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靠系统,登顶学霸巅峰 > 第180章 三小时畅谈,叶灼展现社交智慧获大佬称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三小时畅谈,叶灼展现社交智慧获大佬称赞!

面对两位大佬的“争抢”,叶灼不慌不忙地喝了口茶。

“林校长,李院士,”他放下茶杯,语气平静,“我非常感谢二位对我的厚爱。不过,我认为教育和科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

两位大佬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

叶灼转向李院士:“李老师,您的核聚变研究确实让我非常向往。我一直认为,能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后他又看向林校长:“而清华的跨学科教育理念,正是培养解决这类复杂问题人才的摇篮。”

叶灼巧妙地将话题从个人选择引向了更宏观的教育与科研结合问题,成功化解了尴尬局面。

他侃侃而谈,时而谈及前沿理论,时而探讨教育理念,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见识和思考深度。

两位大佬逐渐从“争抢”状态转为了积极交流,不时点头赞同叶灼的观点。

三小时的谈话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临别时,林校长主动掏出名片递给李院士:“老李,听了今天的讨论,我觉得我们两家可以考虑在能源领域展开更紧密的合作。”

李院士接过名片,也递上自己的:“正有此意。清华的工程实力配合我们的理论研究,或许能加速核聚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多年的老友重逢。

叶灼站在一旁,看着两位大佬交换联系方式,相谈甚欢,心中不禁有些自豪。

李院士拍了拍叶灼的肩膀:“年轻人,你今天不仅展示了过人的学术才华,更展现了非凡的社交智慧。这点比单纯的知识更加难得。”

林校长也赞同地点点头:“叶同学确实不简单。老李,不管这孩子最后去哪里,我们都应该共同培养他。”

叶灼谦虚地低下头:“两位老师过奖了,我还有很多需要向您们学习的地方。”

回程的车上,林校长看起来心情不错。

“叶同学,今天多亏了你。我和李院士虽然认识多年,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关系一直不冷不热。”

叶灼好奇地问:“是什么原因呢?”

林校长笑了笑:“学术理念之争吧。他主张纯理论研究优先,我则认为应用转化同样重要。多年来,我们各自带领的团队一直是竞争关系。”

“但今天因为你,我们都意识到两种思路可以结合,优势互补。这对推动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叶灼若有所思:“所以我无意中当了一回‘红娘’?”

林校长哈哈大笑:“可以这么说。你看,你还没正式进入大学,就已经开始促进学术界的融合了。”

车子平稳行驶,窗外的霓虹闪烁,叶灼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他突然意识到,系统给他的能力,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连接不同的人和思想。

回到家后,叶灼刚关上房门,系统提示音便响了起来。

【叮!】

【任务完成:成功协调多方社交关系】

【奖励1:社交协调能力+45,公众演讲能力+25】

【奖励2:人际关系网络拓展(学术圈LV.1→LV.2)】

【解锁特殊技能:共情沟通(提高75%沟通效率,35%几率直接说服对方)】

【特别提示:你已经开始在高层学术圈建立影响力,继续努力!】

两声急促的门铃声打破了叶灼家的宁静。

叶灼从量子力学的计算中抬起头,轻轻叹了口气。

门铃又响了,这次显得有些不耐烦。

“来了来了!”他快步走到门前,拉开房门。

门外站着一个快递员,手里捧着两个尺寸几乎一模一样的信封。

“叶灼是吧?两个国际快递,签收一下。”快递员递过来电子签名板。

叶灼挑了挑眉,这两天他可没网购任何东西。

他低头看了眼快递单,发件人那栏赫然写着“Nature Editorial office”和“Science publication department”。

这两个名字让他瞬间瞪大了眼睛。

叶灼迫不及待地回到书房,小心翼翼地拆开两个信封。

第一封信头上印着《自然》杂志的标志,信纸质地高级,触感细腻。

“尊敬的叶灼先生,基于您在核聚变理论方面的独特见解,《自然》杂志特邀您......”

他的手微微颤抖,视线快速扫过整封信。

...。邀请他撰写关于可控核聚变最新突破的特约论文!

叶灼深吸一口气,又拆开第二封来自《科学》杂志的信。

“.....。希望您能为我们的‘前沿观点’专栏撰写评论文章......”

两份来自世界顶级科学期刊的邀请函,摆在一个高考生面前。

这画面,怎么看都有些魔幻现实主义。

叶灼坐在书桌前,反复阅读着两封邀请函。

《自然》希望他撰写一篇关于托卡马克装置最新进展的特约论文,篇幅限制在8000字以内。

《科学》则邀请他为“前沿观点”专栏撰写一篇评论,分析当前核聚变研究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两家期刊的邀稿截止日期都在下个月中旬,稿酬数字让叶灼也不禁咂舌。

“这都是因为那篇发在物理论坛上的帖子吗......”叶灼喃喃自语。

三个月前,他在一个物理爱好者论坛上发表了对ItER项目的一些思考。

没想到这个随手发的帖子,竟然引来了学界大佬们的关注,甚至传到了这两大期刊编辑部的耳中。

就在这时,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叮!】

【重要成就解锁:国际学术认可最高殊荣】

【提示:这是绝大多数专业物理学家一生都难以获得的机会】

【建议:合理回应,平衡学生身份与学者认可】

【任务:处理国际顶刊邀约,建立学术形象】

【注意: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国际学术声誉的建立】

叶灼看着系统提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从一个勉强及格的学渣,到被国际顶级期刊争相邀稿,这种转变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让人难以置信。

这让他想起了三年前绑定系统的那个夜晚......

如今,系统带给他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