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 第180章 给你们升一下血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娥的记事本里赫然写着两个大标题。

《必杀名单》

《如何将赵恒培养成一个明君和暴君》

如此杀气腾腾。

刘娥不给赵恒和寇准反应的机会,就点开了《必杀名单》。

名单的第一个人,就是王超。

这个无须多说,澶渊之战,要不是王超压着那三十万大军,大宋何须同辽国议和?

王超下面,还有丁谓、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佳珪。

这是赵恒签下澶渊之盟后,陆续出现在赵恒身边的奸臣、佞臣。

赵恒刚签完澶渊之盟的时候,内心还是纠结的。

大宋百姓欢呼雀跃,庆祝这个盟约,庆祝他们迎来一个好君王的时候,赵恒也曾经觉得受之有愧,也曾经觉得脸红。

结果就是在这些奸佞的马屁下,没有定力的他才一步一步,坚信澶渊之盟是他的伟大功绩。

寇准也是被这些奸佞排挤,才屡次被贬,最后郁郁而终。

而这些人,有的现在都还没开始活跃在朝堂上,刘娥得解释。

哪怕有的也已经开始活跃了,寇准和赵恒也不知道他们之后做的事,刘娥就得和他们说。

“澶渊之战,这王钦若就态度消极,一直反对应战,还力荐往南迁都以躲避战乱,他和王超就一个德行。

所以王超拒绝出战的事被他知道后,他便极力夸赞王超。

殿下您一开始也曾因为王超压兵不出而生气,结果在王钦若的马屁下,您也觉得王超没错了。

您后来也是在王超这些人的马屁下才变得越来越昏庸。

就是他们,为了讨好您,同时也为了从中获利,极力建议您修建豪华宫室,大兴天书祥瑞……”

刘娥丝毫不给赵恒面子。

主要是她得说清楚必杀名单里的人为什么必须得死,要说清楚,就不可避免说赵恒将来做的那些事。

寇准和赵恒听着,脸越来越红,一个是气的,一个是羞愧难当。

刘娥也不是为了羞辱赵恒。

她心中依旧很感激赵恒。

遇到赵恒之前,她就是一个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控不了的孤女,前夫为了几两银子就把她发卖了。

是赵恒让她有一个容身之所,也是赵恒找老师教她读书认字。

历史上的她会治国理政,也得益于赵恒每每处理政务,都喜欢把她带在身边。

可以说历史上那个刘太后,就是赵恒一手培养起来的。

赵恒是她的恩人,是她的老师,她怎可能不记得赵恒的好?

就是因为记得赵恒的好,感激赵恒,她才要不顾赵恒的颜面对赵恒说这些。

这样才能避免眼前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赵恒变成历史上那个昏庸老登。

如果只挑好的说,不说坏的,那和丁谓、王钦若之流有什么区别。

“我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他们!”赵恒听着刘娥的话,咬牙切齿。

“大卸八块!”寇准接着在后面说。

“还有这些。”刘娥列的可不只是王钦若那几个拍马屁的。

那几个人下面,还有裹脚布一样长的名单。

寇准和赵恒一看,差点人都傻了。

他们知道刘娥列出来的名单,肯定是对大宋有负面影响的人。

这名单这么长,这么多人……

大宋这是有多倒霉,仅仅赵恒这一朝,就集中了这么多阻碍大宋的人。

甚至……

刘娥甚至还需要翻页。

别看手机屏幕小,里面的字也很小,因此记事本一页就能记下很多人的名字。

结果一页竟然记录不完。

“殿下或者寇参政你们抄下来?从现在开始,有机会就可以开始打压这些人了。

官家疑心重,殿下您现在最好表现出一副无心插手朝中之事样子。

不过以寇参政您现在的权势,可以开始动手了。

您不提前动手,将来等他们发育起来……我是说等他们的权势地位提升起来,他们就开始打压您了,历史上就是这样。”

“好!寇参政,我帮你抄一份。”赵恒点头,找出纸笔就开始抄写。

他好诗书,擅书法,此时的他还没有变成历史上那个昏君,他并不觉得那些拍他马屁的人能是什么好人。

他又极其相信刘娥,必杀名单,他必须抄。

有书法家基因的他,写字的速度比寇准要快多了,便没让寇准来抄?

“刘娘子。”寇准在一旁也没闲着。

此时的刘娥还没成为太后,也还不是皇后,他叫她娘子是最合适的。

“大宋为何如此倒霉,怎么仅仅一朝,就集中了这么多废物。”寇准指着赵恒正在抄的那个名单,忍不住问了。

刘娥在赵恒抄写的时候也在说,这些人都是主和派,都是支持澶渊之盟的。

历史上的寇准急得像个被烧了屁股的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也制止不了赵恒在昏君的路上越走越远,真多亏了这些人。

而这些人,竟然有那么长的一个名单。

“大宋倒霉的不是集中了这些废物。

废物哪个时代都有,不只是大宋有。

只不过在别的朝代,这些废物不一定有话语权。

是殿下,奠基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调,才让这些废物在朝堂上地位越来越高。

我列出来这个名单,就是想拉住殿下,别走出那一步,不然一步错,步步错。

殿下奠定了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调后,皇权旁落,士大夫势大,以至于后来大宋的皇帝都没有话语权了,时常受制于士大夫。

和你们说几个事,估计你们都得气死,要不要听?”

“说吧。”赵恒和寇准都看着刘娥。

“历史上,殿下您的曾孙赵顼曾经辛辛苦苦打下了西夏的土地,纳入大宋版图。

可是以一个叫司马光的士大夫为首的守旧派士大夫团体,主张把地还回去。

您曾孙不同意,可是您曾孙也没有办法,因为皇权旁落,皇帝受制于士大夫,最后只能听从士大夫团体的意思,还回去了。

再后来您曾孙的儿子赵煦,是个更有出息的皇帝,在亲政后一直在富国强兵,开疆拓土。

他命人出兵,亲自掌管后勤支援,在他的支持下,宋军把青唐吐蕃的都城都攻破了。

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驾崩了。

他是一个能压得住士大夫团体的皇帝,他驾崩后,士大夫团体又没人压制了。

于是就在他驾崩的同一时刻,士大夫团体连同太后,命宋军撤兵,已经攻入青唐吐蕃都城的宋军,就在灭国青唐吐蕃的临门一脚,撤军了……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