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 > 第89章 天地本无心,生民自立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章 天地本无心,生民自立命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媲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的兄弟,谢光阴不假思索就想到了曾经很喜欢的座右铭。

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一般指在某个道德框架之内的人,践踏这个道德规范就成了“小人”。

所以这也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谢光阴之前喜欢时不时骂醒自己时,就用这句话。

秦始皇对这后生的一番“检讨”倒是忍俊不禁,却又对着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的一番话不屑一顾。

??“何为天地立心?何为生民立命?”

秦始皇目光如炬,语气带着一丝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戏谑。仿佛是在他站在巍峨的宫殿之上,俯视逗弄着一个无知瞰着脚下的孩童。

";好个为天地立心。";帝王指尖抚过竹简上凸起的纹路。

";天既无心,朕为立心,生民刍狗,当铸铁律,往圣绝学,尽付祝融。";

";万世太平?";帝王在羊皮舆图重重划向南海,";此即太平!";

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秦始皇冷峻的面容,以及他身后那幅壮阔的舆图,仿佛整个天下都已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群臣屏息,无人敢出声打扰这份沉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地本无心,生民自立命。往圣不绝迹,万世难太平。”

张载直面此诗,看似是后人发起的对他的批判,却依旧毫不在意,反倒提笔。逐字逐句批注了起来。

以其理学家特有的思辨与情怀,

“天地本无心”

“诚哉斯言!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本无思虑造作。然乾坤无心而人有心。”

所以自当以仁心体察阴阳交感之道,为天地立心,非强加臆想,乃循理而彰人文。譬如日月不言,而四时行焉;圣人不言,而教化明焉。”

“生民自立命”

“立命岂止于独善其身?‘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立命须以穷理尽性为基。”

“凡民囿于气质之偏,或逐利欲而昧天理。故学者必‘变化气质’,使德性之知如太虚澄澈,而后能立己立人。

若但言‘自立’而不明天命流行,犹航舟无舵,终究只是妄想!”

“往圣不绝迹”

“往圣之道,非空留陈迹,其精义在礼乐刑政中生生不息。当下的人亦或许是未来的圣。谁知道呢?”

“万世难太平”

“太平非天降地涌,乃人道之极则。若人人能体‘民胞物与’之心,视天下疲癃残疾皆如兄弟颠连无告,则干戈可化玉帛。

“此境非一蹴而就,《西铭》所谓‘存,吾顺事;没,吾宁也’——但使学者终身践履‘四为’,虽万世不易其道,太平已在方寸之间。”

“小子识之!诗者,志之所之也。然志须通于太虚,诗方不堕怨怼。”

“后生可畏啊。”

不如人权宣言,谢光阴向下一滑便看到这句话。

人权宣言:

第一条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

第二条 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

第十五条 社会有权要求一切公务人员报告其行政工作。

第十七条 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

“施恩和自强的区别。”人的自由是天生的,而不是需要你们这些人“施恩”来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的。

恍然大悟啊,谢光阴。初识只觉得感动,现在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

张载的宏愿并非假大空,只是太过理想,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要创造一个新世界还得靠庶民本身。

虽然张载他知行合一,一生都在践行这几个字。这也是封建知识分子最伟大的理想和情操。

但张载的理念和现代民主的区别差就差在这“施恩和自强”。

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英特纳雄耐尔终会实现。

人类不需要任何人引导,更不需要谁去拯救。

最卓越的人也不过是凡人中的一员。

而普通人的世界之于社会,最重要的就是人权宣言的第一条,用法律的形式去定义每个人的身份,从法律意义上而言都是一致的。

百年前。

青年站在北平胡同口的灰墙前,手指抚过墙上斑驳的";劳工神圣";标语,青布长衫被暮春的风掀起一角。远处正阳门方向传来报童叫卖《新青年》的脆亮嗓音,与车夫们拉胶皮车的号子声交织成片。

他看到了人权宣言,心中思绪万千。

";先生可知张横渠关学讲';民胞物与';时,关中尚有农人饿毙于道?";

青年转身对围拢的工友们说,脖颈上还留着机械厂烫伤的疤痕。

";旧时士大夫总想着教化万民,却忘了天地本就在万民脚下。";

他解开包袱取出油印册子,泛黄纸页里密密麻麻抄着《共产党宣言》,油墨混着机车润滑油的味道在人群间流动。

当夜,法文专修馆的煤油灯下,他蘸着蓝墨水给《劳动界》写稿:

";所谓四为句,实乃知识分子的精神鸦片。我们不需要圣贤垂怜,只需拆解机器里每颗螺丝”

笔尖突然悬停,窗外传来军警皮靴声,他迅速将稿件塞进炕洞,转而在账本背面续写:";沪西纱厂女工昨日成立补习班,十六人识字,八人学会算工资差额。";

五月四日那场火烧赵家楼的浓烟尚未散尽,青年已带着铅字模板潜入长辛店。在机车厂锅炉房的轰鸣中,他教工友辨认《新申报》上";八小时工作制";的方块字,铁钳在煤灰地上划出歪斜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当巡捕房的哨音刺破夜空,二十几个沾满油污的手掌同时按在宣言书上,体温透过粗麻纸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

三年后他在安源路矿罢工现场被刺刀挑破额角时,忽然想起关中书院的千年柏树。

那些士大夫在树荫下谈论";为万世开太平";时,可曾听见地底煤层中无数骸骨的低语?

血滴在罢工檄文";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标题上,他顿了顿神,准备接下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