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8月10日,李振华、熊大缜启程回皖南了,新一团一营从无为过来取战利品。文翰让他随军回去。通过一营长钱大河给袁连生带话,要求他亲自安排护卫人员送两人过江去皖南,出了问题要他脑袋。

钱大河翻了个白眼:“老首长,你这是偏心到家了,我跟着四五年了,也没见你这么关心我。”

杨文翰:“去去去、你钱大河要能给我搞到钱、枪支弹药,帮我解决大问题。我也把你当神仙供着。他们两个是我们的宝贝疙瘩。自从他们来我们队伍后,我们独立团就一直发展的很顺。你不觉得吗?”

钱大河深以为然地道:“首长放心吧!只要我在,他们就不会有事,即使我不在了,我也保证他们没事。”

李振华、熊大正与杨文翰依依惜别,在夜色的掩护下出发了。路程漫长,李振华与熊大正边走边小声聊天。

李振华问熊大正:“二哥,要不是我把你骗到新四军来,你现在应该去德国了,生活也不会这么艰苦,你怪我吗?还有我听你同学说你还有一个女朋友,你来新四军就和你断联系了,现在怎么样啦!”

熊大正道:“怪你做什么,是我自己要来的。能为抗日做点事责无旁贷。现在这种情况下哪有心情谈情说爱。而且战争年代今天说不清明天的事,不要耽误人家姑娘。”

李振华从熊大正的语气中察觉到了其中的无奈和不舍。

";二哥,其实我就是觉得有些可惜,我觉得你还是可以试着联系一下,你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虽然我没见过你女朋友,但是我二哥能看上的绝对不是凡人。";

";以后再说吧,我本来和她说了一年后去找她。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哪里走得开。";

";二哥,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先这样吧!等抗战胜利后再说。";

";二哥,其实我觉得抗战胜利后或者抗战确定要胜利时,你应该出去走走。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还非常落后。你应该继续到发达国家去深造。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后我们国家要发展工业、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你应该要去学习深造,等国家稳定了,你也学业也有成了,回到祖国才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

";振华、我会好好考虑的。";

经过七天的跋山涉水,李振华、熊大正回到了皖南云岭。熊大正回军工处了,李振华要到军部复命。刚到军部李振华就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军部直属特务营营长叶到志等6人“叛逃”了。

李振华见到叶军长,向他报告了此行经过,讲到了大别山发现了金,铜、铁、锌等矿,矿床储量丰富。完全有条件可以建成一系列冶炼厂、然后延伸发展成一系列的工业体系。

李振华受到了表扬、不说军工厂、探矿的事,他写的那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首长也看了,看完后觉得很适时、有可行性。评价它的作用不亚于那些兵工厂。里面的建议其它地方也可以借鉴。

李振华又讲述范家岗战斗的经过,觉的这种地雷、飞雷炮、伏击的攻击方式,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上次新一团大小关伏击战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因为大小关日军追击新一团落入陷阱,死伤不少。这次范家岗战斗,敌军就不敢轻易追击了,为撤退赢得了更多的时间,这些经验都值得推广。

李振华又不好意思的讲述了这次作战他是偷偷跟去的,在江北杨首长骂他头都抬不起来。

";还有汽油瓶烧坦克的事,十一军在淞沪会战中打坦克用了类似的方法。";首长问。

李振华不好意思的说起他与十一师一起坐火车到弋阳的渊源,说起十一师辎重连的沈重连长,还有十一师31旅61团三营营长邹彪。是他们当时想拐骗他进国军,没想到遇到空袭,李振华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新四军。他当时告诉沈连长用汽油瓶攻击坦克的方法。没想到后来在报纸上看到淞沪会战时十一师建了奇功。

李振华又道:11师在淞沪会战中损失很大。也不知他们俩怎么样了。

李振华犹豫着问:首长,我听说特务营长叶口志等6人";叛逃";,被抓回来了啦。

李振华后世是知道这件事的,后来叶囗志被枪毙了,解放后才得到平反。叶囗志六人都是一道从延安分配到新四军工作的。延安这加强新四军领导,陆续从延安调来大量的干部到军部工作,而这些同志当时在八路军机关和部队里,大多数也都是师、团、营、连级干部,必然挤掉很多当年在南方打游击干部职位。因此游击队干部对军部这种安排很不高兴,不好说军部,而是说总部这种安排不合适,就是不信任我们,长征前我们被抛弃了,现在我们又成了多余的人。

许多游击老战士只要聚在一起,就会说延安干部怪话,经常发牢骚。胆子大的,趁着酒性直接找项副军长论理,说什么总部来的同志来摘桃了,什么总部不相信我们,你当政委的难道也不相信我们?难道就不能替我们说说话?

总部同志也有苦恼,同样也是牢骚满腹。红军游击队干部和战士相聚一起说事,说着说着,双方就会吵起来。总部同志对南方游击战士理论时总是这样说:我们在总部,谁不是师团营连级?到了这里降了一、两级任职,有的还降了三级,我们心里好受吗?

叶口志等6人就是因为不满新四军安排,这才老想着要回总部的。叶口志在总部曾任师长,师政委。他是从延安抗大学习时被才选调来的,想不到在新四军仅当副团,实质仅为营长,降了几级。他们心里能气顺吗?而且当时人多,人与人之间相互不熟,军部机关又老是移动,驻无定所,生活条件自然要比延安差多了。老实说,心里的气也是很多的。

这次叶口志六人其中四人抓获,以逃兵行为即关押起来,并没有立即处理。说起这事,叶也是很生气,发生这么大的事,他竟然是军部里面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按说军队里出现这种情况,不论性质如何都属于逃兵。战争年代对逃兵的惩罚,大多数就地枪决,不论你有多少理由,而且任何人都有这个权利。

军部也不好处理,叶口志他们不承认叛逃,只说是想去延安。现在争论很大。尤其是总部派到新四军的干部主张轻判。

李振华道:“我觉得还是请示一下总部比较好,毕竟他们都是总部派来的。而且这4人都是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本来时机就较敏感。如果按叛逃论处,会在原红四方面军干部中造成思想动荡。我听说在总部许囗友带人要回鄂豫皖,总部都没有深究。我估计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一个二个。我知道很多人不是闲弃官大官小,而是怕没仗打。堵不如疏,江北新四军扩编太快,战斗力下降的很历害,每次打仗还要从部队中抽调精干人员,完全可以将这些人安排去江北,而且江北高首长本身就是红四方面军出身。江北新四军也可以进行大混编,消除军中地域划分现像。只要经济上能承受、江北甚至还可以扩编出一些部队出来,冮北不缺人,缺的是基层干部及老兵。”

李振华也只能说到这。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振华的话起作用,历史在这转了个小弯,几天后,叶道志、徐友胜等人被释放了出来,职务一撸到底。没多久便随同教导队大批人员前往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