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王弼为首的众淮西武将无不倒吸一口冷气,互相看了看,眼底皆流露出深深的惶恐不安之意来。
不得不承认,今天联想起来的事情,李善长的见解确实独到而有深度。
何况,他一直以智谋果决闻名,大家都很敬重他,否则也不会主动来打听他的看法。
然而,要让他们此刻就放下手中的一切权力和荣华富贵,回家养老等待终结,这实在令他们难以接受。
于是,当下众人再次请教李善长,该如何应对?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目光,沉声回答:“一个字——等!”
“虽然老夫确实存在一些担忧,但事情毕竟还未发生。
咱们也做不了什么,只能观望局势如何发展。
先看看接下来演武的结果再说!”说到这里,李善长话锋一转,眯起眼睛缓缓说道: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我们淮西的人,必须团结一致!为了自己的富贵荣耀、家业地位乃至身家性命,绝不能各自为政、被动挨打。
这不是要对抗谁,而是希望上面能明白,我们的诉求合情合理。
只不过想保全功勋爵位,让子孙有所庇护,难道这过分吗?”
大家默默地听着,在烛光摇曳下,神情显得颇为复杂,整个气氛紧张而又压抑。
许久之后,互相看了一眼,最终点头默认了李善长的意见。
无论如何,淮西集团都要相互支持彼此帮衬,更何况,李善长已经表明态度,他们的目的是和平争取应有的待遇和权益。
但在这群体中,唯独坐在李善长左手边的蓝玉显得一脸轻松,并没有太过在意李善长所言,甚至觉得有些过度担心、无端猜忌了。
在他心中,“自己是谁?”他可是立下了显赫功勋的凉国公,当代大明的第一名将,接续徐达之后的新一代军事传奇人物,谁能超越呢?上面怎么可能随便处置自己?
而且眼下,北元虽衰,实力依然不小,另外众多草原势力仍对中原心怀觊觎。
只要外面仍有强敌存在,将来出征平定塞外的任务又岂会少了他?别说今日只是一点微词异议,就算以后犯下大错,凭借他的卓越功绩以及卓越能力,还有太子朱标的赏识与信任,上面又怎可能轻易对他下手?
此时,蓝玉毫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表示漠视,对此观察敏锐的李善长似乎已察觉到蓝玉的态度,立刻规劝道:
“凉国公,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啊!我听闻,您带兵回京途中,竟因口角冲突试图闯关?奉劝你一句,行事收敛一点对你大有益处。
再者说,那即将进行的演武之事,如果名叫朱政的年轻人真拿下第一,你也万万不可轻视他,一旦被他侥幸得胜,说不定上面会借势加码动作,届时我们都将陷入困境!”
听了这番话,蓝玉脸色立即沉下来,略带愠怒地质问道:“韩国公此言何意?莫非认为我连个稚嫩少年都无法摆平,是看低了我蓝玉不成?”
他对李善长的话半点都没放在心上,只感觉一阵烦乱不适。
开什么玩笑?他堂堂凉国公、三军统率,会输给像朱政这样的毛头小子?若是这般,不如让他即刻撞墙而亡更为痛快。
再说这次朱政展现出的英勇与胆识,还有那不可思议、令人畏惧的力量,着实让蓝玉刮目相看。
他心里不禁暗想,如果朱政能认自己做义父,往后悉心栽培,让他在沙场驰骋、建功立业,那必定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就在此刻,李善长听到蓝玉的话,刚打算开口回应,却见傅友德、王弼等将领相继点头赞同蓝玉的看法,认为李善长太过忧虑。
这桩荒谬至极的较量,根本毫无悬念可言。
对此,李善长只能够无奈叹息,并未再多费口舌。
然而,他总觉得心里有种不详的预感,似乎有什么坏事即将发生。
他不断思索着,是不是最近有哪件超出自己预料的事正在悄然酝酿?
一直等到蓝玉等人纷纷告辞离去,房间里只剩下了李善长一个人时,他也依旧没有想明白。
这时,一声提醒打破了他的沉思:“父亲,夜深了,该歇息了。”
循声望去,正是他的幼子李鸾站在那里。
李善长随口“嗯”了一声,随后被李鸾扶着朝卧房缓步而行。
路途中,李鸾又汇报了有关对付某个富商的事情——如今他已经做好全部准备,只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行动。
恰好刚才听闻不久将举行全军校阅,于是决定在校阅开始之前下手。
届时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都在盛大的阅兵仪式上,区区一名商贾失踪的小事,想必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听完这些安排后,李善长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你选择的时机十分恰当。
不错,鸾儿,看来你总算有所进步了,也让为父稍微宽慰了一些!”
想到这里,李善长心中颇感欣慰。
看来这个以往总让人头疼的儿子,在自己的悉心教导下,已经开始学会思考与谋划了。
一时间,蓝玉先前带给他的那份不安感也消失大半,甚至怀疑是否又是自己多虑成性犯起了疑病。
毕竟岁月不饶人,或许自己是真的老了……但,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倒下!
至少不能倒在登上高位之前!否则,他实在害怕万一死后,被皇帝找借口清算,致使家族满门衰败。
一旁的李鸾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尽快抓到朱政严加惩治,让他知道招惹自己的后果是多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