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火红年代从街道办开始 > 第378章 宋远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8章 宋远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可以说市里这次还是比较偏向东风厂的,除了宋远是厂长以外赵铭也升了一级继续担任副书记、李副厂长也同样升了一级担任党委常委、常务副厂长,而穆主席仍然担任了工会主席。

合并后的厂领导班子一共9人,原东风厂的占了4人,就齐副厂长因为年龄、资历的问题还是正科级没能再升一级,毕竟他是去年五金厂升为副处级时才提拔的。

随后一个多月时间里,宋远就一直在忙活着合并的事。两个厂子合并不是上面一纸文件下来就行的,中间千头万绪一大堆事情。

比如说合并以后厂领导应该在哪里办公,东风厂这边自然希望还在东直门了,家也在这、厂区也在这。可农机厂那边就希望在老厂区,理由是那边2000来号人,这边才6-700号人。

宋远和钱穆商量了好几次,最终一方面钱穆忌惮于宋远在领导心里的地位、另一方面宋远带领他们参观了整个厂区和家属楼以后,又承诺今年开春继续盖家属楼和办公楼,这才让钱穆让步同意厂领导班子搬到东直门办公。

这其中现代化的家属楼、宿舍和办公楼立了大功,农机厂的厂区始建于49年,到现在不说破败吧也称得上老旧了,和这边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其它类似的事情也都不少,更有合并后厂里中层领导该怎么定这种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

对此宋远的办法就是生产和研发上必须用我认可的人,其他的可以退让一步。

如此磕磕绊绊磨合了一个多月,合并后的东风厂才初步走上了正轨。整个东风厂分为了3个厂区,东直门这里是一厂区、原来农机厂的厂区是二厂区、交道口老五金厂那里是三厂区。

总算松了一口气后,宋远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调整了,第一把火就是将四轮拖拉机的生产线搬迁到二厂区、但柴油发动机的生产线保持不变。这样空出来的三个厂房就可以用来安装2月份到货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生产线了。

这点没引起什么争议,老农机厂的活变多了也是好事,所以钱穆他们都支持。

第二把火就是任命齐副厂长担任三厂区的厂长。这点同样也没人反对。

钱穆他们也看不上三厂区那一千来平方米的小地方,还有里面那100多号人。甚至有人提议不要这地方了,把人撤回来安置到东风厂,被宋远一顿骂回去了。

开玩笑,二环内的上千平方地皮后世要值多少钱?怎么能白白不要了呢?

而且不仅仅为了这点地皮,宋远很重视这个地方是打算把三厂区搞成东风厂的轻工业产品研发中心。

先生也好、市里大领导也好、包括轻工业部赵部长在内,最看重宋远的是什么?不是搞出来小四轮拖拉机这些,而是他弄出来的东西能换外汇!

今年拉杆行李箱初上市大爆了,可后面几年随着购买专利授权自己生产的国外厂家越来越多,还有必然存在的国外山寨厂家,拉杆行李箱只会越来越难卖了!

真以为国外的商人都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大公司可能会要脸,花点小钱买个专利授权;那些小公司为了挣钱,管你什么专利?有本事你来起诉我?

而不管宋远还是华润,也确实没这能力和时间满世界去寻找证据、起诉侵权!

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自己的创汇能手人设,只能再开发新玩意了。宋远已经交待齐厂长去找大几个学里懂电器设备的专家、老师,找到后一起试试能不能弄出新玩意来。

第三把火就是针对产学研了。宋远花了两天功夫,搞出来了一个东风厂产学研三年计划。这份计划中要在三年内每年最少投入100万元以上,用来攻克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重点、难点。并且这300万元中最少有200万元是要投到大学、研究所之中的。

指望自家的技术科,宋远怀疑300万下去可能最多溅起个水花来。

好歹也干过一阵领导有些心得,宋远搞出来计划以后先和李副厂长、赵铭他们一个一个谈话。不出所料,就连赵铭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以及花这么多钱没搞出东西打水漂了怎么办。

有着后世思维的宋远对于在研发上花大钱认为是物有所值,可这时候的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计划经济之下我能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为什么还要花那冤枉钱搞什么技术升级和精益求精呢?

宋远既没办法说明年也就是60年7月中苏彻底翻脸,苏联召回了所有援助专家、撕毁了几乎所有经济合约,连大部分带来的图纸都销毁了。从此我国几乎是举世皆敌!

更没办法说再过三四十年我国会进行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不适应的企业即便是国企也一样会倒闭消失。

没办法宋远只好拿领导说事了:“老赵,咱们引进的技术差不多是全国最先进的了吧?”

赵铭点点头:“那是,这发动机怎么说也是美帝49年的东西,肯定比东北引进的那30年代的技术要好!”

“那你觉得大领导们的专车,应该咱们搞还是东北的一汽搞?”

说到这赵铭可就不困了:“那必须是咱们啊!”

“对啊,那大领导的专车,你不把各项技术都研究明白,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宋远开始忽悠了:“凭借咱们东风厂技术科,肯定搞不明白这发动机。你不把钱花到外面还能花到哪?”

就这样才把赵铭说服,同意搞这个产学研了。

如法炮制宋远又说服了钱穆,这才正式召开了会议讨论自己弄出的这个产学研计划。

会上反对声音不小,主要就集中在花这么多钱搞研发不如多盖几栋家属楼以及就算是研发这钱也要花到自己厂里,给外人算什么事这两方面。

好在有了提前沟通,最终方案还是通过,宋远的三把火也算是烧着了!

就在宋远忙活这些事情的时候,后勤上找来了:“厂长,大棚里的菜长得差不多可以摘了,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