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戏说封神榜 > 第六十八回 首阳山夷齐阻兵(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八回 首阳山夷齐阻兵(下)

第二天,姜子牙带着六十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出了西岐城。武王亲自骑着披甲的马,带着御林军来到十里亭。嘿,就看见各位御弟已经摆好了九龙席,要给武王和姜元帅践行呢。众御弟给武王和姜子牙敬了酒,大家吃喝完毕,就趁着这吉日良辰起兵出发啦。这一天啊,正是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兵的时候号炮一响,那兵威可太雄壮了。啥样呢,有诗为证:

出征的云气把太阳都遮住啦,旌旗在下面隐隐约约,战士们横着戈,骑着战马飞奔。飞剑闪着光,就像紫色的闪电,流星斜斜地挂着,像金色的藜草落下。将军们勇猛得就像画里走出来的,天子的威严更是与众不同。别说这是为了安抚百姓、讨伐有罪的人,从这阵仗就能看出天地可真是公平公正呀。

话说这浩浩荡荡的大军离开了西岐,朝着燕山进发。一路上,三军那叫一个欢欢喜喜,精神头十足。走过了燕山,正朝着首阳山前进呢。大队人马正走着,就瞧见伯夷、叔齐这两位,穿着宽宽的衣衫、大大的袖子,脚蹬麻鞋,腰系丝绦,站在路中间,把大军给拦住了。他俩大声喊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的人马呀?我们要见你们的主将,跟他说几句话。” 有负责侦察的骑兵赶紧跑到中军报告:“启禀元帅,有两位道者想要见千岁和元帅,跟他们答话。” 姜子牙一听,赶紧请武王和自己并排骑马向前。

只见伯夷、叔齐走上前,拱手行礼说:“千岁和子牙公,有礼啦。” 武王和姜子牙微微欠身说:“身上穿着铠甲,不方便下马。二位拦住路,有什么事儿要跟我们说呀?” 伯夷、叔齐问:“今天主公和元帅起兵,这是要去哪儿呀?” 姜子牙说:“纣王这家伙太无道啦,违抗天命,残害老百姓,奴役正直的人,烧死忠诚善良的大臣,生活荒淫无度。老百姓无辜受苦,都向上天哭诉,他的恶行那是尽人皆知。我们先王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光辉照耀四方,在西土那是声名远扬。先王领了上天的威严,只是大业还没完成就去世了。现在我们西周受到各方拥护,所以我才要恭敬地执行上天对纣王的惩罚。如今天下诸侯一条心,都在孟津会合。我们士气高涨,要打到纣王的地盘,把那凶残的家伙拿下,动用武力讨伐他,也算是给成汤的江山增光。这实在是我不得已才这么做呀。”

伯夷、叔齐说:“我们听说‘儿子不能说父亲的过错,臣子不能宣扬君主的恶行’。所以父亲要有能直言劝谏的儿子,君主也要有能直言的臣子。只听说过用德行去感化君主,没听说过以下犯上、去讨伐君主的。现在纣王是君主,就算他德行不好,你们为啥不倾尽全城的力量去劝谏,尽到臣子的本分,这样也算是忠诚嘛。况且先王一直侍奉殷商,也没听说对成汤有啥不满的呀。我们还听说‘最有德行的人没有不能感化别人的,最仁义的人没有不被人信服的’。要是我们自己有至高的德行和仁义,那纣王再凶残,怎么就不能变成善良的人呢!依我们看,你们应该退守臣子的本分,学习先王侍奉殷商的诚意,守住千古以来君臣的名分,这样不好吗?”

武王听完,拉住缰绳,不说话了。姜子牙说:“二位说的话虽然有道理,我也不是不明白,不过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如今天下的老百姓就像掉进水里、坐在火上一样,痛苦不堪,三纲五常都快没了,四维也崩坏了,上天在发怒,百姓在抱怨,这正是天翻地覆、四海动荡的时候啊。上天怜悯老百姓,老百姓想要什么,上天肯定会依从。况且上天已经命令我们周朝去行动了,如果不顺从天意,那罪过可就大了。而且上天是通过老百姓的眼睛来看,通过老百姓的耳朵来听的。老百姓有什么过错,责任都在我一个人身上。现在我必须得去。要是违背天意不行动,那不是先王有罪,而是我这个晚辈没做好。”

姜子牙身边的将士们都想继续前进,可看见伯夷、叔齐一直说个不停,心里都挺不高兴的。伯夷、叔齐瞧见大家脸色都不好看,而且众人都簇拥着武王和姜子牙要走,他们知道拦不住,就赶紧跑到马前,跪下拉住缰绳,劝谏说:“我们受过先王的养老之恩,一直坚守臣子的气节和道义,今天不得不把心里话说出来。现在大王您虽然用仁义让天下人信服,可父亲去世还没安葬,就拿起武器去打仗,这能叫孝顺吗?臣子去讨伐君主,这能叫忠诚吗?我们就怕天下后世的人会拿这事儿说事儿呀。”

左右的将领们看见伯夷、叔齐跪在马前阻拦,士兵们都没法前进了,气得不行,恨不得举兵把他俩杀了。姜子牙赶紧制止说:“不行,这可是天下的义士啊。” 连忙让左右的人把他俩扶走,大军这才继续前进。后来伯夷、叔齐跑到首阳山,觉得吃周朝的粮食是耻辱,就靠采薇菜过日子,还作了歌,最后坚守气节饿死了。到现在人们说起他俩,还觉得他们的事迹很美好呢。这都是后来的事儿啦,咱们先不说。

且说姜子牙的大军离开了首阳山,继续往前开拔。那场面真是:

腾腾的杀气直冲云霄,一片片征云就像要把大地盖住一样涌过来。

姜子牙的人马走到金鸡岭的时候,发现岭上有一支人马,打着两面大红旗,驻扎在岭上,把大军的路给挡住了。侦察兵跑到军前报告:“启禀元帅,金鸡岭有一支人马拦住了去路,大军没法前进,请您下令定夺。” 姜子牙传令:“安营扎寨。” 然后他升帐坐下,让负责打探消息的士兵去看看:“这是哪儿的人马在这儿挡路呢?”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左右来报告:“有一个将领来挑战啦。” 姜子牙不知道这是什么来头的人马,赶紧传令问:“谁愿意出去会会他?” 左哨先行南宫适站出来,在营帐里大声说:“末将愿意去!” 姜子牙说:“第一次出兵,你可要小心啊。”

南宫适领命上马,炮声 “轰” 的一声响起,他骑着马一下子冲出营前。就看见对面一个将领,头戴幞头,身穿铁甲,骑着黑马,手持长枪。这家伙啥样呢,有段夸赞的话描述:

这位将军就像猛虎一样威风,骑的战马感觉都能腾云驾雾。铁甲闪着耀眼的光,黑色的衣服上绣着龙纹。他有赤诚的胆,一心扶持真正的君主,忠心耿耿保卫圣明的君王。他到西岐来效力,想要跟着大军建功立业。姜子牙遇到的这位将领,就是魏贲啦。

南宫适大声问:“你是哪儿来的无名小卒,竟敢阻拦西岐的大军?” 魏贲反问:“你又是谁?要去哪儿?” 南宫适回答:“我们元帅奉了天命去征讨成汤,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阻拦我们的大队人马!” 说完大喝一声,挥刀就砍。魏贲也举枪迎面招架。两匹马交错,刀枪并举,这两人就这么打了三十回合。南宫适被魏贲打得是汗流浃背,心里暗暗叫苦:“刚出兵就碰到这么厉害的大将,要是我就这么败回大营,元帅肯定要责怪我。” 南宫适这么一分神,没防备魏贲大喝一声,一下子抓住南宫适的袍带,把他生擒到了自己马上。魏贲说:“我不杀你,你赶紧回去请姜元帅出来跟我相见。” 说完又把南宫适放回了大营。

军政官跑到中军报告:“南宫适听令。” 姜子牙传令:“让他进来。” 南宫适走进营帐,把自己 “被生擒又放回来,请元帅定夺” 这事儿说了一遍。姜子牙一听,气得大骂:“六十万大军,你可是左哨的首领官,刚一出兵就先挫了我们的锐气,你还有脸来见我?” 他喝令左右:“把他拉出去,在辕门斩首,然后来报告!” 左右的人立刻把南宫适推出了辕门。

魏贲骑在马上,看见要斩南宫适,就在马上大喊:“刀下留人!只要请姜元帅出来相见,我有重要机密跟他商量!” 军政官又跑到营帐里报告:“启禀老爷,那个人在辕门外喊‘刀下留人,请元帅答话,说有重要机密商量’。” 姜子牙大骂:“这家伙,抓了我的将领不杀,反倒放回来,现在又在辕门求饶!赶紧传令,摆好队伍,出营!” 炮声响起,大红宝纛旗随风飘扬,就看见辕门下一对对都是穿着红袍、披着金甲的将士,那叫一个威猛。先行官骑着玉麒麟,浑身散发着腾腾杀气;哪吒踩着风火轮,眉宇间透着一股傲气;雷震子蓝脸红发,手里拿着黄金棍;韦护捧着降魔杵,他们身上都闪着一片片云光。这真是:

头盔多得像山,铠甲多得像海,太威武啦,就像一群天神滚滚而出。

话说姜子牙坐在四不相上,问:“你是什么人,要见我有什么事?” 魏贲看见姜子牙威风凛凛,士兵们装备精良,知道这是兴旺发达的兆头,赶紧从马上滚下来,趴在路边拜倒,说:“末将听说元帅带着天兵去讨伐纣王,特地来您的麾下,想要效点犬马之劳,在史书上留个功名。之前没见到元帅,不知道您的真实情况,所以不敢贸然进营。今天一看,元帅的士兵精锐,军威森严,礼仪又隆重,就知道您不光靠军威,更靠仁德服人。末将愿意跟着您,一起去讨伐那个独夫民贼,好发泄一下人和神的愤怒呀。” 姜子牙听了,就传令让他进营。

魏贲进了营帐,又拜倒在地说:“末将从小练习枪马功夫,一直没遇到明主,今天遇到了明君和元帅,我这几年的功夫可算没白费。” 姜子牙听了可高兴了。魏贲又跪着说:“启禀元帅,虽然南宫将军一时失利,还望元帅可怜他,赦免他的罪过。” 姜子牙说:“南宫适虽然这次失败了,不过得到了魏将军你,反倒是个好兆头。” 传令:“把南宫适放了。” 左右的人就把南宫适放回了营帐。南宫适谢过姜子牙。姜子牙说:“你可是周室的大功臣,又是左哨首领,刚打第一仗就失利,按道理应该斩首。不过因为魏贲归降了我们,这算是先凶后吉。虽然这样,你得把左哨先行的印信交给魏贲,你就留在营里听候差遣吧。” 于是马上就让魏贲补上了左哨先行的职位。当时南宫适就把印信交出去了。姜子牙传令,大军继续出发。这事儿就先不说啦。

且说因为张山阵亡了,消息飞速报到了汜水关,韩荣已经知道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就写了奏章送到朝歌。那天微子看到奏章,知道张山死了,洪锦又归降了周朝,赶紧抱着奏章进了内庭,去见纣王,把张山为国牺牲的事儿详细奏明。纣王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姬发这么张狂,都到这种地步了!” 赶紧传下旨意,敲响钟鼓,登上大殿。百官都来朝贺。

纣王说:“现在姬发太嚣张了,各位大臣有什么好办法能除掉西土这个大麻烦呢?” 话还没说完,班列里就站出一个中大夫飞廉,他趴在地上启奏说:“姜尚是昆仑山那边学道术的,不是普通的军队能围剿的。陛下应该下诏书,得派孔宣当将领。他精通五行道术,说不定能抓住那些反叛的人,把西土的事儿给平定了。” 纣王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批准了这个建议,派使者拿着诏书前往三山关。一路上没什么波折。这真是:

使者骑着马,像飞一样把檄文送到,就像九重天上的丹诏被凤凰叼来啦。

话说使者到了三山关,传令:“接旨意。” 孔宣把使者接到殿上。钦差官打开诏书宣读。孔宣赶紧跪下听着:

“诏书说:天子有征伐的权力,将帅在外有独立行事的托付。现在西岐的姬发太张狂了,多次挫败朝廷的军队,罪不可赦。你孔宣,智谋和法术都厉害,从古到今都少见,绝对能当大将。所以特地派使者给你送来斧、钺、旌旗,让你专门负责这次征伐。你一定要抓住为首的恶人,剿灭那些妖人,永远肃清西土。你的功劳那可是对国家有大贡献,朕也跟着光荣。朕绝对不会吝啬土地的封赏,来奖励有功之人。你可要好好干啊!特此下这道诏书。”

孔宣拜谢了旨意,打发使者回朝歌,然后连夜扎营,整顿人马,一共有十万大军。当天就祭拜了宝纛旗,离开了三山关。一路上白天赶路,晚上休息,饿了就吃,渴了就喝。这一路走下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一天,侦察兵跑到中军报告:“汜水关的韩荣来迎接元帅啦。” 孔宣传令:“请他进来。” 韩荣到了中军,躬身行礼说:“元帅,您这次来晚啦。” 孔宣问:“怎么就晚了?” 韩荣说:“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现在人马都已经开出西岐了。” 孔宣不屑地说:“就凭姜子牙,他能有什么本事!我这次去,肯定把姬发君臣都抓起来,押解到朝歌。” 说完吩咐:“赶紧开关,催动大军,朝着西岐的大道前进。”

没过几天,孔宣的大军就到了金鸡岭。侦察兵跑来报告:“金鸡岭下,周兵已经到啦,请元帅下令定夺。” 孔宣传令:“把大营驻扎在岭上,挡住周兵。” 这两边到底谁胜谁负呢,咱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