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重话音落下,昭阳殿中安静一瞬,落针可闻。
不知是谁,突然笑出了声,在这严肃庄重的大殿上,颇为醒目。
这一笑声,也让群臣惊醒,都是往那笑声望去。
那位臣子吓了一跳,以手掩面,往后退了两步,似是觉得丢脸,同时心下担忧,可不要被陛下治一个大不敬之罪。
元和帝没有治罪,大周皇帝也是忍不住嘴角笑意。
群臣倒是没有笑宁易不知好歹,竟敢提这样的赏赐要求。
‘择赏’本就是如此,第一次都可以把想要的奖励说大一些,只要你不是胆大妄为的说什么‘换我当皇帝坐坐’,其他要求,不管是陛下还是群臣,都不当回事。
身为武道修者,想要观摩‘九州绝圣神兵’,那是在正常不过,诸多圣地,本就是建立在九州绝圣神兵上。
谁都会有期望,自己观摩绝圣神兵,从而领悟至高功法。
只听元和帝道:“高伦,你且拟旨,跑一趟阴阳道宗,和那少年说,他所立功劳,还不够观摩‘九鼎乾坤’。”
“且勉励他几番,就言若想观摩‘九鼎乾坤’不是不行,但需要他立下更大功劳才可。”
“臣,遵旨!”
一直陪伴在元和帝身旁的太监,尖着嗓子喊道。
元和帝一句简单命令,让诸多大臣都是心下一凛。
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都有深意。
高伦乃是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最高职位,位高权重,深得元和帝信任。
‘择赏’这种事,如果完全走完流程,需要在帝州与雍州连跑三趟。
一般这种工作,都会交给一个小太监去做。
但元和帝却将这工作让身边的掌印太监去亲自完成,可见陛下对宁易的笼络。
陛下这真是,求才若渴啊!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陛下已经坐不住,太急了一些,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夺回更多权柄了。
就在这件事准备略过,元和帝要和群臣继续商讨接下来的事宜时,皇帝陛下冕旒下的神色突然一变。
他下意识的坐直身体,不敢靠背,凝神静听。
本是等待下一个议题的群臣,奇怪的看向元和帝,见这位皇帝陛下正襟危坐,都是疑惑。
良久,元和帝身子微微颤动,似是因为激动而无法控制身体,他长舒口气,强行压下内心惊喜。
元和帝声音恢弘,一字一字道:“高伦!”
“臣在!”
“改旨,你且去雍州阴阳道宗,传朕旨意,告诉宁易,他的‘择赏’,朕允了!”
高伦身为元和帝的贴身太监,最懂主人心思。
就算这道圣旨还没发下去,但当场就改,极其少见,这会有损帝王威仪。
元和帝是一位很在乎自己威仪的皇帝,哪怕他做错了事,也不可能当场就改变自己下达的旨意。
他会选择先让事情停两天,让手下大臣进谏,他在假装考虑,以一副虚心态度同意改变自己旨意,包装自己是个听得进建议的皇帝,把戏做足。
但此时元和帝竟然当着群臣的面,当场改旨,说明元和帝遇到了自己不得不这么做的事。
能让元和帝做出这样的改变,天下间少有,只有那几位绝圣能做到。
只有那几位绝圣……难道是?!
高伦悚然一惊,当即弯腰,恨不得行五体投地大礼,高声道:“臣,遵旨!”
他这句话,不是对元和帝说的,而是遵旨大周圣祖!
“不可!”
元和帝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大臣上前一步,大声道:“……陛下,这万万不可!”
“臣斗胆启奏陛下,圣上烛照万里,恩泽如海,然陛下欲赐阴阳道宗宁易,观摩‘九鼎乾坤’,这绝不可行。”
“九鼎乾坤乃国之重器,关乎大周国运,哪怕是陛下,也只有在大祭之时,方可见面。”
“臣非妒贤能,然如此赏赐,六部如何心服?众多‘择赏’的有功之士,岂不更加心寒。”
“况先祖训:‘赏不可滥,罚不可妄’,今破格过甚,恐开僭越之端!臣请陛下收回成命,此非爱之,实害之也!”
这位大臣洋洋洒洒,铿锵有力,一副绝不屈服的铁骨铮铮样。
元和帝望之,原来是御史。
如果是往常,元和帝最多生闷气,也不会真的有所表现。
御史的职责就是批判,如果一位御史一直顺应朝堂,当个小透明,那他就是失职,在这朝堂上将没有任何权力。
可是,糊涂啊,老糊涂啊!
元和帝心下暗恨,往群臣间站在最靠前的一位老者望了一眼。
那老者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他正是当朝宰相,御史正是他的人。
这位宰相出自白鹿学院,白鹿学院与应天学府不一样,只修文道,不修武道。
元和帝提拔白鹿学院的人,也是为了抗衡朝堂上应天学府派系,以做平衡。
但是,朕虽然知道你们白鹿学院不修武道,所以没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下意识的就去反驳,彰显存在。
但你们怎么就不用那猪脑子,好好想想!
众多大臣此时有人疑惑,有人则神色大变。
礼部尚书,应天学府的院长面色凝重上前,对元和帝拱手道:“臣启奏陛下,臣观这少年虽未及冠,然勇武非常,斩大妖,破万军,扩我大周疆土。”
“圣祖《励士诏》有言:‘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今日陛下破格而赏,明日便有更多大周儿郎,愿为社稷肝脑涂地。”
“这破的不是例,破的是暮气,立的是我朝千秋万代的少年胆气!”
见应天学府的院长如此说,群臣皆惊。
礼部那可是最重视‘礼’的地方,‘祖宗之法不可变’一直是他们口中念叨的话语。
但是如今这位礼部尚书,竟然直接用圣祖之言,要让元和帝破例而赏,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么?
等等,圣祖?!
朝廷大臣,并不是都修武道。
武道之路需耗费大量精力,这些大臣又要学治国安邦之法,又要修行武道,有几人能做到。
这些文官因此第一时间没有想到圣祖。
毕竟那位老人家,千年来几乎就没有露过面!
此时见元和帝突然改变想法,再听礼部尚书暗示,众人明悟,这是圣祖圣诏?
这个念头一起,就连那老神在在的宰相都是变了神色。
在大周朝廷,你如果有理,甚至能指着皇帝骂,皇帝表面上再不爽,也不会明面对你做什么,谁也不想当昏君。
但如果你敢骂圣祖,那就真是寿星吃砒霜,活腻歪了。
那不光是圣祖威仪,更主要的是,圣祖是真正的‘第九绝圣’,一人可敌天下的无敌强者!
那个宁易,到底是有什么三头六臂,竟然能让千年不出世的圣祖都亲自下诏?
莫非,宁易见过圣祖?
群臣心中凛然,但却无一人真的提起,大家心照不宣,齐声支持礼部尚书,再无人有异议。
元和帝此时心中一动,借着圣祖之威,又道:“朕还是决定赐宁易‘百主’职,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他旧事重提,但这一次,没有人再敢反驳,圣祖之名,实在让人颤颤巍巍,不敢有任何违逆。
见群臣不再有意见,元和帝意气风发,他眸光一闪,对着尉重道:“武威大将军,这‘百主’的亲兵,就由你出了。”
尉重神色猛然一变,最终他无奈低头:“臣,遵旨!”
接下来的朝会,匆匆而过。
待到退朝,元和帝依然心中激荡,走在御花园中。
大周立国千年,绝大部分皇帝武道修为都不高。
不过皇帝可以借着国运,在这皇城范围内,发挥出‘第八归一境’的实力。
但实力归实力,寿命却与凡人无异。
千年时间,皇帝换了不知多少,但前面的众多皇帝,亲眼见过圣祖的少之又少!
而那几人,都是大周历史上的明君。
‘圣祖传诏,这是大吉,只要有圣祖支持,天策府朕也无需担心,可大胆行事!’
元和帝压着内心激动,对高伦道:“你办事,朕放心,朕记得阴阳道宗还有三月就要进行圣子大典,你知道该怎么做。”
高伦恭声道:“臣知晓,必不敢怠慢宁公子,并在大典前,为宁公子造势。”
……
昭阳殿外,群臣散去,众多臣子分成派别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一位武官见到尉重心事重重,上前低声问道:“大将军,莫非刚才真是圣祖传诏?”
“陛下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假传圣祖旨意。”尉重淡淡的道。
那武官疑惑道:“既然如此,大将军为何还有心事?那宁易虽不知何许人也,但能让圣祖看重,可见不是凡人。”
“千山与他相熟,这对大将军可是好事。”
尉重苦涩摇头:“老李,你还是不懂,既然大家都知道宁易受到圣祖看重,为何陛下最后反而不亲自招揽,而是交给我?”
看到老李思索,尉重叹了口气道:“天策府素来独立,就算内部有矛盾,尉家与夏侯家一直不对付,但是在面对外部时,天策府从来一心。”
“但陛下此举,会让其他五大天将世家,怀疑我尉家是否完全听命于陛下,和陛下其实私底下有协议。”
“圣祖或许根本不理会这些小事,但我们可不敢赌,陛下才是大胆在此做文章,让我们互相猜忌,当真是圣心难测,帝王心术!”
那位李姓武官这才恍然大悟。
奶奶的,这些人的脑子是什么做的,这么弯弯绕绕,差点给老子我弄晕了。
……
帝都之事,宁易暂时并不知晓。
又经半月,他一路游山玩水,终于是带着众多弟子,回到了阴阳道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