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靠系统,登顶学霸巅峰 > 第174章 中科院深夜研讨叶灼作文,核聚变理论引震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4章 中科院深夜研讨叶灼作文,核聚变理论引震撼!

晚上十点,中科院物理所三楼会议室内灯火通明。

十几位头发花白的专家学者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散落着打印出来的作文复印件,每一页上都布满了各色标注和批注。

“我已经看了三遍了,仍然难以置信!”核物理学专家李明山教授推了推眼镜,“这里提出的磁场约束新方法,居然规避了我们研究了二十年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问题!”

“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在这里......”量子物理学家张教授指着第五页的一组公式,“完全独立地推导出了一套类似于ItER托卡马克装置的理论基础,但优化了能源输入比!”

“而且全是手写的......”一位年轻研究员小声补充道,似乎这一点比内容本身更令人震惊。

会议室内,气氛既凝重又兴奋。这群平日里冷静理性的科学家,此刻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激动不已。

中科院计算中心,几台超级计算机同时运转,散发出的热量让整个机房温度升高了三度。

“再算一次!”林院士紧盯着屏幕,“我要绝对确定这个理论是否成立!”

七十二岁的林院士是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从深夜到凌晨四点,他已经亲自验算了作文中的核心公式七遍。

“老林,结果出来了......”旁边的助手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理论模型在计算机模拟中显示可行性达到87.6%!”

“不可思议......”林院士喃喃自语,“一个高中生,提出的理论竟然在数学上是自洽的......”

与此同时,另外两位院士带领的团队也完成了对作文其他部分的验证。结果令所有人震惊——这篇作文中90%以上的理论推导和数学模型在现有科学框架下是成立的!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院士甚至激动地拍着桌子:“我从事核物理研究六十年,没见过这么有灵性的理论构想!”

叶灼正在家中悠闲地打着游戏,突然眼前闪过一道蓝光。

【叮!】

【检测到:学术成果被高等研究机构关注】

【评估:你的核聚变理论引发学术震动】

【奖励:学术影响力+15,理论物理天赋+10】

【新能力激活:学术演讲(提升70%专业说服力与表达精确度)】

【注意:社会关注度迅速扩大,媒体报道即将爆发】

叶灼微微一笑,手上的游戏操作丝毫不乱。

“看来我那篇临时起意的作文被重视了啊......”

他并不知道自己随手写的高考作文已经在学术界掀起了多大的波澜。当时他只是觉得普通的作文题目太无聊,索性把系统灌输给他的一些前沿物理知识整合起来,写了篇“硬核”科幻文。

没想到这一写,竟然意外击中了当代物理学界的痛点。

“好家伙,不会真被当真了吧......”叶灼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容,继续专心打着他的游戏。

“我不相信!”

钱老拍案而起,这位已有八十五高龄的物理学泰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此刻却像个固执的老顽童。

“不可能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写出来的!这里面的量子场论运用,至少是博士后水平!”

会议室里,其他专家面面相觑。之前已经确认过三遍,这确实是一份高考作文,作者确实是一名叫叶灼的高三学生。

“钱老,我理解您的怀疑。”林院士温和地说,“但我们已经查实了,这个叶灼同学确实今年刚参加高考,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学术论文......”

“荒谬!”钱老依然激动,“这里的推导思路,明显受到了最新量子纠缠研究的启发。而那篇论文是上个月才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个高中生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理解并应用?”

“除非......”他突然停住,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除非这孩子是个真正的天才!”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思考着这个可能性——他们是否真的遇到了一个科学奇才?

凌晨五点,经过整整一夜的讨论和论证,专家组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孙教授站在白板前,总结着会议成果:

“经过全面分析,我们一致认为:

第二,文中75%的理论推导在现有科学框架下是成立的,其中38%的内容甚至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第三,虽然文章中有约20%的内容存在理论瑕疵或技术上的不可行性,但考虑到作者是一名高中生,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成就。”

孙所长转过身,目光严肃地扫过房间内的每一位专家:

“因此,我提议正式邀请叶灼同学在高考后来我所交流,并考虑为他提供特殊的科研培养计划。大家意见如何?”

会议室内响起了一片赞同的掌声——这在通常严肃理性的学术会议上极为罕见。

“文件准备好了吗?”孙所长边走边问着秘书。

“已经准备好了,按照您的指示,特别邀请函已经打印出来,盖了公章。”年轻的女秘书小跑着跟上所长的步伐,“还有,教育部那边也来电话确认了,他们完全支持我们的安排。”

孙所长满意地点点头。

为了一个高中生,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几乎动用了所有行政资源,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效率纪录。特别邀请函不仅由所长亲自签名,还附带了一份非常罕见的“预录取通知”——承诺无论高考成绩如何,物理所都愿意为叶灼提供直接保送研究生的机会。

“对了,”孙所长突然停下脚步,“那个EASt装置的参观申请批下来了吗?”

秘书露出一丝犹豫:“这个.....。需要核工业集团那边的特别批准,正在加急处理......”

“不行!”孙所长难得地提高了声音,“就告诉他们,我个人担保!必须让这孩子看到我们最先进的托卡马克装置!”

一旁的林院士悄悄笑了:“老孙,你这是要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啊?就不怕国家机密泄露?”

“老林,你不明白!”孙所长神情严肃,“天才需要见到更广阔的世界!我宁可冒险,也不能让这样的苗子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