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命缉凶录 > 第40章 书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按照白大人所说,猛火油离开此地之后,便会直接上船,运抵京师,期间不作停留?”

闻听顾襄的问题,白胜呵呵一笑道:“那是自然!猛火油乃是我朝重要军械,按照军器监的规矩,无论制造、运送都要有据可循,违例者轻则流放,重则杀头。”

“哦,如此甚好,本官想要看一看最近数年的猛火油运输记载,如何?”

“这些记录都是些时间、数量之类,枯燥得很,大人真有兴趣?”

当顾襄提到这个要求的时候,之前始终神色自如的白胜似乎有些惊异,试探的问道,“下官每月都会对此记录进行复核,并未发现异常。”

“再说,京师的军器监和总坊那边的对账,也从未出现过问题,大人是不是…”

顾襄肃然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官既然来了此地,若不细细察看,如何回复陛下?”

见他抬出天子,白胜也有些无奈,抬手说道:“既然如此,便请顾大人到公廨稍坐,下官去找负责管理记录的书吏。”

过了不多时,便有一位眉目清癯的书吏,手捧着一大堆书册,跟在白胜身后走进公廨。

“书吏邓闲,这火油坊的进出记录都由他负责。”

白胜示意邓闲将书册堆到公案上,说道,“这些书册请大人过目,若有疑问,请随时发问,下官必当详尽解释。”

从顾襄见到白胜开始,一切都很正常,并没有发现什么疑点,但这些重要的记录书册竟然并没有存放在公廨,令他不由心生疑虑。

“好,好!邓闲,你在火油坊干了多久?“

顾襄并没有说什么,而是一边翻阅书册,一边随口询问。

“已经五年多了!”邓闲知道来的是京里的大人物,不敢怠慢,小心应道,“是前任军器监丞洪启亮大人所募,白大人继续留用至今。”

“咦?有趣!”

顾襄是个极为聪明的人,当即就从他的答话中听出了蹊跷,这邓闲不说别的,却刻意强调自己是前任所募,难道是想与白胜划清界限不成。

若果真如此,那么这火油坊之内必然藏着些秘密!

但他也不敢轻易下定论,而是温和的笑着说道:“我看这一笔笔的记录都甚为清晰,可见洪大人、白大人的眼光,你也是读过书的吧?有没有进过学?”

顾襄刻意在洪大人三个字上加了少许的重音,若邓闲有意自然能够听得出来。

“考过几次秀才,都未中试!”

邓闲恭谨的回答,“最近一次考是在嘉道三年,依旧名落孙山,实在惭愧。”

嘉道三年?那不就是去年?

邓闲为什么这么说?

顾襄的目光不易察觉的往下一瞄,却正好看到邓闲正盯着自己手中的书册,心中一凛!

他这才意识到,刚才呈交给自己的书册并非按序排列,而是将去年的记录摆到了最上面。

此刻他心如明镜,知道这邓闲是在给自己一些暗示,而突破口大约就在去年的记录。

但他终究从未任职过军器监,被眼前一连串的日期、数字弄的头晕眼花,一时之间也找不出什么破绽来。

这些早就在白胜的意料之中,他拱手道:“顾大人,自从下官任职以来,从不敢有所懈怠,下官敢以性命担保,其中绝无问题。”

说罢他目光一扫邓闲,邓闲自然不敢怠慢,也恭敬的说道:“白大人所言句句属实!这些猛火油每次运送上船,都是由他亲自点算,并且多次随船而行,直到从金匮府的南山港进入运河。”

“光是去年,便有九月十五、十月十八与十一月初九三次,可见白大人的做事之谨细,远胜前任洪大人。”

白胜没有听出他话中的深意,反而略有些自得的说道:“邓闲有些言过其实了,下官只是做好本分而已。”

同一句话,在顾襄耳中听来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他脸上堆笑,心中却是暗忖:邓闲分明是在暗示我,去年的这三次运输之中颇有蹊跷,否则白胜不会打破常规亲自押送。

他甚至还点出了金匮府、南山港,这就是在说,如果猛火油运输中出了问题,多半就是在此地!

好一个邓闲!

白胜怎么留了这么一个人在身边?

他还有些不放心,便笑着问道:“白大人,这运输记录之事关系重大,就我所知,往往新官上任都要换上心腹,以免被人蒙蔽,怎么您对邓闲如此放心?”

白胜一怔,大概他也没想到顾襄会这么问,但却也不好不答,便有些期艾的说道:“邓闲为人忠谨可靠,若是贸然换人恐怕误事。”

“果真只是如此?”

顾襄的逼问之下,白胜也知道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便讪笑着解释道:“下官在丹阳城里娶了一房小妾,恰好便是邓闲的远房表妹,彼此也就算是亲戚了。”

“哈哈哈,原来如此!”

顾襄闻言,仰天大笑道:“原来你们还算是郎舅,白大人果然是内举不避亲啊。”

白胜连忙拱手道:“下官虽与邓闲有亲戚之谊,但绝不敢因私废公!”

邓闲也单膝跪倒,说道:“白大人素来公正严明,还望大人明察!”

这话听着像是没什么毛病,但顾襄早就留意着邓闲,见他听闻白胜说到小妾之时,便浑身一震,双手握拳,刚才回话之时,目光之中似有怨毒之意,便已经心知肚明。

看来多半便是因为白胜纳妾一事,让邓闲对其心怀怨恨,这才有今日的试探,想要借此机会予以报复。

心念电转之间,顾襄的目光扫过了那三次运输记录,随后便将书册合上,站起身来安抚道:“两位无需多虑,只要火油坊的差事办得好,就算是亲戚也无伤大雅。”

“看到火油坊的运作如此顺畅,想必天子也会甚为欣喜!”

听到顾襄这么说,白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连忙躬身道:“得到顾大人的赞誉,下官及火油坊上下都深感荣幸!”

“本官还是第一次到丹阳县城,正事既然办完了,晚上就与大人共谋一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