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修炼体系里,炼气期就是疏通疏通身体内的气息,筑基期是打基础的时期,缔结金丹则是修炼有成了····修炼出了个金丹,有成。
再从金丹里孵出一个人,就是元婴····大致跟母鸡下蛋再孵出小鸡差不多。
虽然天地玄妙,但万法不离其宗。
韩老道如今是金丹高人了,自有高人风范,理都懒得理祈生这样的筑基期小辈,接过装人参的盒子打开,细细鉴定了一番。果然是专家,很快得出了结论:“这是一株有一百三十多年的野生人参,离土已经有十来年了,保存的不是太好,流失了不少药力,有些干枯了。”
祈生道长微微有些尴尬,笑说:“韩师叔真是慧眼如炬,佩服佩服····来前不知道韩师叔在家,没有特意准备礼物,失礼了。
正好这次云游还得到了一件东西,无法确定其价值,正好借韩师叔慧眼一顾。”
他又从包里取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颗珠子,跟贾道世得到的那颗海妖内丹差不多,但要明亮很多。
韩老道拿起这颗珠子打量了好一会,说:“这应该是一颗夜明珠,亮度也不是很亮的夜明珠,属于某些海兽的内丹·····”
祈生忙说:“既然韩师叔认得此物,就送给韩师叔做个见面礼····”
“不要不要,这玩意一文不值。”
祈生顿时好生尴尬,只是一颗夜明珠的话,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价值不菲,对于修炼者来说也确实一文不值。当个灯泡用不够亮,里面也没有可吸收的天地能量,能干嘛用?
贾道世怕错过宝物,连忙凑过来打量,甚至接过这颗珠子试了试手,里面真没有天地能量····可能已经被人吸空了。祈生也是修炼者,急缺修炼资源的修炼者,真是修炼资源的话,自己用还来不及呢。
只是夜里会发点光的话,还不如纸月亮。
确实没什么用。
“祈生,你也太小气了吧,敢送这么不值钱的东西糊弄我师父?”
“岂敢岂敢····”
祈生怕惹恼了这对师徒,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连忙又在挎包里找,找出一张羊皮,“这次云游,其实是得到了一个友人的召唤,一起去探查了一个前辈洞府····结果历经千辛万苦也没有多大的收获,这张羊皮是真不知道记载了些什么,实在看不懂,正想找人看看。
韩师叔且看一看····”
韩老道接过来一看,是一篇看不懂的古文字,而且残缺了不少。
“看都看不懂,不值钱,不要。”
当成值钱的礼物收过来,就欠下祈生的人情了,宁可不要。
贾道世则对古文很有些兴趣,马上接了过来:“我最近认识了京城名校考古系的教授,他对这样的古文很有研究,有空了我拿去给他翻译翻译。”
祈生大喜:“若是能翻译出来的话,贾师弟一定要让愚兄看一眼。”
“肯定的。”
贾道世随手就塞进了自己的包里去,“坐下来好好聊,都是自己人,有好酒好菜。”
祈生来送礼的,伸手不打送礼人,自然不能怠慢了他。
摆上一桌丰盛的酒菜,坐下来也有四个人。
柳冬冬和贾道世挤一张板凳,四方桌只坐了三面。
人多的时候,柳冬冬基本不说话,相当乖巧。
聊起来,祈生越发卑微了,他师父虽然也是个金丹高人,但在人家有久远传承的灵宝派面前只能算个野道士····也就是散修,追溯不到多大的靠山。
和他们一比,韩老道师徒就是正宗的修道者了。
羡慕不已,越发想要交好贾道世,不定以后有借力之处。
对于一般人来说,师父是很难选择的,完全靠运气,能遇上靠谱的就不错了。
韩老道以前是逃亡者的身份,不怎么敢出门,不敢多说什么,如今回到了昔日的宗门,曾经的那事早已烟消云散,还结丹成功,宗门还很牛逼的样子,状态完全不一样,遇上外人就使劲吹嘘····宣扬宗门,光大宗门。
宗门名声大了,慕名而来的人才自然会多起来,进而能让宗门越来越强大。
此处吹牛绝对有理。
贾道世则是巴不得祈生早点走,也好仔细看看他送过来的那张羊皮····人家历经千辛万苦寻到的宝物,结果落到了他手里,让他知道价值的话····多不好意思。
他不说话,话题就少,这顿饭自然会早点结束。
让他吃饱喝足,美滋滋的走就行了。
客客气气的送走了祈生后,贾道世回来就把那株百年人参送给老道:“师父,孝敬您的。”
“嗯,师父没白疼你。”
这玩意送给韩老道,才算送对了人。
奇奇怪怪的东西送给贾道世,才算送对人。
送礼也得对症下药。
“师父师父,师如父,我肯定得孝敬您。”
“懂就好,算你长大了,不枉费为师把你拉扯大。”
这对师徒的关系,就要比溪松和问泉那对师徒好多了。
老道也美滋滋的····抱着人参的盒子回洞府去了。
贾道世连忙把那张羊皮拿出来,好好琢磨起来:“冬哥,今晚你洗碗。”
“哦。”
柳冬冬也没有拒绝,乖乖去收拾残局,洗了碗,还把地打扫了一圈,把前后门都关了。
然后,还见他在认真中,也没有吵他,只是坐在他旁边等着他,等着等着靠在他怀里睡着了。
相当聪明了,男人在认真做事的时候,绝不打扰,更不无理取闹。
这张羊皮有些历史了,文字是用木炭之类东西写上去的,有些字已经模糊的看不清,使用的文字在李教授的笔记本里就有类似的,想要琢磨明白····有些难度。
大致应该是一篇修炼功法,水系的。
研究一晚上,琢磨出来个两三成,还是不断比对笔记本里的拓印文比对出来的。
这两三成还是最初的,越深入越难····好歹算是有点懂。
研究古文,类似的文字越多才越容易琢磨出意思来,但历史上春秋时期那么多国家,各自有文字,想短时间内琢磨明白,实在····需要多读书。
去那些学校的图书馆里找相近或者类似的书籍研究,再反过来琢磨,反反复复····工程量相当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