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风微凉,苏锦绣站在宫殿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勾勒着农医改革的宏伟蓝图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娘娘!大事不好了!\"巧儿面色惨白地冲了进来,\"南郊、东郊和西郊的粮仓同时起火了!\"

苏锦绣心头一震,突然想起空间预警系统曾显示这几处地方有异常活动,却被叛乱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她立刻披上外衣,快步走向门外:\"立即去御书房禀报陛下,我先赶往南郊粮仓。\"

\"娘娘,您别去!那边火势太大,而且可能还有残余叛军埋伏!\"巧儿拦住她。

\"越是这样越要去。\"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速派人召集王太医和赵明远,让他们带着我之前准备的防火药剂立即赶往东郊和西郊粮仓。\"

不顾众人劝阻,苏锦绣带着几名心腹迅速赶往南郊。远远望去,粮仓方向的天空被火光染成了血红色,浓烟滚滚直上云霄。

粮仓四周一片混乱,官兵们正忙着组织百姓传水灭火,却似乎收效甚微。粮草在大火中发出令人心碎的噼啪声,空气中弥漫着焦糊的气味。

\"这是人为的!\"苏锦绣走近察看后立即判断,\"火势起得太快,而且多处同时起火,分明有人事先做了安排。\"

一名驻守粮仓的守卫惊慌地报告:\"起火前,有几名身着黑衣的人趁乱混入粮仓,不知洒了什么东西就迅速离开了。不久后,火势就蔓延开来,怎么浇水都扑不灭!\"

\"油火!\"苏锦绣面色一沉,从腰间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我研制的灭火药粉,可以扑灭油火。立即按我的指示行动!\"

她指挥着众人将药粉按特定比例兑水,然后从火势较小的地方开始扑救。药粉遇水后发出嘶嘶声,竟真的将顽固的火焰一点点压制下来。

足足忙碌了两个时辰,南郊粮仓的大火终于被控制住,但损失已经不小——至少三分之一的粮食付之一炬。

\"查清楚为何这么多官兵都没能及时发现异常?\"苏锦绣面色阴沉地询问负责粮仓的官员。

那官员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回、回娘娘,最近因为叛乱的事,不少守卫被调去增援,粮仓的防守确实有所松懈...\"

正说话间,一名信使急匆匆赶来:\"娘娘,东郊和西郊的火势也已控制,但损失同样不小。更糟的是,有消息传出,说是朝廷故意纵火,以便哄抬粮价,中饱私囊!\"

苏锦绣眉头紧锁:\"这是有人在背后操控舆论!立即派人辟谣,同时加派人手守卫剩余粮仓。\"

回到宫中,萧承煜已经在御书房等候。看到苏锦绣满身烟尘的样子,他心疼地上前扶住她:\"你不该亲自去的。\"

\"不去不行。\"苏锦绣摇头,严肃地汇报道,\"陛下,这次火灾绝非偶然。同时间三处粮仓起火,手法一致,明显是有组织的行动。\"

\"朕已经派人彻查此事。\"萧承煜面色沉重,\"刚才兵部和户部已经来报,全京共有五处粮仓被烧,损失近四成储粮。而更麻烦的是,这个消息一传出,城中米行的粮价已经翻了一倍!\"

苏锦绣闻言心头一紧:\"这正是对方想要的结果——制造粮荒,引发民变。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稳定粮价。\"

\"朕已下令禁止哄抬物价,违者重罚。\"萧承煜沉声道,\"但治标不治本。\"

\"臣妾有一策。\"苏锦绣沉思片刻后说道,\"首先,我们需要开仓赈济,确保百姓基本温饱;其次,从我之前储备的空间农场调集良种,迅速在近郊开垦农田,争取早日增产;第三,派专人前往周边州县调运粮食,暂时缓解京城压力。\"

萧承煜点头表示赞同:\"就按你说的办。朕再增派禁军保护剩余粮仓,防止再生事端。\"

次日清晨,苏锦绣刚准备前往受灾粮仓查看善后情况,周伯匆匆赶来:\"娘娘,城中已经有米行被百姓抢空了!东城更有不少流言,说是朝廷将粮食卖给了外国,故意饿死百姓!\"

\"荒谬!\"苏锦绣怒斥道,随即冷静下来,\"这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立即召集我们的人,在各个街头巷尾辟谣,同时今日就开始赈济,让百姓亲眼看到朝廷是真心实意救助的。\"

周伯领命而去。不多时,巧儿又急匆匆赶来:\"娘娘,东郊的赵员外和西城的钱商人派人来求见,说是愿意捐出家中所存粮食,助朝廷度过难关。\"

苏锦绣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消息。立即宣他们进来。\"

见过两位商人后,苏锦绣了解到,他们都是之前受益于她推广的农业新法,家中积存了不少粮食,愿意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朝廷,帮助稳定粮价。

\"真是雪中送炭。\"苏锦绣由衷感谢,随即命人拟旨,表彰这两位仁义商人,并鼓励更多有余粮的家庭和商户效仿。

午后,她亲自前往东城赈济点视察。排队领取救济粮的百姓队伍蜿蜒数里,许多人面色憔悴,眼中透着惊恐和不安。

\"各位乡亲请放心,朝廷绝不会让大家挨饿。\"苏锦绣亲自安抚百姓,\"这次粮仓失火是有人蓄意破坏,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对朝廷失去信心。请大家不要轻信谣言,朝廷已经在调集粮食,很快就能恢复供应。\"

她的真诚打动了不少百姓,现场气氛渐渐缓和下来。然而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有毒!救济粮有毒!我弟弟吃了就倒下了!\"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人开始推搡,有人扔掉已领到的粮食,场面一度混乱。

\"肃静!\"苏锦绣高声喝道,随即走向那个喊叫的妇人,\"带我去看看你弟弟。\"

那妇人似乎没想到苏锦绣会这么直接,一时有些慌乱:\"就、就在前面的巷子里...\"

苏锦绣带着王太医跟随妇人来到一处破旧的院落。院中躺着一个年轻男子,面色发青,口吐白沫,看起来确实中毒了。

王太医上前诊断片刻后,眉头紧锁:\"中的是'断肠草'之毒,且毒性已深,怕是...\"

不等他说完,苏锦绣已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给他服下。\"

王太医依言将药喂给男子。片刻后,那男子竟慢慢停止了抽搐,呼吸也逐渐平稳下来。

\"断肠草毒性猛烈,发作迅速。\"苏锦绣转向那惊魂未定的妇人,眼神犀利,\"如果真是吃了救济粮中毒,你弟弟早就没命了,不可能撑到现在。而且你是怎么认出是断肠草毒的?这种毒药寻常百姓根本接触不到!\"

妇人脸色一变,转身就要逃跑,却被早已布置好的侍卫拦下。

经过一番严厉审问,她终于招供:自己是受人指使,故意在赈济点制造混乱,意图破坏朝廷救灾形象。而她弟弟则是服用了特制的药物,故意装出中毒症状。

\"幕后主使是谁?\"苏锦绣厉声问道。

\"是、是一位穿着富贵的夫人,自称是礼部尚书的夫人...\"妇人战战兢兢地回答。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道冷光:礼部尚书一直是太后的心腹,此事果然与太后余党有关!

回宫后,她立即将此事禀报给萧承煜。萧承煜闻言大怒,立即下令彻查礼部尚书与此事的关联。

\"不能操之过急。\"苏锦绣提醒道,\"眼下稳定粮价、安抚民心更为重要。臣妾建议,一方面加派人手保护赈济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尽快落实调粮和增产计划。\"

萧承煜赞同地点点头:\"就依你所言。不过朕已经忍无可忍,必要时不惜大开杀戒,也要铲除这些残余毒瘤!\"

接下来的日子,苏锦绣几乎彻夜不眠,一边组织赈济,一边调度粮食供应。同时,她还派人从空间农场中取出储备的良种,在京郊迅速开垦出一大片农田,种上了特殊处理过的速生水稻。

\"这种水稻从种下到收获只需六十天,而且产量是普通水稻的三倍。\"她向前来视察的萧承煜介绍,\"两个月后,我们就能收获第一批新粮,缓解当前压力。\"

萧承煜看着眼前生机盎然的禾苗,眼中闪烁着惊叹:\"有你在,大衍何愁不兴盛!\"

然而,好消息的同时也有坏消息传来。户部尚书急匆匆入宫报告:\"陛下,各地粮价继续飙升!南方几个州县已经出现了抢粮事件,甚至有粮商被打死的案例。更严重的是,有流言说今年全国都会歉收,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萧承煜面色阴沉:\"这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苏锦绣沉思片刻:\"臣妾近日正要出京巡视周边农情,不如趁此机会南下,亲自调查这些流言的源头,同时指导当地农户采用新农法,确保今年丰收。\"

萧承煜犹豫了:\"现在局势不稳,你出京恐有危险。\"

\"正因局势不稳,臣妾才必须亲自走一趟。\"苏锦绣坚定地说,\"只有看到确实的希望,百姓才能安心。\"

见她心意已决,萧承煜只得同意,但坚持派遣一队精锐禁军随行保护。

临行前夜,萧承煜亲自来到凤仪宫为她送行。

\"小心为上。\"他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担忧,\"有任何危险立即派人回报,朕会立刻派兵增援。\"

苏锦绣微微一笑:\"陛下放心,臣妾自有分寸。\"

次日清晨,她带着巧儿、王太医和一队精锐护卫,启程南下。车队刚出京城,周伯就骑马赶来:\"娘娘,刚接到消息,南方连阳五日,水稻长势极好,根本不存在歉收的可能。那些流言显然是有人刻意散布!\"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查清这些流言的源头。\"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次粮食危机绝不简单,背后必然另有图谋。\"

马车缓缓驶向远方,苏锦绣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京城轮廓,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找出幕后黑手,彻底粉碎这场针对朝廷的阴谋,同时借机推广新农法,一举解决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