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第82章 这小子/老头对我有意思(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这小子/老头对我有意思(下)

裴氏族学,课堂上。

东莱先生巧妙地以盖房屋,类比做八股。

从最开始的破题,讲述到承题、原题、起讲、入题、提二比、中二比、过接、后二比、后二小比、大结,等一系列严谨、精密的八股格式。

乍一看好像很复杂。

呃……其实就是很复杂!

但名儒就是名儒,轻松化繁为简,把一节本应枯燥无味的课程,讲的格外生动有趣。

只是,做文章终究不是盖房屋。

知识钻进大脑,能理解多少,留住多少,全凭个人悟性。

大梁王朝学子数以万计,但每三年,只能有两三百人杀出重围,高中进士。

这是个很残酷、很可怕的事情。

是以此话东莱先生肯定不会说。

他笑呵呵看着底下一群小学子,问道:“怎么样,做八股文如盖房屋,是不是很简单呐?”

底下一片安静,无人应声。

方才他们笑的很是欢乐。

可这会儿,每个人都笑不出来了。

尤其是裴坚,庄瑾等几位马上要读‘大班’的小少爷,脸上甚至浮现出浓浓的畏惧。

纵然东莱先生讲的再有趣。

可扒开这层‘有趣’的面纱,作八股文的复杂难度,实在让他们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课堂后方。

吴夫子看着这一幕,在心中无声叹了口气。

作为曾经年少时被八股文折磨到痛哭流涕,再后来屡考屡败,文心崩溃,放弃科举来学堂教书的‘过来人’,他可太懂裴坚等人此时的心态了。

见没有人回答自己。

东莱先生笑着道:“不错不错,看来大家都有所感悟,此刻怕是都在心里思索,该如何盖房屋呢。”

“老夫这里,还有一妙招,传授给你们,你们且听好了。”

“两句破题打地基,三句承题立梁柱。起讲定调砌砖瓦,四比八股雕窗花。”

“望诸生日后勤学不辍,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最后,都能盖出令自己满意的房屋。”

先传道授业。

后敦品励学。

这一节课,实在珍贵啊!

吴清澜带领全体学子,向东莱先生拱手致谢。

东莱先生摆摆手,笑道:“莫要行这些虚礼,还记得方才老夫进来的时候,考教了诸生一个问题吗?”

“现在,盖房屋的方法,已传授给大家了。诸生可有问题,来询问老夫?”

这便是要做课后检验了。

看似是让问问题。

实则呢,你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就能暴露出你是否听懂,又听懂了多少。

有问题代表有地方不懂。

没问题相当于从头到尾一点没听明白,问都不知道该如何问。

先前笑的最欢的裴坚等人,此时一个个缩起脖颈,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生怕被点名!

吴夫子气的脸色发黑,发出一声重重的咳嗽,威胁的意味非常明显。

大概翻译一下就是:今日你们要是连一个像样的问题都问不出来,且看老夫回头怎么收拾你们!

众学子神情发苦。

接着,大家一个、两个、三个,纷纷不约而同看向了崔岘,目光隐含期待、乞求。

崔岘兄,靠你了啊!

见大家都看向崔岘,于是,东莱先生的目光,自然也顺势落在了崔岘身上,眼含鼓励。

崔岘不负众望,笑着站起来。

他先是朝着东莱先生鞠躬。

而后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拿起课桌上的《龙文鞭影》随手一翻,笑着看向东莱先生,问道:“先生,学生读《龙文鞭影》,有一疑惑请教。”

“邺侯插架,刘向校书。”

“若以此题作八股文,破题之时,应侧重藏书之广,亦或侧重校书之精?”

听到岘弟问出了问题,裴坚心中松了口气。

而后,他偷偷瞥了一眼崔岘手中的《龙文鞭影》,神情微愣。

因为岘弟翻开的那一页,并无‘邺侯插架,刘向校书’的内容啊。

其余学子们毫无察觉,只单纯佩服崔岘,这样复杂的课程只听一遍,就能跟上先生的思路。

却不知。

在教室后方的吴清澜夫子,听到这个问题后,也愣住了。

因为这牵扯到两个典故。

其一:有个叫做邺侯的人,家中藏书万卷,后人用来比喻知识积累渊博。

其二:有个叫做刘向的人,校勘宫廷藏书,编《七略》,后人用来比喻对知识的整理、甄别。

两个典故放在一起,意思便是:藏书需要人来整理,学问也需要人来传承。

藏为根基。

校为延续。

学生如邺侯,虽有知识,却苦于无梳理办法。

老师如刘向,整理知识,以作传道受业解惑。

好家伙!

崔岘难道这是……在当众拜师?

这孩子可真够胆大的。

那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东莱先生啊!

隐约琢磨出味儿来的吴夫子,猛然瞪大眼睛,赶紧看向东莱先生,等待他的回答。

不知为何,等待的过程中,吴清澜自己都有些心脏加速跳动。

他自然是很喜欢崔岘。

这是他见过的,最有天分的学生!

若是真能拜师东莱,再想想东莱背后恐怖的师门靠山,那这孩子,就真乘势而起了啊!

想到这里,吴清澜又难免有些替崔岘担心。

这孩子,要是真想拜师,好歹也先打听一下,东莱先生的喜好啊!

结果——

在吴清澜呆滞的注视下。

便见本就笑呵呵的东莱先生,在听到崔岘的提问后,笑的越发灿烂,甚至整个人的嘴角都压不住!

“哈哈哈哈……善哉问!”

东莱先生看向崔岘,努力让自己不笑出声来,答道:“邺侯插架……哈哈哈哈。”

他真的很想忍住的!

可是真的忍不住啊!

刚一开口,就忍不住继续笑,一直看着崔岘笑。

崔岘跟着他笑,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最后也有些忍不住,把头侧向一边笑。

其余学子们满脸疑惑茫然。

不是,发生了什么?

难道这个问题,它看似是个问题,其实是个笑话?

对此吴清澜表示:呵呵。

他觉得自己现在更像是个笑话。

单看崔岘跟东莱先生现在这个腻歪的情况,吴清澜什么都懂了!

合着你俩早看对眼了啊!

难怪,难怪崔岘建议我去请东莱先生,难怪先前东莱先生对我那般有敌意!

东莱先生笑了许久,而后终于找回理智,看着崔岘笑眯眯说道:“邺侯插架,藏的是渊博学问;刘向校书,授的是辨章学术。”

“邺侯不藏,刘向无书可校;刘向不校,邺侯徒藏故纸。”

“故,破题当以:藏为体,校为用。”

这是在对崔岘给予热情回应。

看似是藏校相济。

实则是师徒相授!

原来……这老头\/这小子早就对我有意思啦!

崔岘认真听完,强忍住笑意,拱手致谢:“学生受教。”

东莱先生一抚胡须,笑呵呵满意道:“孺子可教也。”

教室最后方。

目睹这‘甜蜜’场面的吴清澜面无表情,既替崔岘感到高兴,又觉得颇为酸涩。

三个人的师徒情谊太过拥挤。

我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我走,我走还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