊讶地说道:“十年不见,你为何富贵到如此地步!” 陈生笑着说:“你小瞧我这穷书生,以为我不能发迹吗?” 梁子俊问:“适才与你一同饮酒的是谁?” 陈生答道:“是我的妻子。” 梁子俊又感到十分诧异。问:“你携家要前往何处?” 陈生答:“将西渡。” 梁子俊还想再问,陈生却急忙命人唱歌劝酒。一言刚落,旱雷般的音乐声响起,管弦嘈杂,再也无法交谈说笑。?梁子俊见眼前佳丽如云,乘着酒兴大声说道:“明允公,能让我真正销魂一回吗?” 陈生笑着说:“你喝醉了!不过,我有一位美妾的身价,可赠予故人。” 于是命侍儿送上一颗明珠,说道:“绿珠这样的美人不难买到,以此表明我并非吝啬。” 随后催促道别:“小事繁忙紧迫,来不及与故人久聚。” 送梁子俊回到船上后,陈生便开船离去。?梁子俊回到家中,到陈生家探访,却见陈生正在与客人饮酒,心中愈发疑惑。于是问:“昨日在洞庭,你为何归来如此迅速?” 陈生答:“我并未去过洞庭。” 梁子俊便追述自己所见,满座之人皆感惊骇。陈生笑着说:“你看错了,我哪有分身术呢?” 众人都觉得此事奇异,却终究无法解开其中的谜团。?后来,陈生活到八十一岁才去世。等到出殡时,众人惊讶地发现棺材很轻,打开一看,竟是一口空棺。异史氏感叹道:“竹簏不沉,红巾题句,这其中似有鬼神相助,归根结底,都是那恻隐的一念所贯通。等到陈生拥有宫室妻妾,一人享受两份尊荣,这又让人难以理解了。昔日有人期望娇妻美妾、贵子贤孙,还能长生不老,却仅得其中一半。难道仙人中也有像郭子仪、石崇那样富贵至极的人吗?”?时光流转,陈生离去后的数年,他的五个儿子皆已长大成人。长子陈景,继承了父亲的聪慧与稳重,在当地颇有名望,时常救济穷苦百姓,深得众人敬重。次子陈耀,对武艺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幼刻苦练习,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后来投身军旅,屡立战功。三子陈辉,痴迷于诗书,整日埋首经卷,文章写得斐然成章,在科举之路上一帆风顺,年纪轻轻便中了举人。四子陈煦,性格温和善良,擅长医术,常常免费为百姓治病,在民间口碑极佳。五子陈焕,头脑灵活,对经商之道颇有天赋,将家中的生意打理得蒸蒸日上,使得陈家的财富更上一层楼。?一日,陈景在家中整理父亲的遗物,偶然间发现了一本泛黄的册子,上面记载着父亲与西湖主相遇后的种种奇遇,以及一些修炼长生诀的心得。陈景心中好奇,仔细研读起来。他发现其中一些修炼之法,与世间流传的道家功法颇为相似,便尝试着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修炼。起初,陈景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未期望能有什么特别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他的精神愈发饱满,体力也变得更加充沛,而且似乎对周围的事物感知更加敏锐。?与此同时,在洞庭湖一带,突然出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湖面上时常泛起五彩光芒,引得周围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有人传言,这是湖中的神灵显圣,也有人猜测,这与当年陈生的奇遇有关。陈景听闻这些传闻后,心中隐隐觉得,父亲留下的这本册子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或许与洞庭湖的奇异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陈景决定带着这本册子,前往洞庭湖探寻真相。?当陈景来到洞庭湖时,湖面上的五彩光芒愈发耀眼。他沿着湖边漫步,试图寻找一些线索。忽然,他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湖边垂钓。老者的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一股深邃的智慧。陈景走上前去,向老者请教关于湖中的奇异现象。老者微笑着看着陈景,说道:“年轻人,你可知这洞庭湖的奥秘?” 陈景摇了摇头,老者接着说:“这洞庭湖乃天地灵气汇聚之地,自古以来便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当年,你的父亲陈生,正是因为一念之善,与湖中的神灵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你来到这里,想必也是命运的安排。” 陈景听后,心中一惊,忙问老者是如何知晓自己的身份。老者只是微笑不语,随后从怀中拿出一颗明珠,递给陈景。陈景接过明珠,只见明珠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与父亲当年赠予梁子俊的那颗明珠极为相似。老者将明珠递给陈景后,缓缓开口道:“此珠乃当年你父亲与我族结缘之信物,今日物归原主,想必是天意。” 陈景听闻,愈发觉得老者身份不凡,忙恭敬问道:“敢问老丈,您与家父是何渊源?这湖中异象究竟为何?” 老者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面,悠悠说道:“当年你父亲救的猪婆龙,实则是我洞庭龙族分支,我便是那龙族长老。你父亲一念仁慈,不仅救了龙身,还以金创药疗愈其伤,此恩我族铭记于心。后来你父亲与公主的缘分,亦是这段恩情的延续。至于这湖中五彩光芒,乃是湖底封印的上古神器现世之兆。此神器关乎天地灵气平衡,若落入心怀不轨之人手中,必将天下大乱。”?陈景听后,心中满是震惊,思索片刻后问道:“那依老丈所言,我该如何做?” 老者神色凝重,看着陈景说:“你父亲留下的册子中,有关于开启湖底密径的线索。你需凭借自身修炼所得,结合册子中的指引,找到密径入口。进入湖底后,神器周围设有重重机关,唯有心怀正念之人方能突破。若你能成功取得神器,务必将其妥善保管,待我龙族商议后,再做定夺。” 陈景郑重地点了点头,告别老者后,便依据册子中的记载,在湖边一处隐蔽的山壁旁,找到了一处散发着微弱蓝光的石缝。他按照册子中的口诀,双手结印,将自身灵力注入石缝之中。?刹那间,石缝缓缓扩大,一条幽深的通道显现出来。通道内弥漫着水汽,墙壁上闪烁着奇异的荧光。陈景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入通道。前行一段距离后,前方出现一道石门,石门上刻满了神秘的符文。陈景仔细观察符文,发现其与册子中记载的修炼心得有相通之处。他运起灵力,依照心得中的方法,在符文上轻轻抚过。石门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缓缓打开。?门后是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中央悬浮着一个散发着五彩光芒的宝盒,宝盒周围有几条蛟龙模样的光影盘旋守护。陈景刚踏入洞穴,蛟龙光影便发出低沉的咆哮声,向他袭来。陈景赶忙施展修炼所得的法术,以灵力化作护盾抵挡。在与蛟龙光影的对抗中,陈景发现它们的攻击规律与父亲册子中提到的天地灵气运转之理相契合。他心中一动,不再单纯防御,而是尝试引导自身灵力,顺应灵气运转规律,与蛟龙光影的攻击形成一种奇妙的共鸣。?果然,蛟龙光影的攻击逐渐减弱,它们环绕陈景盘旋几圈后,竟融入了宝盒周围的光芒之中。陈景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宝盒,只见盒中放置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璧,玉璧上刻着古老的图案,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陈景刚拿起玉璧,洞穴便开始剧烈摇晃,似是在警示他尽快离开。陈景不敢耽搁,赶忙沿着原路返回。?回到湖边,老者早已等候在此。看到陈景手中的玉璧,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说道:“你果然不负所望。如今,你需随我前往龙族圣地,将此玉璧交予龙族首领。” 陈景跟随老者,踏入湖水中。神奇的是,湖水自动分开,形成一条水下通道。二人沿着通道前行,来到一座宏伟的水下宫殿前。宫殿大门紧闭,老者双手结印,念动咒语,大门缓缓打开。?进入宫殿,龙族首领端坐在宝座之上,周围是众多龙族成员。陈景恭敬地呈上玉璧,龙族首领接过玉璧,仔细端详后,对陈景说道:“你陈家与我龙族缘分深厚,如今你又立下大功。此玉璧乃上古神器的关键部分,集齐所有部分方可发挥其真正威力,守护天地。接下来,我族将与你一同探寻其他部分的下落,你意下如何?” 陈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从此,陈景与龙族携手,踏上了寻找上古神器其他部分的征程,他们的故事,在这片神秘的洞庭湖区域,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2.孝子
在青州东香山之前,有一个宁静的村落,村中有位名叫周顺亭的男子,他在乡邻眼中,是出了名的孝子。其母为人和善,将周顺亭拉扯大,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虽不富裕,却也过得温馨和睦。?然而,命运的阴霾悄然笼罩了这个家庭。周母的大腿上突然生出一个巨大的疽疮,那疮口红肿溃烂,散发着阵阵恶臭。周母疼得难以忍受,昼夜都在痛苦地呻吟,原本和善的面容如今布满了憔悴与痛苦的纹路。?周顺亭看着母亲受苦,心急如焚。他每日守在母亲床边,轻抚着母亲生疽的腿部肌肉,眼中满是心疼。每次进药,他都小心翼翼,将汤药吹至温热,再缓缓喂给母亲。为了照顾母亲,他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整个人也日渐消瘦,原本明亮的眼睛布满了血丝。?时光匆匆,数月过去了,母亲的疽疮却丝毫没有痊愈的迹象。周顺亭忧心如焚,四处寻医问药,可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常常独自在角落里唉声叹气,满心都是对母亲病情的担忧,却又无计可施。?某夜,周顺亭在照顾母亲睡下后,自己也疲惫地睡去。睡梦中,他的父亲出现在他眼前。父亲神色温和,眼中透着慈爱,对他说道:“儿啊,你对母亲的孝顺,我在天之灵都看在眼里。但你母亲这疮,非得用人膏涂抹才能痊愈,你这般焦心忧虑,也是徒劳啊。” 周顺亭从梦中惊醒,梦中父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他心中诧异万分,可又觉得这或许是一线希望。?天刚蒙蒙亮,周顺亭便悄悄起身,他找来一把锋利的利刃,眼神中透着决绝。他缓缓解开衣衫,露出自己的胁部,手微微颤抖着将利刃贴近皮肤。当利刃切入肉中的那一刻,他咬紧牙关,本以为会剧痛难忍,可奇怪的是,肉脱落时,他竟觉得不甚痛苦。他急忙用布紧紧缠住腰际,奇怪的是,血也没有大量涌出。?随后,周顺亭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将割下的肉烹煮熬制成膏。他端着药膏,来到母亲床边,轻轻涂抹在母亲的患处。神奇的是,母亲原本痛苦的呻吟声戛然而止,脸上的痛苦之色也渐渐褪去。母亲惊喜地问道:“儿啊,这是什么药,竟如此灵验?” 周顺亭强忍着内心的复杂情绪,故作轻松地编造了一个答案,糊弄了过去。?在周顺亭精心的照料下,母亲的疽疮逐渐痊愈。此后,周顺亭总是小心翼翼地掩护着自己胁部的伤口,即便妻子在旁,他也不露丝毫破绽。直到有一天,妻子偶然间看到他胁部那如手掌般巨大的疤痕,满心疑惑地询问,周顺亭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告知。妻子听闻,眼中满是震惊与感动,对丈夫的孝顺更加敬重。?此事在村落中传开后,乡邻们无不被周顺亭的孝心所打动。有人赞叹,有人感慨,而周顺亭依旧如往常一样,孝顺地陪伴在母亲身边,守护着这个温暖的家 。
3.狮子
在繁华热闹的京城,近日来了一件稀罕物事,引得众人纷纷奔走相告。原来是暹逻国不远万里前来进贡一头狮子,这消息一经传出,便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好奇之火。?贡狮所到之处,皆被围得水泄不通。人群如潮水般涌动,将狮子停歇的地方层层围住,观者如堵,只为能一睹这来自异域的神奇猛兽的风采。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眼中满是期待。?当那狮子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叹。它的形状与世间所流传的绣画中的狮子截然不同。寻常绣画里的狮子,多是威风凛凛,毛发金黄蓬松。而这头贡狮,毛呈黑黄色,每一根都长有数寸,根根分明,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它身躯矫健,肌肉紧绷,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仅仅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便散发着一种让人敬畏的气势。?人群中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试探这狮子的习性,便寻来一只活鸡,远远地朝着狮子投了过去。众人见状,皆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狮子的一举一动。只见狮子不慌不忙,目光敏锐地锁定了飞来的鸡,它微微蹲下身子,前爪猛地一伸,如闪电般迅速地将鸡牢牢抟在爪下。鸡在它的爪中扑腾着,发出惊恐的叫声。?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狮子并没有立刻将鸡撕咬下肚,而是对着鸡缓缓地吹了一口气。这一口气吹出,仿佛带着某种神奇的魔力,鸡身上的毛瞬间如被无形的扫帚扫过一般,纷纷脱落。眨眼间,原本羽毛丰满的鸡变得光秃秃的,那场景实在是诡异至极。?周围的观者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更大的惊呼声。人们纷纷交头接耳,对这奇异的现象议论不休。有人惊叹道:“这狮子真是神异,竟有如此奇特的本领!” 也有人喃喃自语:“此等怪事,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实在是理之奇也!” 一时间,现场热闹非凡,人们对这头贡狮的神奇之处惊叹不已,而这暹逻国贡狮的奇事,也在人群的传颂中,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