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借给军部,有借有还,这个理由不管是说服借出去的干部,还是直属营培养花了大力气的陈三右,曾纪兰都觉得可以接受。

“第二个原则,我们营有些班排长技战术水平一般,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也有局限,说白了,新来的四个排的新兵,他们就带不了...这些干部,不适应直属营猛烈膨胀,前途会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这些新战士,很多都是基层骨干的苗子,需要位置让他们尽快成长,借出去的干部,若是到主力团就不一样了,那些俘虏兵没有挑出来的刺头那么难带,说不定是一个机会,军部肯定会晋升他们职务。”

这样做,短时间直属营确实会产生干部空缺,部分干部必须要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但是从长远看,树挪死,人挪活,换个环境,或许对出去的干部也是一种刺激,对人对己,都有极大的好处。

“我想借两个整连给军部...就东北军辎重部队和地方民团转化的四连和五连...干部立刻抽调出来,这些战士,连续参加四场战斗,都有提升副班长和班长的资格,现在就调整,尽可能把民团转化的战士调整到三连...三连的东北军,没什么特长,又不是很勤奋的,全部调到四连和五连去。”

“两个连,营长,你真舍得?”

拉出三百人出去,就是三百个班长,副班长,基本上就能解决军部所有基层骨干的大问题。

直属营一下子缺两个连?

难道又要带新俘虏。

“我让政委,拿两个鄂豫皖子弟的连来换,我要14岁以上的小战士,我不要干部..”

直属营800,东北军士兵占了一半多..

到时候,张少帅被红25军打哭了,中央又有意结交,维持西北和平的局面。

让我们还人..还枪。

哭死。

还不如这时候给吴政委,既能解决红25军的大问题,顺便提出,换两个红军连的小战士回来。

鄂豫皖的子弟,难道不比转化战士香。

早换,早赚,留两三百东北军老兵,数量不多,即便是命令下来,也可以叮嘱战士们西安事变以后回来。

“我们鄂豫皖的小战士在224团都没有能上文化课,识字...这些东北军俘虏转化战士都比他们过得好。”

曾纪兰第一个赞成。

她真是觉得,江向阳无论对干部,战士的培养,训练,伙食或者其他细节上。

比几个主力团做的好。

尤其是对于干部,不遗余力的教,历史,地理,国民党派系,军阀,常见的科学知识,他什么都教..

她也更愿意用更多热情,对待鄂豫皖的老兵。

“我同意,我们吃完饭,连夜商议一个名单出来,然后我们三个,分头找名单上的干部谈话。”

陈七右也对鄂豫皖出来的小战士,充满了感情,听说能换两个连的鄂豫皖子弟,当即表态同意。

两人都没想过,江向阳居然有嫌弃东北军,担心张学良要回去的打算。

果然,一晚上时间,名单上的干部,单独谈话才进行到三分之二。

第二天一早,政委,副军长,联袂而来。

“江向阳,我们军长都急的从病床上下来带兵了,在这山沟沟里躲悠闲,听说日子相当惬意啊。”

“政委,冤枉啊...你也知道,我们营有几个打猎,捕鱼特别厉害的兵,每次弄到点好的,我就想着给首长们送去,然后就挨骂...到后来,不敢送了,我吃着大鱼大肉,想着我们首长还在吃糠咽菜,每顿饭都吃的味同爵蜡。没法子,干脆走远点,眼不见为净...”

这家伙又倒打一耙,吴政委和副军长无语到了极点。

本来想反驳老子难道愿意吃糠咽菜..又感觉跟这小子争辩,太跌份。

炮营,独立团的干部跟着哄笑起来。

政委,副军长耐着性子一边听江向阳胡扯,一边看了一个多小时战士们的训练。

终于忍不住,把江向阳叫到一边。

“给我一批班排长,至少二十个...”

“打劫啊,首长,不带这样的,我们营干部奇缺,尤其是政工干部,我还想向首长要老红军,就是开不了口,像这种基本俘虏转化战士担任指导员,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万一上级来人,怕首长也会被追究责任。”

“江向阳,我不是在跟你说笑,二十个基层的班排长,你给也要给,不给也要给,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政委就不信,主力团,手枪团,军部消化转化战士,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

他就不信江向阳会不知道?

昨天还听说韩团长到了军部,他本来想找他,一转眼,人不见了。

搞定224团,军部又出事,到了晚上,他都在处理打架的干部。

天没亮,就来了独立团,直属营的驻地。

“转化战士和红军干部之间的矛盾尖锐,这件事我知道了,可是我们营从回归建制,就只有政委派了一个曾姐姐,大量干部,都是从转化战士中提拔的,他们不胜任,心都操碎了。”

吴政委已经很不耐烦江向阳的抱怨了,刚要开口,江向阳连忙继续说。

“我们营,可以借20个副班长,班长,排长给军部和主力团应急,但是有条件,第一,要首长打借条,第二是化解这次转化战士危机之后,他们愿意申请回来,首长要批准,第三就是他们借出去,副班长要任职班长,班长任职排副排长,排长要任副连长以上。”

能从江向阳手上借干部,显然要比强行调人更好。

从追赶大部队的小支队,到直属连,到直属营。

吴政委非常清楚这支部队跟以往红军主力有很大不同。

这是江向阳从零到一,亲手拉起来的队伍。

战士,干部,对江向阳的信任,是其他部队干部无法比拟的。

江向阳准备借人,他就有能力说服干部,全力配合军部的工作,最大可能发挥个人主动性。

显然要不调动心不甘,情不愿的干部去解决火烧眉毛要强的多。

“我同意了,可以打借条。我警告你江向阳,没给你派政工干部,是军里有难处,不是你拉山头的理由,党的队伍,要听党指挥..我要是发现直属营有山头主义的迹象,别怪我挥泪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