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无双武力,我一人镇天下 > 第109章 国子监学子的重视,前往天策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章 国子监学子的重视,前往天策府!

贾宝玉身旁的一个勋贵子弟立马问道。

“贾兄认识那位小兄弟?”

贾宝玉点头,他倒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心思。

“那是我大哥之子,也就是我的侄儿。”

“他的国子监名额就是北镇郡王给的。”

顿时所有人看向贾兰的目光都不同了。

赵镇是贾家的孙女婿,贾家可以得到他的国子监名额并不奇怪。

因为全神京城都知道,赵镇的养父母乃是贾家以前的奴仆。

这也就代表着赵镇并无家族,因为整个赵家也就是赵国基,以及赵姨娘姐弟。

所以赵镇的国子监名额基本上用不到,拿出一个给贾家也是正常的事情。

可亲自送贾兰来国子监读书就不同了,在他们的想法中赵镇身为天策上将,应当是日理万机才是。

但赵镇居然亲自送贾兰来读书,这是不是代表赵镇很看重贾兰?

任人唯亲其实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古代讲究的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管是什么样的手下,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没有亲族来的让人信任。

赵镇的赵家没有亲族,这要是想培养亲信的话,当然只能从自己妻子的娘家选择了。

目前赵镇的女人神京城也知道。

薛家嫡女,贾家庶女,以及一个还未嫁过去的林家嫡女。

林黛玉与赵镇的婚事,已经传遍神京城,别小看神京城的消息传播速度。

虽然大家都无法想象,为何林如海要将自己的嫡女嫁给赵镇做侧妃,但事实就是如此。

今后赵镇麾下必然会多出很多家出自薛家,贾家以及林家的手下。

只此一点就没人敢小看贾兰了,虽然贾兰只是一个孩童。

但赵镇也还年轻啊!

等到贾兰成长起来之后,得到赵镇的庇护必然是可以飞黄腾达的。

因此很多人都目光炯炯的看向贾兰,尤其是那些亲王子嗣。

如果可以借助贾兰得到北镇郡王的好感,皇位那基本上就稳了。

他们却不知道,赵镇本身就是皇室血脉,这皇位他们也就只能幻想一下。

“兰儿,这东西你拿着。”

赵镇随手丢给了贾兰一个钱袋子。

“姑父,这?”

贾兰有些迟疑,这钱袋子里面有银子也有卷起来的银票,虽然没有打开但是以赵镇的身份来看,这笔钱绝对不少。

实际上确实不少,虽然赵镇身上一般很少带钱,毕竟走到哪里亲卫会上去付钱。

可薛宝钗还是习惯给赵镇的身上放一个钱袋。

王府家产丰厚,薛家更是皇商,所以薛宝钗往这钱袋子里面放的钱可不少,总共上千两吧。

须知贾探春等贾家小姐的月钱也才二两,可见这笔钱真的不少。

“收着吧,如果我直接给你母亲的话,你母亲肯定不要。”

“在国子监除了要认真读书之外,也不要忘记与人交际,毕竟他们大部分今后不是继承家中爵位,就是在朝中为官。”

“与他们结交对你并无坏处,当然是否深交需要你自己分辨。”

“而这交友是要花钱的,同时有钱在身才有底气,可不要因为钱财的限制将自己养的鼠目寸光。”

这就是所谓的富养了,小家小户出身的小姐,那就会被金银迷了眼。

可如果是大门大户的千金小姐,更为看重的是未来夫婿的才学,前途,以及家族势力。

这就是区别,所以赵镇不希望贾兰以后眼界有所限制。

并且这些钱对赵镇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贾兰恭敬的对着赵镇行礼,并未拒绝赵镇的资助。

因为他确实很需要这笔钱,不单单是他自己以后在国子监读书需要,就是母亲那边也用得到。

荣国府虽然并未苛待他们母子,但却也没有优待。

给予他们的是正常待遇,可如果要支持一个孩子读书,那荣国府给予的月钱根本不够。

如果不是李纨父亲乃是前任国子监祭酒,单单就是买书的花费就不是李纨可以承受的。

就因为有父亲的关系在,李纨可以找以前的闺中密友借一些藏书。

父亲是以前的国子监祭酒,李纨的闺中密友大部分嫁的也都是书香世家,自然借一些书不成问题。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今后贾兰在国子监读书的话,别的不说藏书绝对不会少。

这国子监的藏书,估计仅次于皇宫藏书阁。

交代完贾兰之后赵镇就离开了国子监。

京营重建,御林军重建都要赵镇花心思。

得益于现在的户部尚书是林如海,有着户部的物资调配,赵镇倒是轻松了许多。

.....

“参见王爷。”

天策府,随着赵镇到来之后,全场武将勋贵全部站起身恭敬行礼。

大朝会已经结束,这些武将却要来上第二场朝会,那就是天策府的会议。

左边是开国一脉,右边的话则是秦国一脉。

赵镇麾下崛起的那些勋贵被称之为秦国一脉,因为他们是赵镇秦国公时期崛起的,都是出自显圣军以及梅山军。

是赵镇最忠诚的手下,不过也给了开国勋贵们极大的压力。

因为不得不承认,这些秦国一脉都是能征善战之辈,随便一个拿出来都可以称一声古之项羽。

“好了,今日叫尔等前来,是想商议一下京营与御林军重建的事情。”

赵镇的身边还有林如海,重建军队自然要户部出钱出物资。

而赵镇兼任兵部尚书,因此倒是不用兵部的人到来了。

当然赵镇嫌麻烦,如今兵部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两位兵部侍郎做主,大事交给赵镇决定。

两个兵部侍郎是乾元帝的心腹,保证了不会架空赵镇。

最终通过一番激烈的交流,京营与御林军重建定了下来。

以往的那些吃空饷行为,赵镇自然是不允许的。

京营数量裁减了一些,最终选定了二十万。

其中十万骑兵,十万步兵。

如果组成的话,其战力会比之前的京营强大数倍。

而御林军的话,赵镇最终决定将梅山军整编成为御林军。

梅山军是赵镇麾下的步兵,也都是得到他血液恩赐的士兵。

每一个都有绝世猛将之勇武,上万梅山军爆发出来的战力甚至可以堪比十几万大军。

因此这御林军就一万为数足矣。

京营不会得到赵镇的鲜血赐予,将来哪怕是京营出了问题,二十万京营也不可能破开有一万梅山军守护的皇宫。

至于其中的职位以及将领安排,牛继宗等人早就盯着了,眼巴巴的看着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