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女士近来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之中,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拉扯着,脾气变得愈发乖戾暴躁。尤其是面对孩子时,往日的耐心与温柔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抽离,稍有不顺心,便会像一座压抑已久的火山,喷涌出炽热且极具破坏力的怒火。
每天傍晚下班,董女士拖着如灌铅般沉重的双腿迈进家门。门刚推开一道缝隙,一股闷热且浑浊的空气便裹挟着刺鼻的玩具塑胶味、浓烈的汗臭味以及隐隐约约的食物发酵味扑面而来,呛得她鼻腔发酸,差点忍不住当场作呕。她皱着眉头,硬着头皮走进客厅,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场灾难现场,瞬间点燃了她本就紧绷的神经。
建豪正毫无顾忌地坐在客厅中央的地板上,全身心地沉浸在手中那辆小汽车的世界里。他嘴里一刻不停地发出“呜呜”的声音,模拟着汽车飞驰的音效,声音尖锐且单调,在狭小的空间里不断回荡。他的头发乱得如同狂风肆虐后的鸟巢,一缕缕湿漉漉的发丝紧紧地贴在那张满是污垢的小脸上。仔细看去,脸上不仅粘着干掉的巧克力残渣,还有不知从哪蹭来的彩色蜡笔痕迹,活脱脱像个刚从颜料桶里爬出来的小怪物。他的领口早已被汗水浸透,颜色深得如同陈旧的抹布,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酸臭味。
视线转到餐桌那边,建豪的作业本孤零零地摊开在那里,洁白的页面上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任何书写的痕迹。旁边的铅笔笔尖断成了两截,参差不齐的断面像是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那块橡皮更是惨不忍睹,被擦得黑乎乎的,碎屑如同黑色的尘埃,星星点点地散落在作业本上,仿佛在诉说着小主人的粗心与随意。
看到这一幕,董女士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啪”的一声彻底断裂。她的眉头瞬间紧紧拧成了一个死结,两条眉毛几乎要碰到一起,眉心处深深地凹陷下去。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眼球似乎都要从眼眶中蹦出来,眼中喷射出的愤怒火焰足以将周围的一切吞噬。她的脸颊因为充血而变得通红,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着,牙关咬得紧紧的,腮帮子鼓起两个硬邦邦的小包。太阳穴处的青筋如同蚯蚓般凸起,随着她急促的呼吸,有节奏地跳动着,仿佛随时都会爆裂开来。她感觉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每一次撞击都像是要冲破肋骨的束缚,血液如同汹涌的洪流,在血管里奔腾咆哮,仿佛要将血管撑破。
“建豪!你看看这家里被你弄成什么样了!作业不写,就知道玩玩具!”董女士声嘶力竭地大声怒吼,声音尖锐刺耳,仿佛要穿透墙壁,在狭小的客厅里回荡,震得窗户玻璃都嗡嗡作响。这声音饱含着平日里积攒的烦躁、疲惫和无奈,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伴随着沉重的喘息声,透着一股压抑已久的愤懑。她的身体因为愤怒而不受控制地剧烈前倾,整个上半身几乎与地面平行,手指用力地指着满地狼藉的玩具和那本未动笔的作业,指关节也凸显出突兀的轮廓。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极度的不满、失望和绝望,仿佛眼前的孩子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麻烦制造者。
建豪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得全身猛地一哆嗦,手中正玩得入迷的小汽车“哐当”一声重重地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而突兀的声响。他惊恐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眼眶瞬间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像即将决堤的洪水。他的嘴唇开始剧烈颤抖,牙齿也跟着咯咯作响,小声嘟囔着:“妈妈,我本来想写完作业再收拾玩具的……”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哭腔,小小的身体蜷缩成一团,像一只受伤的小动物,试图尽可能地缩小自己的存在感,躲避妈妈那如暴风雨般的怒火。
“还顶嘴!每次都这样,光说不做!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董女士根本不给儿子解释的机会,此刻的她已经完全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理智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愤怒如同汹涌澎湃的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她仅存的一丝理智彻底淹没。她几步冲到玩具堆旁,高跟鞋的鞋跟用力地跺在地板上,发出“嗒嗒”的声响,每一步都带着满腔的怒火。她抬起脚,狠狠地踢向那些散落一地的玩具,塑料玩具相互碰撞,发出噼里啪啦的刺耳声响,犹如一场杂乱无章的噪音交响曲。有些玩具被踢得高高飞起,撞到墙上又反弹回来,在地上胡乱滚动,有一个玩具人偶的头被直接踢掉,咕噜咕噜地滚到了沙发底下,只露出一小截光秃秃的脖子,样子显得格外诡异和惊悚。
建豪被妈妈这疯狂的举动吓得放声大哭起来,哭声尖锐而凄厉,仿佛要撕裂整个空间。他的小脸涨得通红,红得如同熟透的番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源源不断地从眼眶中涌出,顺着脸颊肆意流淌,在脏兮兮的脸上划出一道道清晰的泪痕。鼻涕也不受控制地流到了嘴边,亮晶晶的鼻涕泡随着他急促的抽泣一张一合,模样狼狈至极。他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慌乱地抹着眼泪,由于用力过猛,脸上的污垢被抹得更加杂乱无章,原本就脏兮兮的脸变得愈发不堪入目。他的身体不停地抽搐着,肩膀一耸一耸的,像个破旧的玩偶,在恐惧和无助中瑟瑟发抖。
这哭声不仅没有让董女士冷静下来,反而像往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又添了一把干柴,让她的怒火燃烧得更加猛烈。她怒目圆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顺手抓起桌上的一个陶瓷杯子,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砸向地面。“砰”的一声巨响,杯子瞬间粉身碎骨,化作无数尖锐的碎片,如霰弹般向四周飞溅。碎片溅得到处都是,有几片锋利的碎片甚至飞到了建豪的脚边,吓得他哭得更加大声,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惊慌。
发泄完后,董女士像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整个人瘫倒在沙发上。她双眼无神地望着一地的狼藉——破碎的杯子、七零八落的玩具、哭泣不止的孩子,心中涌起一阵深深的懊悔和自责。滚烫的泪水不受控制地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滴落在手背上,留下一道道温热的痕迹。她的嘴唇微微颤抖,喃喃自语着:“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又失控了?明明答应自己要控制情绪的……”她不停地用手抓着自己的头发,仿佛这样就能把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一并揪出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类似的场景却如同噩梦般反复上演。每次失控后,董女士都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无法自拔。深夜,万籁俱寂,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而董女士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对孩子发火的种种场景,那些狰狞的面容、愤怒的吼声以及孩子惊恐的眼神,像一把把利刃,无情地刺痛着她的心。她翻来覆去,床单被揉得皱巴巴的,像一团乱麻;枕头也被泪水浸湿了一大片,冰冷而潮湿。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远处的路灯散发着昏黄而孤寂的光,偶尔有车辆驶过,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打破夜的宁静,却更增添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直到有一天,闺蜜打来电话,邀请她参加一个家长交流活动。起初,董女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觉得自己在其他家长面前抬不起头来,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如此暴躁、无法控制情绪的妈妈。但闺蜜在电话那头再三劝说,告诉她也许能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有效的方法,从而改变目前的糟糕状况。在闺蜜的软磨硬泡下,董女士最终勉强答应了。
活动当天,董女士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家长,大家有的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育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的则独自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翻阅着手中的资料,神情专注。董女士找了个最偏僻的角落坐下,眼神游离不定,像一只受惊的小鹿,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她的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显示出她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她时不时地偷偷环顾四周,观察着其他家长的表情和举止。周围的家长们有的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从容,轻松地交流着育儿经验,笑声不时在空气中回荡;有的则眉头紧锁,一脸愁容,似乎也在为孩子的各种问题而烦恼不已。董女士注意到一位妈妈正温柔地给旁边的孩子整理衣领,动作轻柔而细腻,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妈妈的依赖和信任。这温馨的一幕让董女士心中一阵刺痛,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和建豪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心中满是苦涩和无奈。她又看到旁边一位爸爸正在给孩子讲解一本绘本,爸爸的声音温和而富有感染力,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闪烁着好奇和求知欲的光芒。这场景让董女士不禁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坏脾气,忽略了对建豪的陪伴和教育,错过了太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瞬间。
这时,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专家身着一身整洁得体的西装,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亲和力。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通过麦克风传遍了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各位家长,我们要明白,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可言的,它其实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有需要关注和处理的部分。情绪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引起的。所以,想要改变情绪,就要从改变对事件的认知入手。当我们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情绪可能就会截然不同。”专家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董女士听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专家,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她感觉这些话仿佛是专门为她量身定制的,像一道明亮而温暖的光照进了她黑暗的内心世界,让她看到了一丝改变的希望。专家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字迹工整而有力。他还不时地举一些生动鲜活的例子,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专家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位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大发雷霆,但后来通过深入了解孩子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情绪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最终和孩子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专家在讲解过程中,还展示了一些精心制作的图表和详细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情绪管理对家庭和谐以及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董女士看得入了神,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做出改变,重新找回那个温柔、耐心的自己,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成长环境。
一次晚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柔和的灯光洒在餐桌上,为整个场景披上了一层温馨的薄纱。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建豪最爱吃的红烧肉,那一块块色泽红亮的肉块,泛着诱人的光泽,表面的油脂在灯光的映照下微微颤动,仿佛在召唤着人们的味蕾;还有绿油油的炒青菜,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食欲大增;番茄鸡蛋汤也散发着酸甜可口的味道,金黄色的蛋花均匀地漂浮在红色的汤汁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建豪正吃得津津有味,突然,他的手不小心碰到了放在旁边的碗,碗“哐当”一声重重地打翻在地,褐色的汤汁溅到了桌布上,形成了一大片不规则的图案,仿佛是一幅抽象派的画作。米饭和青菜散落得到处都是,有几颗调皮的米饭还滚到了桌子边缘,在木质桌面上留下了白色的痕迹。看到这一幕,董女士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往上冒,熟悉的愤怒感再次涌上心头。她本能地想大声呵斥建豪,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突然想起了专家在交流活动中说的话。于是,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在心里默默数着:“1、2、3、4、5……”,试图压制住内心那股即将爆发的怒火。她感觉自己的心跳逐渐放缓,紧握的拳头也慢慢松开。她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变得平稳而深沉,内心的愤怒也在一点点地消散。
然而,就在她准备好好和建豪沟通的时候,建豪却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你又要发脾气了吧!”这句话像一根尖锐的针,瞬间刺破了董女士刚刚建立起来的心理防线,点燃了她刚刚压制下去的怒火。她的眼神一下子变得犀利起来,犹如两道寒光,直直地射向建豪。眉头再次紧紧紧皱,眉心处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嘴唇也不自觉地抿紧,嘴角微微向下耷拉着,透露出一股难以掩饰的愤怒。她感觉一股热血“轰”地涌上脑门,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愤怒。她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有对过去自己一次次失控行为的悔恨,有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还有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深深担忧。她的手心因为用力而冒出了冷汗,汗水湿透了手掌,让她感觉手掌滑腻腻的。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手掌心,掌心传来微微的疼痛,仿佛在提醒她要克制自己的情绪。
此刻,董女士的内心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挣扎,仿佛有两个小人在她的脑海中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一方面,多年养成的暴躁脾气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在她的内心深处咆哮着,想要挣脱束缚,爆发出来;另一方面,她努力想要改变的决心如同一条坚韧的缰绳,死死地拉住这头野兽,不让它肆意妄为。她的内心在这两种强大的力量之间摇摆不定,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一颗颗汗珠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滴在餐桌上。她的脑海里不停地闪过无数个画面,有建豪小时候可爱的笑脸,那纯真无邪的笑容曾经是她生活中最温暖的阳光;有自己失控时狰狞扭曲的面容,那副可怕的样子连自己都感到陌生和恐惧;还有专家在讲台上语重心长的教诲,那些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她不断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忍住,不能再让愤怒蒙蔽自己的双眼,不能再伤害孩子那颗脆弱而敏感的心。
最终,经过一番痛苦而艰难的挣扎,董女士咬咬牙,用尽全身的力气压制住了怒火。脸上的表情也逐渐缓和下来,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嘴角微微上扬,挤出一个勉强的微笑,轻声对建豪说:“宝贝,妈妈不发脾气,我们一起把地上清理干净好不好?”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温柔和坚定。她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建豪的头,手指穿过他柔软的头发,试图安抚他惊恐的情绪。建豪的头发有些油腻,她这才意识到自己最近因为情绪问题,疏忽了对建豪生活细节的照顾。她的手停留在建豪的头上,轻轻揉搓着,传递着自己的歉意和爱意,希望能让孩子感受到她的改变。
建豪有些惊讶地看着妈妈,眼中还带着一丝恐惧,似乎不敢相信妈妈今天居然没有发火。过了一会儿,他才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小手有些颤抖地拿起扫帚,开始帮忙清理地上的饭菜。他扫地的动作十分笨拙,扫帚在地上划来划去,像是在跳一场杂乱无章的舞蹈。有些饭菜被扫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小堆;有些却还顽固地留在原地,仿佛在和他作对。他一边扫地,一边偷偷地观察妈妈的表情,眼神里充满了小心翼翼,生怕妈妈随时会改变主意,再次大发雷霆。
董女士没有责备他,而是拿起簸箕,耐心地跟在建豪身后,将扫到一起的饭菜收进簸箕里。她蹲下身子,和建豪一起清理,动作轻柔而细致,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关爱。她时不时地鼓励建豪:“宝贝,你做得很棒,我们一起把这里打扫干净。”在清理的过程中,建豪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湿滑的菜叶,差点摔倒。董女士迅速伸手扶住他,关切地问:“宝贝,没事吧?有没有摔疼?”建豪摇摇头说:“妈妈,我没事。”董女士微笑着说:“那就好,你要小心一点哦。”
清理完后,董女士和建豪一起将餐桌重新擦拭干净,把碗筷摆放整齐。看着恢复整洁的餐桌,董女士感慨万千。她一边收拾,一边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她想起专家说的另一句话:“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是一种投射,可以思考一下把孩子当成了谁?那个对象就是情绪的引子。”她的思绪飘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时父母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一旦自己犯错,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都会遭到父母严厉的斥责。
有一次,她在学校参加绘画比赛,为了这次比赛,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准备了很久。比赛那天,她满怀信心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然而,最终比赛结果出来,她没有获得第一名。当她满心失落、带着画作回到家,满心期待能得到父母的安慰时,父亲却满脸嫌弃,冷冷地骂她没出息,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质问她到底有没有用心。父亲当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表情严肃得如同法官宣判犯人,眼神中没有一丝温情,只有无尽的失望和责备。那些伤人的话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进她幼小的心灵,让她的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恐惧。
还有一次,她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心里委屈极了。放学回到家,她鼓起勇气向母亲倾诉,希望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支持。可是母亲连头都没有抬,一边忙着手里的家务,一边不耐烦地指责她不懂事,说她应该自己处理好这些小事,不要总是给家里添麻烦。当时母亲冷漠的语气和敷衍的态度,让她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多余的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助。这些童年的经历,像一道道深深的伤疤,刻在了她的记忆深处。在不知不觉中,她把自己曾经遭受的痛苦和不满,都投射到了建豪身上。每当看到建豪犯错,就好像看到了当年那个不被认可、备受指责的自己,于是那些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便如决堤的洪水般爆发出来。
从那以后,董女士像是找到了打开情绪枷锁的钥匙,她开始积极主动地做出改变。她购买了许多关于情绪管理和亲子教育的书籍,一有空就认真研读。那些书籍的书页在她的指尖翻动,一行行文字仿佛是指引她走出黑暗的灯塔。她还报名参加了线上的情绪管理课程,跟随专业老师学习各种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在课程中,她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和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困惑,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力量。
每当怒火涌起的瞬间,她就会立刻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让空气缓缓地进入和离开身体,感受气息的流动,使自己的身心逐渐平静下来。同时,她会在心里默默地从 1 数到 10,这个简单的动作就像一个神奇的咒语,帮助她在冲动和理智之间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她努力尝试站在建豪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他的感受和想法。她会想,如果自己是建豪,在那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和心情。
为了更好地监督自己,她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的情绪波动情况。每一次情绪起伏,她都会详细地记录下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通过回顾这些记录,她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
有一次,建豪在客厅里大声播放动画片,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正在书房工作的董女士无法集中精力。要是在以前,她肯定会立刻冲出去,对着建豪大发雷霆。但这次,她深吸一口气,放下手中的工作,起身走到客厅。她轻轻地拍了拍建豪的肩膀,微笑着说:“宝贝,妈妈现在要工作,动画片的声音有点大,会影响到妈妈哦。你能不能把声音调小一点呀?”
建豪正看得入迷,被妈妈突然打断,脸上露出一丝不情愿,抬头看着妈妈,眨了眨眼睛说:“妈妈,我正看到精彩的地方呢,再看一会儿好不好?”
董女士耐心地蹲下来,和建豪平视,温柔地说:“宝贝,妈妈理解你看得正开心,但是妈妈的工作也很重要呀。如果妈妈不能专心工作,就没办法把事情做好啦。你把声音调小一点,等妈妈做完工作,就陪你一起看,好不好呀?我们还可以一起讨论剧情,说不定会更有趣呢。”
建豪想了想,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虽然还是有点舍不得,但还是点点头说:“好吧,妈妈。”然后很听话地拿起遥控器,把声音调小了。
董女士摸了摸建豪的头,感激地说:“谢谢你,宝贝,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很快就做完工作啦。”说完,她回到书房,继续工作。这一次,她没有因为建豪的行为而生气,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慢慢地,董女士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和建豪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天放学,建豪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蹦一跳地冲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换鞋,就兴奋地大喊:“妈妈,我今天在学校交新朋友啦!他叫小刚,我们课间一起玩捉迷藏,可好玩了!”
董女士正在厨房准备晚餐,听到建豪的声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解下围裙,快步走到客厅,笑着迎上去,摸了摸建豪的头说:“是吗?快给妈妈讲讲,你们怎么玩的呀?”
建豪眼睛亮晶晶的,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我藏在操场大树后面,那棵树可粗啦,枝叶特别茂盛,把我遮得严严实实的。我紧紧地贴在树后面,大气都不敢出,心想小刚肯定找不到我。结果他找了好半天都没找到,我心里正得意呢,最后还是别的同学不小心喊了我的名字,暴露了我。嘿嘿,下次我要藏得更隐蔽,让他找不到我!”
董女士笑着问:“那小刚有没有说他藏哪儿啦?”
建豪歪着头想了想,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说:“他说他藏在花坛旁边,那个花坛里的花长得可高了,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那些花把他都挡住了,我找了好久都没发现他。不过后来上课铃响了,我们就回教室了。”
董女士摸摸他的头,鼓励道:“听起来真有趣,和新朋友相处要互相帮助哦。对了,小刚学习怎么样?”
建豪认真地说:“小刚学习可好了,数学考试经常考满分,语文也很棒,还会背好多古诗呢。我要向他学习!”
董女士微笑着鼓励:“那你可要加油啦!你们可以互相学习,一起进步。你也可以把小刚带到家里来玩呀,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
建豪高兴得跳起来:“好呀好呀,我明天就和小刚说!”
又有一次,建豪满脸兴奋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画,边跑边喊:“妈妈,妈妈,你看我今天在美术课上画的画!老师夸我画得好呢!”
董女士接过画,仔细地看了看。画上是一幅美丽的花园,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还有一个小男孩站在花园中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董女士由衷地赞叹道:“哇,宝贝,你画得太棒了!这幅画色彩搭配得这么鲜艳,构图也很有创意,妈妈真为你骄傲!老师是怎么夸你的呀?”
建豪开心地说:“老师说我想象力丰富,画得很生动,还把我的画贴在教室的墙上展览呢!”
董女士笑着说:“那太好了!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你这么喜欢画画,以后妈妈给你报个绘画兴趣班好不好?让你学到更多的绘画技巧。”
建豪兴奋地连连点头:“好呀好呀,谢谢妈妈!我以后要画更多更漂亮的画!”
周末,建豪早早地起床,跑到正在做早餐的董女士身边,拉着她的手说:“妈妈,我们今天一起做饼干好不好?”
董女士欣然答应:“好呀,正好周末有时间,那你去把材料准备好。”
建豪兴奋地跑去拿来面粉、黄油、糖、鸡蛋等材料。他把材料一股脑地放在桌子上,有些面粉洒了出来,在桌面上形成了一小堆白色的粉末。
董女士在旁边耐心指导:“宝贝,黄油要先软化一下,这样搅拌的时候才更均匀。你可以把黄油放在碗里,然后隔水温热。注意水温不要太高哦,不然黄油会融化得太快。”
建豪按照妈妈说的做,一边搅拌黄油一边问:“妈妈,搅拌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呀?”
董女士看了看,指着黄油说:“像这样,颜色变得有点发白,质地比较顺滑,没有明显的颗粒感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把糖加进去,继续搅拌。糖能让饼干变得甜甜的,你喜欢甜一点还是淡一点呀?”
建豪想了想,说:“我喜欢甜一点的,妈妈。”
董女士笑着说:“好,那我们就多加点糖。你慢慢搅拌,把糖和黄油充分混合在一起,这样味道才均匀。”
建豪努力地搅拌着,不一会儿就累得额头冒出了汗珠:“妈妈,搅拌好累呀。”
董女士笑着递给他一块毛巾,帮他擦了擦汗,说:“坚持一下,宝贝,等做好饼干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成果啦。你看,糖和黄油搅拌均匀后,颜色变得更浅了,闻起来也香香的,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接着,董女士又指导建豪加入鸡蛋:“现在把鸡蛋打进去,一个一个地加,每次都要搅拌均匀哦。鸡蛋可以让饼干更加蓬松,口感更好。你打鸡蛋的时候要小心,别把蛋液溅出来。”
建豪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打进碗里,用打蛋器快速搅拌,蛋液飞溅出来,溅到了他的脸上,他“咯咯”地笑了起来:“妈妈,我脸上都是蛋液啦!”
董女士也笑了:“没关系,这说明你做得很认真。来,我们继续。现在把面粉筛进去,然后慢慢揉成面团。揉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哦,不然面团会变得很硬,饼干就不好吃了。”
建豪努力地揉着面团,面团一开始很粘手,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面团揉成一个不太规则的圆球:“妈妈,这个面团怎么这么粘呀?”
董女士说:“这是正常的,因为面粉里有面筋,而且我们加了鸡蛋和黄油,所以会有点粘。你再揉一会儿,等面团变得光滑就好了。如果太粘手,你可以在手上和案板上撒一点面粉。”
在董女士的耐心指导下,建豪终于把面团揉好了。董女士把面团擀成薄片,用饼干模具压出各种形状的饼干,有星星形状的,有爱心形状的,还有小熊形状的。建豪看着这些可爱的饼干形状,开心地说:“妈妈,这些饼干好漂亮呀!”
董女士把饼干放进烤箱,设定好时间和温度。不一会儿,烤箱里就飘出了阵阵诱人的香气。建豪在烤箱旁不停地踱步,眼睛紧紧盯着烤箱,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饼干。
当烤箱“叮”的一声响起,饼干烤好出炉了。金黄色的饼干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建豪开心地跳起来:“妈妈,我们做的饼干肯定超级好吃!”
董女士笑着递给建豪一块饼干:“小心烫。”
建豪接过饼干,轻轻咬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哇,妈妈,太好吃了!又香又脆,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董女士也尝了一块,欣慰地说:“是啊,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成果。以后我们还可以尝试做更多不同口味的饼干。”
看着建豪开心的样子,董女士感慨万分。她深知,情绪虽然难以控制,但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从认知上做出改变,就能打破情绪的枷锁,成为更好的自己,给孩子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成长环境。如今的她,看着建豪健康快乐地成长,家庭氛围越来越温馨和睦,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她知道,这段艰难的历程不仅让她学会了如何管理情绪,更让她懂得了如何给予孩子真正的爱与关怀,这将是她和建豪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
思考: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像董女士一样,被情绪左右而不自知,那么当面对自身情绪问题以及亲子关系困境时,你是否有勇气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并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去守护家庭的温暖与孩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