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很快要过去了,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上海沦陷了,南京也失守了。军委会一直在催促部队开往前线。估计过完春节部队就要开拔了,大家都在商量要让战士怎样过个好年,要到县里采购一批物资。
通信员过来了,";首长,王记瓷器行传来消息,有人找熊明,来人名叫熊大缜。";杨文翰立即站了起来,对通讯员讲:";去把黎明叫来";
通讯员刚要走,杨文翰达又道:把李振华也叫来。
黎明、李振华很快就到了,杨文翰告诉他们熊大缜到了。
杨团长道:";我们一起去迎接一下。黎明、振华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留下来。";说完就带着三人急匆匆出了军营,一行人赶到镇上的王记瓷器行。
黎明在前一进店铺就见一个英俊青年在店内踱步,依稀就是自己的弟弟。
黎明喊道";大缜,是你吗?";
熊大缜听声音望向来人";大哥。";两人眼神对视了一下,马上冲向彼此,张开双臂抱在一起。
";大哥,两年前我还以为你不在世上了,你没事就好,爹妈知道了不晓得会多高兴。你也不给我们捎个信,让我们白担心。";
";弟啊,我是不敢啊!怕给你们带来灾祸。";两兄弟熊抱着相互拍着彼此的后背。
杨团长、李振华也进了店铺,默默站在兄弟俩的旁边。他们很能体会兄弟俩的激动。在这种乱世,而且干的还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生命朝不保夕,相见后可能明天就是阴阳两隔。十年时间兄弟还能再见,也算是老天开眼了。
良久,黎明止住激动,向熊大缜介绍起:这位是我们团长杨文翰,这是我们的老乡兼战友李振华,要不是他,我还见不到你。";熊大缜一一和众人握手,问好。";
杨文翰道:“我们先去团部吧。“
熊大缜看了一下他哥,黎明说走吧,也去看看我们的军队。熊大缜来的时候就有思想准备,于是跟着走进了军营,操场上士兵们正在进行战术训练,有练习连排进攻战术,有练习匍匐前进的,有练习拼刺的,枪枪到肉,大冬天的一个个穿着单衣,却满头是汗,战士们没有一个偷懒的,校场边缘的标语上写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校场用绳子围了起来,很多老百姓在旁边观看,小孩在身边跑来跑去。
熊大滇虽然不懂军事,但看的出来军队士气很足,军队与周边百姓的关系很融洽。进了司令部,陈首长、杨文翰让座倒上荼,大家围坐八仙桌。
杨文翰真诚道:";事情是这样的,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日,我们在南方八省所有游击队也进行了整编。现在有个很棘手的问题是弹药严重不足,我们战士每人才配5发子弹,因此我们想建兵工厂。目标一、能修理枪械,二、能制作手榴弹、地雷。三、能复装子弹。四、远期目标是能制造枪支。我们这很缺乏像您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当我知道黎明有你这样的弟弟,就冒昧让他发了电报,如果您能来我们这工作,只要是你提的要求,我们都尽量满足。我们极度需要你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如果您能多叫一些人过来,就最好了,我们不怕人多。我们不搞强迫那一套,就是我们想聘请你们,来去自由。";
杨文翰又道:“正因为我们这里比较艰苦,什么都缺,才更需要你们这种大知识分子。我们如果有充足的弹药,就不需要战士们拿着大刀用命去搏。你们的安全无需担心,我们的根据地肯定是在山区,工厂肯定在核心地带,安全优先等级也是军队中最高的。";
";小弟,你考虑一下,这些战士都是跟着我们出生入死的兄弟,小弟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战斗力,每多打死一个日本鬼子都有你对抗日的一份贡献。";黎明道。
";熊二哥,我溪湖山村人,还有两个同乡在部队。我加入的时间只有三个来月,那二位同乡只有一个月,我为什么要加入这支队伍,你可以去问周边的老百姓,以前有没有见过像我们这样的军队,我们始终是老百姓的队伍。我们参加队伍抗日是在救国,你们知识分子科技救国也是救国,你们用知识制造弹药帮助了我们,就是在直接为抗日做贡献。我们共产党人不会忘了对我们帮助的人,抗战顺利了,我们甚至可以资助你们去国外学习更先进的知识,为将来建立全新的中国做准备。";
熊大缜有些动容,特别是听到一个战士只有5颗子弹。迟疑道:我也是特别想帮你们,但是我是恩师已规划了近期去德国,我需要考虑一下。
杨文翰道:";这是应该的,这么大的决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下决定的。黎明、振华你俩中午吃完饭带大缜到处走走看看。";
接着大家一起在聊聊当今抗战的形势。聊到淞沪会战中国出动了75万精锐部队对阵25万日军,自身伤亡33万,还是没有取得胜利,日军确实很强。大家讨论以后部队对阵日军一定不能硬碰硬,要以游击战为主,攻击日军的后勤、侧翼。歼灭小股日军也要集中绝大优势的兵力。聊到南京失陷后,日军会往那个方向走?一个方向大家都认为国民政府迁往了武汉,日军一定会追击,沿长江而上,安庆、池州、九江就危险了。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南方的日军沿津浦线北上,北方的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南北日军就可以打通联系,南北两边的日军就会更好的配合作战。大家都认为很有这个可能。
午饭端上来了,只有一条鱼、一只鸡、还有青菜。
杨团抱歉的对熊大缜讲:这条鱼是战士们在河里抓的,这只鸡是从隔壁王奶奶买的,她是一直用这只鸡生蛋攒钱的,这是听说我们这里有贵客,才忍痛割爱的。熊大缜心里也是挺有感触的:共党大官就是这种生活条件。
下午黎明、李振华陪着熊大缜到军营逛逛,边走边聊。
李振华道:熊二哥我不建议你现在去德国。
熊大缜问:“为什么“?
李振华道:我在家和国兴大哥闲聊的,听他讲德国与英法两国矛盾很大,一战中德国战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整个德国都怨气很大。德国是后发的工业国家,没有什么殖民地,就没有廉价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整个欧洲就是个火药桶,搞不好一两年后就要发生大规模战争。所以我不建议你去德国,要去也要去美国。“
熊家二兄弟震惊的看着李振华,这个在方圆十里农村打转的农民子弟居然懂得国际形势。
“我是听国兴大哥讲的,";
黎明回想以前认识的李国兴,就这十年的时间,我和他就见识相差这么远了吗?黎明告诉弟弟李国兴以前在军队里面认识的,和李振华一个村的。
熊大缜释然、心想以后有机会真要拜访拜访他。
他们逛到修械所,看到工人正好在修枪,把坏的枪拆成零件,用好零件总装新枪。因为不是标准件,只能在铁帖上般敲打,在台钳上用挫刀挫。旁边还有个炼铁炉,一个木作,条件就这样,看到都让人心酸。
在镇上熊大缜看到军队采购人员也是公平买卖,到村里,不时看到有军人在帮村民挑水,补路,清理卫生。
老百姓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看到军队就躲。
熊大缜在瑶里镇转悠了三天,方方面面都看了。熊大缜找到杨团长,表示愿意留下来。杨文翰都大喜。
熊大缜又道:我要发电报给我老师,并请他再叫一些人过来,另外我们还要做一些准备,这是清单,尽量按照清单找齐,对以后办厂有好处。";说完给了杨文翰一张清单,杨文翰拿过清单,又叫黎明带熊大缜去发电报。
等熊大缜走后,杨文翰仔细观看清单:
一、到浏阳寻找做爆竹的技术人员,越多越好,收集芒硝、硫磺。
二、到萍乡寻找煤矿爆破人员。
三、收集南京永利铔厂生产的化肥及永利铔厂技术员、工人。
四、收集兵工厂技术员、员工。
五、招收耐火材料工艺人员、窑工
六、招收打铁人员、木工。
七、收集台钳,老虎钳、挫刀、
八、收集玻璃实验器材。
九、收留有工厂工作经验的工人,动员敌占区失业工人来新四军。
杨文翰把清单收了起来,起身去找陈首长。陈首长听后也很高兴,同意杨文翰的建议,并在采购物资和招收人员方面会大力支持。
不久熊大缜也带来了好消息,虽然恩师虽不赞同他来新四军,但看他坚决也没办法。答应帮他找人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