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一品红人 > 第52章 扭转局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扬应了一声,立刻动手操作,不一会儿,那份录音检测报告便出现在了显示屏上。

众人看完报告,脸上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陈扬站起身,清了清嗓子,沉稳有力地说道:“各位领导,这份报告是专业机构出具的,足以证明杨书记是被人恶意陷害的。”

他这一番话,掷地有声,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黄宝轩冷冷的瞥了陈扬一眼,脸色十分难看!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原本是攻击杨朝山的大好机会,而且堂堂正正,张明山就算是想保杨朝山,都拿不出合适的理由!

然而,半路怎么会突然杀出一个陈扬,还拿出了这么关键的证据。

高学舟也傻了眼,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杨朝山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地看着陈扬,嘴唇颤抖着,想说谢谢,却又觉得这两个字太过苍白,不足以表达他此刻汹涌澎湃的心情。

局势瞬间扭转,张明山趁热打铁,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斩钉截铁地宣布:“杨朝山同志继续牵头负责产业园区的相关工作,不容置疑!同时,纪委和政法委,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严查造谣者,不管牵涉到谁,一旦查明,严惩不贷!”

话语落地,掷地有声!

黄宝轩等人面面相觑,找不到丝毫反驳的理由,这场没有硝烟的官场争斗,在陈扬的帮助下,张明山大获全胜。

散会之后,张明山带着杨朝山和陈扬径直回到办公室。

刚一进门,张明山便满脸笑意,用力拍了拍陈扬的肩膀,赞不绝口:“陈扬啊,这次可多亏了你!你这脑子够机灵,心思够缜密,关键时候能沉得住气,找出了这么有力的证据,帮咱们宁海拨云见日,还了朝山一个清白。好样的!”

杨朝山也走上前,紧紧握住陈扬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钦佩:“陈扬,这次真是太感激你了!我老杨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没想到差点栽在这阴沟里。你有勇有谋,是个难得的人才,我老杨记你一辈子的情!”

陈扬微微红了脸,谦逊地回应:“张书记、杨书记,这都是我的份内之事。我一开始就相信杨书记肯定是被人陷害的,所以才自作主张,找同学鉴定了那段录音!”

张明山的脸上露出欣慰且赞赏的笑容,微微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嘉许,说道:“陈扬啊,这件事你处理得太漂亮了!在关键时刻,你不仅展现出了敏锐的判断力,没有随波逐流,还能凭借自己的人脉和能力,果断地去查明真相,为杨书记洗刷冤屈。”

“这种在复杂情况下保持清醒,坚守正义的品质,非常难得。而且你能主动出击,不畏惧可能存在的风险,这股子担当和勇气,更是让我刮目相看。有你这样心思缜密又忠诚可靠的同志,是我们市委的福气啊。”

“以后在工作中,也要继续保持这份冲劲和智慧,我相信你会有更大的作为!”

陈扬身子微微前倾,神情敬重而诚恳,目光坚定地看着张明山,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说道:“张书记,您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能为杨书记澄清误会,也是为咱们市委的工作环境风清气正出一份力。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紧跟您和各位领导的步伐,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您的期望!”

杨朝山沉吟片刻,看向张明山,诚恳地说道:“张书记,我有个想法。这产业园区后续的工作千头万绪,还有人在背后捅刀子,真是防不胜防啊!陈扬的能力出众,又信得过,我想跟您申请,把他暂时借调过来一段时间,做我的助手,帮我一起把这个项目干成,您看行不?”

张明山略一思索,点头笑道:“我看行!陈扬在这事儿上展现出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去你那儿锻炼锻炼,也能为宁海多做点实事。不过,陈扬啊,你秘书的本职工作也不能丢,两边兼顾着,有困难随时跟我说。”

陈扬心头一热,连忙应道:“谢谢两位领导的信任,我一定尽力而为!”

……

宁海市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陈扬就已经站在了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工地上。

微风拂过,带起一片尘土,他眯着眼,望着眼前这片即将承载着宁海未来希望的土地,心中既满是憧憬,又有些许忐忑。

尽管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工作,他却毫不怯场。

他深知,此刻自己肩负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期许。

刚接手工作,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拆迁户抵制拆迁。

这可不是个小事,要是处理不好,整个产业园建设进度都得泡汤。

陈扬心里清楚,这些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土地和房屋就是他们的根,如今要他们搬走,如果没有让他们满意的赔偿条件,根本说服不了他们。

虽然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已经记录了一些村民的赔偿要求,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陈扬还是决定自己亲自走访一下,面对面的跟村民聊聊天,倾听他们的诉求。

清晨,阳光刚刚洒在宁海市郊的村落,泛起一层淡淡的金晖,陈扬就已踏入这片因拆迁而略显喧嚣的土地。

他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衬衫,袖口随意挽起,没了平日里跟在市委书记身边时的那种规整与拘谨。

此刻的他,满心都是要解决眼前这棘手难题的决心。

沿着村头那条尘土飞扬的小路,陈扬径直走向第一户人家。

老旧的木门半掩着,他轻轻叩响门扉,朗声问道:“有人在家吗?”

不一会儿,门“嘎吱”一声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探出头来,眼神里透着几分疑惑与戒备。

陈扬的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亲切地说道:“大爷,您好啊!我是咱们市新兴产业园项目的工作人员,来跟您唠唠这拆迁的事儿,您不介意吧?”

大爷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犹豫了一下,还是侧身让他进了院子。

走进院子,陈扬看到墙角堆着些农具,便顺势拉过一张小板凳坐下,抬头看着大爷说道:“大爷,咱这村子眼看就要迎来大变化啦,产业园一建起来,以后就业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多,村子也就跟着富起来了。可我听说大伙对拆迁有些顾虑,您能跟我说说,是咋回事吗?”

大爷“吧嗒”了一口旱烟袋,闷声闷气地说道:“小伙子,你说的这些我们也懂,可这赔偿款给得太少了。就这点钱,拆了房,往后咱住哪儿?地没了,咋过日子?”

陈扬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边记录边回应道:“大爷,您说得在理,这住房和生计都是大事。您放心,我就是来了解情况的,您有啥想法、要求,都尽管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