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摄政长公主 > 第195章 择良木而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年的春闱如期开展,光禄寺卿常家一门出了双子星。

常慕铉毫无意外的夺得了头名状元的殊荣。

梁旭居然也以不逊于常慕铉的成绩,居于探花之位。

至于是为何是探花,那当然是因为梁旭的容貌过于优越。

这在殿试的场合,皇帝一眼看到的就是梁旭那不容忽视的容颜。

要不是跟手中的答卷对起来,皇帝都不敢相信这么一个让人惊艳的男子有着这么缜密完善的策论。

不过听说是在光禄寺卿家长大的,也就理解了。

毕竟,常慕铉的学识那是在国子监就一直被赞誉的。

常慕铉的思想有着传世大儒的宏观大气,温润沉稳。

梁旭的思想则更多的是偏实用和细节,很多时候有剑走偏锋的锋芒。

这跟两人的生长环境有关系,感触不同,立意自然就不同。

光禄寺卿常清家这回是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家里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不管落到谁家,这都是让人羡慕不来的荣耀和骄傲。

紧接而来的任命则是京都所有人大跌眼镜。

状元郎常慕铉中规中矩的进了翰林院,任六品编撰。

梁旭则是进了吏部,听说是吏部尚书旬克俭亲自跟皇帝要的人。

任职考功司郎中,也算是正五品的官衔,居然比常慕铉的品级还高。

常家上下自然高兴,常夫人当然高兴,自家子侄争气,她脸上也有光。

只是常慕铉这里,会不会有所失落,夫妻俩还是决定跟常慕铉聊聊。

“父亲,母亲,旭表哥本身就胸藏沟壑,吏部荀大人要人那是慧眼识英雄,作为表弟,儿子自然是为表哥高兴的,也为表哥骄傲,以后我两一同入仕,相互提携,总不至于坠了父亲的名声。”常慕铉倒是很淡定,并且想的很开。

这各人有各人的命数,若说读书考试大部分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真才实学,那从政为官之路可就真的看命了。

从正面来说,有个优秀的同路人总好过拖后腿的。

他也得督促警醒自己,就算不能帮上梁旭,最起码也不能成为给梁旭拖后腿的那个。

最好的状态就是齐头并进。

他会努力的,所以他并不会觉得梁旭的暂时领先会对他造成什么压力。

“你能这么想,为父就放心了,以后步入官场,谨言慎行,切不可放松警惕,授人以柄。”这是常清作为父亲给儿子的第一个忠告。

“儿子谨遵父亲教诲。”

对于梁旭,常清就没那么随意了。

“你这真要搬出去?”常清或多或少也能理解梁旭想要自立的心思,所以也没有多加挽留。

至于外界会不会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他倒是不在意。

“姑父不用担心,侄儿的院子虽然小,可也是五脏俱全,再说以后还有很多方面还得经常向姨父请教呢。”梁旭看了看自己这个居住了几年的院落。

全是姑母一手置办,丝毫不比常慕铉的逊色。

他们家一直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的对待,只不过是他自己,无法将自己等同于常慕铉一样的存在。

既然自己已经入了仕途,也算是成人了,他不想在寄居在姑父家里了。

他也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若是一直寄居在常清家里,日后他各方面都会有约束,不是那么方便。

“你也大了,多的我也不多说,只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不管遇到了什么,你虽然姓梁,可是也是我常家的人,姑父和姑母一直会在。”常清这话给了梁旭最夯实的底气和支撑。

虽然常家对梁旭的照顾可也算是无微不至,但是梁旭来的时候,已经在家里受到了一些他们无法得知,但是也能想象得到的虐待。

所以梁旭很难打开心扉。

“梁旭谨记在心,多谢姑父。”梁旭对常清这位姑父还是挺感激的,虽然常清对他那也是看在姑母的面子上,但是常清对他的关注,多多少少弥补了他缺失父爱的位置。

并且常清确实是一个让人敬重的人。

他的性格温润沉稳,处事作风稳沉不失力量。

有些时候,他会觉得姑父的手段过于温和。

当然,只是他个人见解。

新一批的官员任职,都有个比较宽裕的准备时间。

也算是对诸多学子寒窗苦读的一个告一段落,当是给他们一个放松的机会。

众多学子都是衣锦还乡,接受当地官员的接见,拜会各直系非直系的师门弟子。

只有梁旭简单的收了包袱,独自游历去了。

无人关注的翠柳山庄,怀庆诧异的让人重复一遍,谁来拜会她?

应届探花郎——梁旭。

一身最为常见的天青色宋锦窄袖窄身长袍,很日常,越发显得他长身玉立,姿态挺拔。

对于梁旭的长相,之前见过,怀庆也不免再度惊艳。

这一个男人,生成这一副皮囊,还真是对天下女子的不公。

“臣今日冒昧拜会公主殿下,只为跟公主殿下做个交易,不知公主殿下可有兴趣?”梁旭是做足了准备来的,关于京都里各方势力他有自己的统计和评估。

就目前来看,若是想要摆脱站队,他必需有一个自己的立场。

否则初入官场的他们,就犹如那砧板上的鱼,只能任人宰割。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那么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他该怎么做?

这是他一直以来都深思的问题。

就他对当前势头最为强劲的乾王和三皇子做了一番比较,总觉得他们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储君人选。

当然,他也不是忽略了老当益壮的当今帝王。

皇帝正值壮年,谈帝位传承为时过早。

那么储君的选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一番激烈残酷的角逐。

虽说成年人的胜算更大,谁又能忽略了当今皇宫里还小的皇子。

只要他们能安稳长大,谁敢说他们就不具备竞争的实力。

尤其是最近又冒出来的四皇子,也渐渐有了当年三皇子的势头。

乾王因为德妃的事情,算是被狠狠的打了一板,稍显低调。

并不意味着乾王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