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升堂!”

县衙大堂之上,县令身着官袍,头戴乌纱帽,正襟危坐高堂之上。

两侧站立着一众差役,身着皂色公服,腰佩长刀,个个昂首挺胸,目不斜视。

随着一声“升堂!”

差役们手中的杀威棒,在地上整齐地顿了顿,发出“砰砰”声响。

八个贼人被差役拉着跪在堂前。

县令眯着眼睛望着下方众人,神色严肃,看起来威严中正。

“躺下何人,所告何事?”

熙微是主告人,按照律法要到堂前陈说原由。

这件事的结果很明了,有那么多人证,还有贼子的物证。

围观的百姓在县衙外指指点点。

按照律法,这些人杀人未遂,要被流放。

县令一拍惊堂木,“啪”的一声,震得堂内嗡嗡作响,“堂下肃静!”

而后,县令命人将贼人拉入大牢。

县衙外,百姓窃窃私语。

“证据确凿,县令大人怎么不直接宣判?”

本地的几个百姓斜眼朝着说话的人望了过去,眼底带着意味深长的笑。

熙微才走了几十步,一个管家打扮的人拦住了她的去路。

“这位娘子,我们大人有请。”

熙微再次踏进了县衙大门。

县令仍然穿着官服,坐在公案桌后,手上拿着卷宗。

见到熙微进来,表现颇为有礼。

“能一举擒获八名贼人,没想到我江宁县也出了一位女豪杰!”

“县令大人过誉了,不过是乡邻帮忙罢了。”

“宋娘子可知道,这八个人究竟什么人,为何要夜半入户杀人?”

“民妇不敢妄自猜测,相信县令大人一定能审问清楚。”

县令的为人熙微早就清楚。

一些无关紧要的的小事,他或许会秉公处理,但是若有可图之利,他一定不会轻易放过。

那几个人,杀了或者放了,都会有麻烦。

而且,工坊的事情,这县令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派人盯上。

如果不是熙微早有防备,如今只怕工坊早就出了事。

裴氏既然与府城刘通判搭上了关系。

那么不管他们计划吞并工坊的事,背后是不是刘通判的授意,熙微都会让这件事与刘通判扯上关系。

刘通判与徐县令,若都想要她的制糖工坊,就让他们自己先分个高低。

徐县令善于钻营,如果知道刘通判的打算,或许会直接放手。

但是他们中间还有一个裴氏在搅合。

裴氏是商贾,如果在以前,或许不会和徐县令对上。

可他们献祭了一个女儿。

熙微已经收到消息,裴三小姐之所以成为刘通判的姨娘,是因为她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刘通判有两个儿子,还有女儿。

但是,没有男人能拒绝多一个子嗣。

裴氏因而与刘通判的关系更近了一层,对上徐县令便也多了一份底气。

在这三方人未达成共识之前,他们不会让除他们之外的人得到熙微的工坊。

县衙中,县令问什么,熙微便答什么。

像个老实又不知变通的妇人。

徐县令觉得无趣,挥挥手,“你回去吧!”

按照律法,捉贼是有赏银的。

《魏刑统》曾经颁布奖赏令,“能告群盗劫杀人者第赏之,及十人者予钱十两”

但是,这八人都不是悬赏令上的贼寇,所以熙微一文钱都没有。

熙微离开之后,县令的亲信上前给县令奉茶。

“大人,这女子不简单呐。”

县令接过茶,饮了一口,“你且说说看?”

“小的派人打听过,这女子祖上是个猎户,有些家传功夫,听人说,她一个人曾经对付十几个大汉,且毫发无伤。这样的人,怎么会输出普通的乡野妇人?”

县令放下茶盏,“一个女人对付十几个男人?该不会是乡野之人的吹嘘之言吧?”

亲信喏喏。

他也觉得这传闻着实离谱。

“但,至少她是个会武,有些功夫,不然也不会抓住八个贼人。”

县令目露沉吟。

亲信看见县令停了进去,继续说道:“这几个人,属下已经派人查过,他们都是裴氏在外面招揽的打手,虽然不是什么正经武夫,但手上也有些功夫,不是普通的村夫能对付的。”

徐县令站了起来,看着窗外,“既会功夫,又会制糖,这个女人倒也算有些门道了。”

“大人的意思是?”

亲信猜不准县令的意思。

“裴家既然已经盯上了她,她一个女人若招架不住,必然要寻求外援,你派人盯着,看看她还有什么后手,若是有就全部切断。本官要她主动上门来求我。”

如果是普通的工坊,他自然不会看在眼里。

可那是制糖的工坊。

整个北方唯一的一家制糖工坊!

如果他能把这家工坊掌握在手中,那么,以后或许就再也不用为银钱发愁了。

熙微现在却有些发愁。

工坊太小了。

这半年,姜云清不仅拿下了江宁县的大部分糖商,就连附近几个县也开通了数十家商道。

姜义隆更甚。

这半年,他又增加了两支商队,其中一支与边境的军户搭上了关系。

边境苦寒,尤其那些军户。

打仗的时候,他们要上战场,不打仗的时候就开荒耕田。

朝廷对军户限制极多。

军户户籍的百姓只能在户籍所在的地方活动,不可到别处去。

这些年边境虽然没有爆发过大的战役,但是小的偷袭却是常年不断。

普通的行商都不愿意到边境做买卖。

边境的百姓只能自给自足。

布匹、茶叶、瓷器,还有糖和药材,对他们来说都是稀缺之物。

自从姜义隆的商队与军户搭上关系之后,在北境的生意更加顺利,但相对的,对糖品货物的需求也更多了。

如今,熙微手上已经有了五百亩田地,同时将牛皮菜的收购价格从一文钱三斤,提升到两文钱一斤。

这个收购价钱已经足够勾起这些村民内心的火热。

过去,他们只是随便在田埂上种上一小片牛皮菜。

现如今,各个村子里的荒地、宅前屋后,所有空余的土地都种上了牛皮菜。

两文钱一斤,虽然比不上粮食值钱,但对于农家来说也一笔较大的收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