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何雨柱的幸福人生 > 第164章 亩产十万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日子,何雨柱搞的种植中心,可是成了轧钢厂关注的焦点。

听到风言风语的李怀德,也提出过再从其他部门调些人手,来菇房看看进展的提议。

却都被何雨柱婉拒,让李怀德把心放肚子里,等他胜利的好消息就行。

来到李怀德办公室外,却被小李秘书伸手拦了下来,轻声说道。

“何部长,领导在里面听取工作汇报,不便打扰,你还是稍微等等,应该也快了...”

递给李秘书一根烟,反正也不差这一会儿,何雨柱便和小李秘书在楼道里扯着闲篇儿。

没等抽完烟,就见一个脸带红晕,身姿绰约的女性,抱着一摞文件,从李怀德办公室走了出来。

哦~何雨柱和小李秘书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这汇报它不怎么正经吧?

李怀德正一脸舒爽的,靠在沙发上抽着事后烟。

见是何雨柱进来,就懒洋洋的半眯着眼说道。

“柱子,你怎么来了?你这个大忙人,怎么今天有空过来...”

看了下沙发上没有异物,何雨柱这才一屁股坐了下来。

“李哥,最近忙的我连家都没回了。既然决定干,那肯定要干出个样儿来,不能给你丢脸啊。”

“好在幸不辱命,我们种的蘑菇今天就可以采收了,想请你一起去见证...”

猛地站起身子,李怀德差点儿被掉落的烟头烫到,一脸惊喜的看向何雨柱。

“你说的是真的?这才不到一个月就能采收了?产量有多高?...”

一连串的问题,让何雨柱哑然失笑。

“李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咱们还是去菇房看看。至于产量嘛应该低不了...”

“那还等什么?走...”

“李哥,先把大前门关上...”

没有觉得尴尬,李怀德随手拉上,喊来小李秘书,三人急匆匆地来到菇房。

早已等候多时的二十多个种植中心员工,满脸激动的站在外面等候。

许大茂殷勤的给几人送上口罩后,随即引领众人进入。

拉开大门,温热潮湿的空气里,独特的菌菇香气扑面而来。

一排排整齐的菇架上,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成片的草菇犹如繁星点点,从菌床上密密麻麻的冒出来。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李怀德也是头一次来。

不说别的,光看这蘑菇的长势,就知道收获颇丰。

贴心的递给李怀德一把小刀,许大茂狗腿的说道。

“领导,这丰收的果实,还请您动这第一刀...”

满意的点点头,李怀德怀揣着喜悦的心情,采收下第一颗草菇。

哪怕采收动作不太规范,但这都无伤大雅。

随即,种植中心的员工拿着小刀,挎着篮子,手脚麻利的开始采收起来。

篮子满了,就倒在外头的大竹筐里,一刻不停。

马华、胖子和陈平安,负责在一旁过秤称重。

有心来见证项目的成功,于莉毛遂自荐,负责记账。

让李怀德采收第一刀,有这么个意思就行了。

让人搬来桌子凳子,沏上茶,几人便坐在外面看着。

要是光报个数字上去,可没有现场身临其境来的要震撼。

“李哥,草菇味道鲜美,口感嫩滑,富含蛋白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管是煎炒烹炸滋味儿都很不错...”

“而且十几天就能收获一茬,能收4到5茬,我们五个菇房,除了草菇,还种了平菇、金针菇、双孢菇,生长周期相对要长一些...

“还有一个特殊菇房,种植了经济、药用价值很高的品种,还能出口创汇,比如香菇、羊肚菌、松茸、猴头菇、松露...”

李怀德的嘴,打从刚才就没合拢上。

听着何雨柱的讲解,尤其是听到能出口创汇。

更是让他激动振奋,脸涨得通红,拍着大腿一个劲儿说“好”,但眼睛却一直没离开过过磅的地方。

小李秘书知道自家领导所想,早就拿着小本本在那记录着。

“100斤...800斤...2000斤...”

两个小时后,采收结束。

咧着嘴直笑的小李秘书,拿着小本本给李怀德汇报。

“领导,一共是6231斤,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高产量啊...”

李怀德笑吟吟的接过小本看着,还没等开口,就听见何雨柱说道。

“咦?怎么才这么点儿?不应该啊...”

“这还少啊?柱子,有这么高的产量我从来都不敢想...”

何雨柱快步走到过磅的地方,问起了负责过磅记账的于莉。

“今天采收的一共有多少?”

“一共是6231公斤,你看看,我记得仔细着呢,都是去皮后的重量...”

“什么?是公斤,不是斤?那岂不是上万斤了?”

李怀德一把拿过账本,上面写的和小李秘书记得丝毫不差。

只不过,一个是斤,一个是公斤,这才闹出了乌龙。

“柱子,这个仓库...菇房有多少面积?亩产的话能有多少?”

沉吟片刻,何雨柱心里有了数。

“这个菇房是1000平米,也就是1.5亩,一共是斤,亩产8308斤...”

轰!!!

在场所有人都沸腾了,在这个平均粮食亩产200多斤的年代。

亩产几千上万斤这种数字,前几年“放卫星”时倒是听过不少,可大家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

但这回可不同啊,这是实打实的,一点都不掺假,是自己亲眼瞧见的。

“不对,你刚才说,这蘑菇还能收好几茬,要是按照这样算,那岂不是亩产4万斤了?而且一年不会只种这一轮吧?”

要不还得是当领导的,李怀德想起刚才何雨柱的介绍,眼神直勾勾的盯着他。

“呃,随着采收次数的增加,产量也会逐渐下降...一轮采收下来,就算到不了4万斤,3万斤肯定没问题。”

“考虑到品种,生长周期,环境控制等因素,因为菇房需要定期清理、消毒、修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众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虽然有些听不懂,但是不明觉厉。

何雨柱最后抛出重磅炸弹。

“所以,理论上最少能种三到四轮,多的能种六到十轮。也就是一年亩产最少能有十万斤...”

一年亩产十万斤?

还是最少?

要是按最多轮算,那不得三十万斤了?

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