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风看着裴铭那副见了鬼的表情,只是淡淡一笑。

“有些事情,见得多了,想得多了,自然就通了。”

他没有过多解释,这种超越时代的知识,根本无法解释清楚。

“裴大人,惊叹过后,该办正事了。”

秦风将话题拉回现实,指着院子里忙碌的匠人和那堆积如山的报纸。

“活字印刷,只是手段。”

“这《江南晨报》,才是目的。”

“本王要你,立刻接手这报社的事务。”

“从内容编撰、排版印刷,到发行推广、广告招商,全都由你负责。”

裴铭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脸上重新燃起了斗志。

“殿下放心!”

“此等利国利民,又能……赚钱的大业,裴铭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现在看明白了,这位秦王殿下,不仅手段狠辣,心思更是深不可测,而且……还特别会搞钱。

陛下有这样的左膀右臂,大雍何愁不兴?

裴铭看着秦风年轻却充满自信的脸庞,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他再次躬身行礼,这一次,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临安城乃至周边的府县,都被《江南晨报》彻底引爆。

无数的报纸,通过秦王府建立起来的渠道,迅速铺开。

世家们的罪行被反复提及,百姓们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与此同时,报纸上也开始刊登一些关于分地政策的解读,农业生产的指导。

甚至还有一些坊间趣闻和秦王府招募工匠、士兵的消息。

内容日益丰富,可读性越来越强。

而那小小的广告版面,也开始发挥作用。

一些嗅觉敏锐的商贾,试探性地在报纸上投放了广告。

很快,他们惊喜地发现,效果出奇地好。

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

一时间,想要在《江南晨报》上刊登广告的商贾。

几乎踏破了裴铭临时设立的报社门槛。

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地流入了秦王府的账下。

裴铭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在其中,看着报社日益壮大,影响力与日俱增。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秦风,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上——炼钢。

此事关乎未来强军之本,是他图谋天下的根基所在,重要性远超一份报纸。

尤其是手榴弹产能有限,不能全军配制,钢制兵器则可以全军配备。

在临安城郊,一处原属于王家的隐秘别院,已被彻底改造。

高墙耸立,守卫森严,秦风将此地列为最高等级的禁区。

院内,一座简易却高大的土石高炉被搭建起来。

旁边堆满了从王家和其余世家查抄来的铁矿石与大量木炭。

那位负责整理古籍的老先生。

此刻正带着几名从查抄作坊里筛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铁匠。

围着高炉,满面愁容。

“王爷,这竹简上所言的‘鼓风’之法,实在太过简略。”

“我等尝试了数日,用现有的皮囊鼓风,炉温虽有提升,却远达不到竹简上隐约描述的那种‘铁水奔流如浆’的境地。”

一个老铁匠也跟着叹气:“是啊,王爷,这生铁顽固得很,寻常炉温只能将其烧红软化,难以彻底熔融,更别提后续的‘炒’炼了。”

秦风站在高炉前,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热浪,眉头紧锁。

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传统的皮囊风箱,效率太低,无法提供持续而强大的气流,自然无法达到炒钢法所需的高温。

“皮囊之风,断断续续,力有不逮。”

秦风沉声道,“需造一物,可持续不断,送风入炉,风力强劲。”

他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用石子勾勒着记忆中活塞式风箱的大致轮廓。

虽然细节模糊,但基本原理他还是清楚的。

“此物,以木为匣,内设推板,交替推拉,迫风而出。”

老先生和铁匠们围拢过来,看着地上的草图,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新奇。

这东西……从未见过。

“王爷,这……可行吗?”老先生迟疑地问道。

“试试便知。”

秦风语气不容置疑,“找最好的木匠来,按此图打造。”

“尺寸要大,气密要好。”

“本王要风,大风!”

徐一刀立刻领命,亲自去城内搜罗技艺精湛的木匠,并调集最好的木料。

接下来的几天,别院内除了冶炼的敲打声,又多了木匠们叮叮当当的忙碌声。

秦风几乎是寸步不离,守在现场。

他不断根据记忆中的碎片信息,指导木匠们改进风箱的设计。

从单向活塞到双向活塞,从推杆连接到处密封处理,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失败了无数次,耗费了大量木材。

终于,在第五天傍晚,一架巨大的木制双箱活塞式风箱被制造了出来。

它看起来有些笨拙,却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感。

“试!”

秦风下令。

几名士兵上前,卯足了力气,开始交替拉动风箱的推杆。

“呼——呼——”

一股远比皮囊风箱强劲得多的气流,带着低沉的呼啸声,从风箱导管喷涌而出,直灌入高炉的进风口。

炉膛内,原本暗红的木炭猛地爆发出耀眼的白光。

火苗蹿起数尺之高,发出剧烈的咆哮。

炉温,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攀升。

“快,加料!”

老铁匠激动地大喊。

铁矿石和木炭被迅速投入炉中。

在强劲风力的作用下,炉内的温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半个时辰后。

“开了,炉口开了。”

一个铁匠指着高炉下方的出铁口,兴奋地叫喊起来。

只见一股炽热的、如同岩浆般粘稠的铁水,缓缓从出铁口流淌而出、

带着耀眼的金红色光芒,映照着周围每一个人激动而震惊的脸庞。

铁水,真正熔融的铁水。

虽然还带着许多杂质,但这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步。

“成功了,鼓风之法成了!”

老先生激动得老泪纵横,几乎要跪倒在地。

徐一刀也看得目瞪口呆,这玩意儿,竟然真的能把铁化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