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命缉凶录 > 第23章 不倒翁的应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襄闻言,沉默了片刻,与秦彦交换了一下眼神,微微颔首。

原本他对陈寻不无怀疑,但见他言辞恳切悲痛,不似作伪,便也暂时打消了大半疑虑。

自从到了县衙大堂之后,始终板着脸的他,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说道:“陈典史所言,与我、秦将军所见、所想甚为吻合,你未至现场而能有此判断,实在是难能可贵。”

“独孤大人,你手下有如此能干的下属,怪不得宜城县内颇为安靖。”

既然朝廷钦差都这么说了,独孤文也只得附和道:“两位大人高见!永胜乡丧生人数如此之众,本县当亲临赈济,以慰百姓,不负天子所托。”

他这番话说的义正词严,神情更是慷慨,就连他胖脸上的肉也颤了三颤。

“大人忠心耿耿、勤劳王事,牧守一方,也颇有劳绩,待本官回京之后,一定会如实禀明陛下。”

顾襄不得不称赞了他两句,让他宽心,但关键在于他接下来所说的话,“不过一县之中总有不少政务处置,我们倒也不好劳大人亲自前往。”

自从顾襄到来之后,点名要陈寻前来,而将县丞、主簿都拦在外面,独孤文便心知肚明,此事多半便是交给陈寻来办。

但他身为县令,这些场面上的话总要交代,万一后面陈寻出了什么纰漏,或是永胜乡闹出乱子,那也是钦差的决断,与他无关。

既然顾襄已经将话挑明了,他也就顺着梯子下,拱手道:“本县典史陈寻,做事干练,为人忠谨可靠,若是由其前往,必能有所裨益。”

“甚好,甚好!”

顾襄见他如此懂事,颔首道,“希望独孤大人全力支持,不可怠慢轻忽!”

“请钦差大人放心,永胜乡之惨案令下官极为痛心,无论要钱要物,还是调动人手,下官绝无半句推脱之言!”

“好!既然如此,独孤县令就请先回避一下,我们跟陈典史商量具体救灾事宜。”

独孤文一愣,但随即明白过来,永胜乡绝不仅仅是烧死了一些百姓,其中必然是涉及朝廷大事,自己区区一个七品县令,还是不要卷入其中为好。

“谨遵大人之命!”

他只说了这六个字,揖拜之后,便即刻起身离去,毫不拖泥带水,并且贴心的将大门关上。

大堂之内剩下的三人,还能听到独孤文刻意扯开嗓门大喊道:

“邢越、燕小乙,你们两个守好大堂,不许任何人靠近!”

“独孤文倒是一个妙人啊!”

顾襄感叹道,“此人精通明哲保身之道,但也未免有尸位素餐之嫌。”

他官居正四品的少詹事,又是朝廷钦差,评论一个七品县令自然是绰绰有余,但却有人不同意。

陈寻拱手,沉声说道:“顾大人此言谬矣!独孤大人为官多年,虽然称不上清廉,但与民无扰,也很少逢迎上宪,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县令。”

一个未入流的典史敢于反驳朝廷钦差,这倒是很罕见的事情,秦彦脸色一变,勃然道:“如今可不是在大牢,你要记得上下尊卑之别!”

陈寻却依旧神情淡然,说道:“独孤大人是我的上官,身为下属,听到不公正的评判,怎可不挺身而出、据理力争?”

“说得好!”

顾襄制止了还要训斥的秦彦,接口道,“本官可以收回这一句话!但是,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些并非出自独孤文的本意,而是因为你的提醒,对不对?”

他虽是文臣,但目光如电般一扫,就好像能够看透陈寻的肺腑。

陈寻一时语塞,却听顾襄继续说道:“在你供职于县衙书吏两年、典史也干了三年,在此期间换了三任知府,每一任都铩羽而归、灰溜溜的滚出了官场,唯有这独孤文位置坐的倒是极稳。”

“但凡他逢迎一名上官,多半也没什么好下场吧。”

陈寻心里明白,这多半是因为自己所说应验,才让他们心存疑虑,但他却也不愿意承认,便再拜道:“独孤大人智珠在握,下官只是在旁相助而已。”

“如今永胜乡的大火伤及百姓无数,我们还是尽快前往赈济、救助,才是当务之急。”

见他不肯承认,顾襄也不再追问,而是顺着他的话题说道:“永胜乡之事牵涉重大,我之所以点名你这个典史办理此事,就是因为你颇有才干、心思细密。”

“但还有一点你要记住,我即将说出来的话未得允准,不可告诉任何人,我说的是任何人!明白吗?”

秦彦虎着脸补充道:“若有丝毫泄露出去,恐怕你人头不保!”

陈寻闻言,沉吟了片刻,才试探的问道:“莫非永胜乡有什么重要人物?”

顾襄、秦彦相互看了一眼,都没有说话,陈寻便接着说道:“大约是昨晚两位大人出了大牢,并未歇息,而是直奔永胜乡,算算时间,差不多应该就在子时前后。”

“永胜乡地处荒僻,两位大人前去,除了去见某位重要的人物之外,下官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可能性。”

“如我所料不差,那位重要人物生死未卜,因此才会返回县衙,令我前往勘察。”

好厉害!

如果说昨天的案件还让秦彦有些不服气,但今天仅仅凭几句话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确实了不起!

而顾襄则想的更复杂一点,陈寻能够坦然说出自己的判断,并不遮遮掩掩,倒是让他身上的嫌疑轻了一些。

“不错!”

“我们两人前往永胜乡是奉了陛下的密旨,去见于少保!”

顾襄也就不再隐瞒,一股脑儿吐露了出来,“换个说法,这一趟来江南的所谓采风也只是幌子而已。”

“于少保?于承宗大人?”

这次就算陈寻再冷静,也有些震惊激动,却还不敢相信,“难道他老人家一直就居住在永胜乡?”

“嗯,已经有五六年了,自从他被贬黜之后,大半时间都在永胜乡。”

得到了顾襄的证实,陈寻不禁有些惭愧,如此大事竟然毫不知情,枉自己还号称跑遍了全县的数十乡村,对于民间之事无所不知。

“不过为了安全,也为了避免别人打搅,于少保深居简出,还将名字倒了过来,自称为宗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