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晚间,朱允熥和皇后,以及三个妃子共同用膳。

他心不在焉,国事在身,连女色都吸引不了他。

“陛下,选秀女一事,刚开始没多久……”

这都什么时候了,哪有心情选美女。

“陛下下旨选秀女,现在若突然中断,有碍天子威仪啊。”

话糙理不糙,还真是这样。

朱允熥突然一想,顿时又笑了。

“陛下为何发笑?”

四个女人看的莫名其妙。

因为,选美二字让朱允熥突然有了对付瓦剌和鞑靼的主意。

“皇后,目前选出的美女有多少名?”

“八百多人。”

“明日一早,让这八百人都去冷宫。”

这怎么能行,刚选的女人,至少也应该是才人。

宫中女子,最低品级为淑女,更高的是选侍,再高是才人。

皇后、宫妃身边的侍女,一般都是淑女和选侍级别的,是方便皇帝随时可以临幸他们。

单独替皇帝大选的女人,最低都是才人。

哪有刚选中才人的女子就去冷宫的。

要知道,这些女子可都是奔着伺候皇帝而来的。

现在打入冷宫,将来再选秀女,还有女子敢应召么。

“陛下?”

“不是把她们都打入冷宫,是朕对她们有特别安排,你直接去办就是了。”

隔天一大早,朱允熥上朝。

群臣已经好久没见到皇帝了,也不知道皇帝出宫的消息。

只是,文臣之首李进与刘璟都不提,他们自然也不会当出头鸟。

今日早朝,该议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奏折。

朱允熥让他们写奏折,只是让大家用心办事,他才不会一个个去看这些奏折。

因为,十个人里,未必能有一个想的出办法。

“各位爱卿,瓦剌和鞑靼议和,他们一旦整顿兵马就可能南下,有谁想出好办法的,可以说一说。”

一位大臣出列回道:“陛下,朝廷在两年内不可用兵。我大明地大物博,但去年和今年的收成不好,很多州、府、县都有灾情发生,震灾的粮草尚且拮据,不可再用于战争。”

另一个大臣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户部方侍郎之言,实乃是误国误君!就算我们不愿意跟瓦剌、鞑靼为敌,他们也会南下,我们不打,他们会逼着我们打。自太祖皇帝建国以来,蒙人的狼子野心从未间断。”

“陛下,若打,那就必须征兵,还要从民间征收粮草,百姓食不果腹,即使打赢了又能如何?臣建议,和亲,可派遣太祖皇帝膝下之公主前往瓦剌、鞑靼。”

“哼!方大人所言,在下不敢苟同。我大明需要向瓦剌和鞑靼摇尾乞怜么?主动和亲,便是丧权辱国!”

“哎呀,罗大人,此时起刀兵,会加重百姓负担,我这也是为了大明的基业着想。”

“脸都不要了,还要什么基业?”

“你!——”

朱允熥摆摆手:“行了,今天是早朝议事,不是吵架的堂子。你们就两个想法么?还有没有其他要说的。”

皇帝一言,群臣又沉默了。

一个要打,一个不想打,两人说的都对。

国家粮食紧缺,打起来国弱民穷。

可不想打,蒙人又会逼着你打。

朱允熥相信,瓦剌和鞑靼在大明都有眼线。

因为通商之后,会有很多奸细进入大明。

粮草短缺的事,完全没可能瞒得住。

那么,大明现在看似强盛,其实不适合大面积用兵。

满朝大臣都能想的到,难道瓦剌和鞑靼的大汗会想不到么。

可以预测,这两股部落势力,会在三个月内用兵。

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重整旗鼓了。

想要破了他们的进兵方案,就得尽快想出办法,迟则生变。

“各位爱卿,各位大人,你们有谁对北方地图和势力非常了解的,朕说的是两大部落的内部矛盾。”

这时,刘璟站了出来:“陛下,臣略知一二。”

“你太谦虚了,说说看。”

其实,对敌人的研究,本应该是每个柱国大臣都应该做的事,但这些人的目光短浅,没几个人会去研究自己的对手。

刘璟说:“瓦剌大汗马哈木和鞑靼大汗脱脱不花,一直没能摆脱其父辈的阴影,他们都是靠杀戮兄弟来上位的。虽说北方形成两股巨大的势力,但他们的家族兄弟则各霸一方,表面臣服,内心水火不容,每一次对外征战,他们的后方都有威胁,所以,这次瓦剌和鞑靼交兵之时,双方在涉及到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急忙议和。”

说的很对。

从敌人内部攻破,才是硬道理。

蒙人区域,地势辽阔,草原遍野,二位大汗表面在各自区域形成一统,可他们的宗族兄弟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蒙人和汉人一样。

朱允熥有宁王之患,敌人也有宗族兄弟之患。

只要在这上面下文章,便可遏制住他们进兵的步伐了。

朱允熥抛砖引玉,突然提了这件事,聪明的大臣就有了主意。

“陛下,可以给两大部落的宗亲们封王,挑起他们内部矛盾,令瓦剌和鞑靼自顾不暇。”

只要是个有脑子的人,都会这么接话茬。

朱允熥现在想听的,是实实在在的策略,而不是概念模糊化。

封个王就行了么?

人家地区的蒙人,不归大明管辖。

你说封王就封王?

很好笑。

这就等于一个国家给另一个国家的皇室成员官位。

不伦不类,难听点就是逗比!

“解士仁,你说说看。”

群臣盯着解士仁,许多人都不认识他。

有知道的,了解他是宁王的谋士。

却没想到,这家伙会出现在朝堂上。

“这人是谁啊?”

“我知道他,他是宁王的谋士。”

“宁王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儿,皇上有我们这么多大臣,还用反贼的人,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

“他也是反贼,能一心为陛下和朝廷考虑么。”

很多难听的话进入解士仁耳朵里,让他无地自容了。

朱允熥也能听见。

“解士仁,说说你现在的看法。”

“臣……”

“但说无妨!不必遮掩,你已是朕的近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