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抖音通古代,古人彻底疯狂! > 第51章 千古人镜,诤臣魏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章 千古人镜,诤臣魏征!

【历史十大文臣第七名,千古人镜魏征!】

“果然是魏征这老小子!”

唐太宗李世民捂脸叹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魏征,字玄成,唐朝初年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直言进谏、刚正不阿着称。】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辅臣,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天幕讲到我了?”

郑国公魏征颇感意外,自己怎么会上榜了呢?

论治国贡献不如房玄龄,论朝堂影响力不如长孙无忌,怎么是他上榜了?

“又是一个诤臣!”

秦始皇嬴政扬起眉毛,这后世王朝能够国祚绵长,难道是因为这些敢直言进谏的诤臣?

而自己的大秦二世而亡,是因为自己身边没有劝谏的忠臣?

“全是一帮谄媚之辈!”

秦始皇越想越觉得是因为这个可能,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魏征出身寒微,早年经历隋末乱世,曾效力于瓦岗军李密和太子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唐太宗心胸开阔,能容人之量,在这点上,朕不如他!”

汉武帝刘彻看到这里,心生感慨。

李世民胆子真大,敌人的心腹,只要有才能,他也都敢用。

【魏征以敢于直谏闻名,一生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治国方略、民生、吏治、帝王修身等。】

【经典谏言包括《谏太宗十思疏》,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醒唐太宗慎终如始。】

“哼!朕身为千古一帝,还用得着他提醒与劝谏?”

“要不是看他忠心耿耿,没有拉帮结派同世家门阀同流合污,朕早就罢免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些傲娇地说道,朕都这么完美了,还需要别人来挑毛病?

【魏征的谏言绝非温和劝诫,而是以近乎“冒犯”的姿态直指帝王过失,其谏诤特点鲜明。】

【玄武门之变后,面对李世民的质问“为何离间我兄弟”,他直言:“若太子早听我言,岂有今日之祸?”此言既坦荡又暗含锋芒,反令李世民折服?】

【唐太宗欲封禅泰山炫耀功绩,魏征以“国力未盈、民生未安”力阻。】

【唐太宗宠爱长孙皇后之女长乐公主,欲破格厚赐嫁妆,魏征以“不合礼制”谏止,甚至搬出汉明帝嫁女典故,迫使太宗让步。】

【他主持编修《隋书》时,刻意凸显隋炀帝刚愎拒谏之祸,实为警示唐太宗“勿重蹈覆辙”。史书笔锋,亦成谏言利器。】

隋文帝杨坚看到这里,起身一脚踹在跪伏在地的杨广脑门上,怒不可遏地说道:“你这个孽畜!”

“朕倒是要看看,你以后都造了什么孽!”

趴在地上瑟瑟发抖的杨广,在心中把天幕骂了八百遍。

天幕害我啊!

【魏征并非一味强硬,其谏术充满政治智慧。】

【他常趁太宗心情愉悦时进言,如《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盛世初显之际,以“居安思危”敲响警钟,既切中时弊又不显苛责。】

“可恨!每当朕心情刚好的时候,魏征这老货就跳出败坏朕的心情!”

唐太宗李世民一掌拍在桌案上,胸口剧烈起伏,真的生气了。

【魏征在谏言中,多引经据典,将批评包裹于历史教训中。】

【比如借“荀悦论君道”暗讽太宗渐生骄矜,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警示民生之重。】

【魏征主动将自己定位为“逆鳞之臣”,甚至对唐太宗坦言:“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既表明立场,又给太宗留足明君台阶。】

【正是因为魏征的谏言,帮助唐太宗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过失,塑造了开明的政治风气,为贞观盛世奠定了基础。】

“这魏征真不简单!既不伤皇帝的颜面,也把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汉光武帝刘秀点头赞扬,对魏征的种种劝谏手段表示欣赏。

【魏征为官期间,主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提倡广开言路、轻徭薄赋、节俭务实。】

【参与修订《唐律》,推动法律宽简,强调“德主刑辅”。】

【他主持编修《隋书》《群书治要》,总结前朝兴亡教训,为贞观之治提供历史借鉴。】

“天幕如此吹捧魏征,实在是令我等颜面尽失啊!”

赵国公长孙无忌一边喝茶,一边对令狐德棻等几位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说道。

“哎,赵国公此言差矣!”

“赵国公必然会上榜的!”

“连魏征这个茅坑里的臭石头都能上榜,赵国公自然会上榜!”

一群人纷纷出言,对长孙无忌极尽吹捧,使得后者脸上露出来满意的笑容。

【在这里,咱们来说个关于魏征和李世民的轶事。】

【唐太宗曾得一只鹞鹰,正玩耍时见魏征走来,匆忙藏于怀中,魏征故意拖延奏事,鹞鹰竟被闷死。】

“噗!”

唐太宗李世民一口热茶喷出,整个人都不好了。

“是谁把这件事情传出去的?!别让朕知道是谁!”

李世民脸色涨红,身为皇帝竟然害怕诤臣的劝谏,这传出去不得被秦始皇和汉武帝当笑话?

“这唐太宗竟然畏惧魏征至此?”

秦始皇嬴政解地摇摇头,他实在不能理解。

看着不顺眼,杀了就是!

何必留着折磨自己?

【魏征经常当众驳斥唐太宗,唐太宗曾怒言“杀此田舍汉”,但最终仍采纳其建议。】

“这才是李世民为什么能排在朕头上的原因!”

汉武帝刘彻大悟,原来他真的输的不冤。

能容忍这样一个臣子处处和自己作对,最起码他刘彻办不到!

【魏征被视为谏臣的标杆,其“犯颜直谏”的精神被历代称颂,成为儒家理想中臣子的典范。】

【魏征的直言进谏与唐太宗的虚怀纳谏,共同成就了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段佳话。】

【若无唐太宗的政治胸襟,魏征或早已成为“比干第二”。后世帝王多赞魏征而难容当代魏征,恰显其不可复制性。】

“唉!若我也能遇到唐太宗这样的皇帝,此生无憾矣!”

天幕下,海瑞深深地感叹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时也,命也!

【历史十大文臣,第七名魏征盘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