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结束后没过多久,京城中便开始传出文会上发生的诸多事件。
先是红袖坊清倌儿凝香姑娘,主持文会,开场弹奏新曲,遭到圣院李东洋圣子的羞辱。
于是有了林解元赠词《赤伶》,词曲相得益彰,特殊的弹唱方式惊艳四座。
听说文会散去后,凝香姑娘一直在四处打探林回的事情,神色落寞。
后来也因为林回的赠词,惹怒了圣子李东洋,直到京城八大才子之一的杜丕作诗,整个文会迎来了林解元与李圣子对赌的高潮。
一首鸣州,两首贯府的诗,一首鸣府的文章横空出世,打的圣院李圣子毫无招架之力,直接认输。
连大诏独一无二的圣兽都给输了。
文会还没结束,魁元便花落林解元的身上,一时风头无两。
但很快,城中关于林解元跟李东洋的对赌,传的越来越夸张。
说李东洋输了后,跪着求林解元不要牵走他的圣兽。
还说愿意当林解元的书童,把林解元当成他的信仰。
不过也有一种声音在力挺李东洋,说这些传闻都是假的。
李东洋要不是存了照顾晚辈的想法,哪里还有林解元扬名的机会。
这是李东洋在给新人机会等等。
……
此时,圣院天枢院圣子殿中。
咔擦!
李东洋听到圣院学士的汇报,说他跪求林解元,还说甘愿当林解元的书童,差点没将他气死。
那在他眼中就是朝廷走狗的林回,算个什么东西?
他是圣主最疼爱的弟子,会说出朝廷走狗是他的信仰这种说话?
放屁!
都踏马的全是在放屁!
“圣子,不过学生也在城中听到另外一种声音……”
这位圣院学士将李一博在城中力挺李东洋的话,事无巨细的告诉给了李东洋。
这让盛怒之下的李东洋大为震撼,心中说不出的舒坦与惜才。
“那书童的具体身份,调查清楚了吗?”李东洋问道。
“是的,他是南府歌州书院的弟子,乡试解元,家世清白,祖上也没有人拜入过朝廷。”
“之所以成为林回的跟班,确实是因为打赌输给了林回。后来跟着林回来京城北漂,日子过的清贫,寄人篱下……”
“这些都是歌州书院想在圣院入册,所呈上来的学士名单资料。”
大诏各府书院,想要在圣院入册,就需要递交书院学士的全部资料。
所以想要调查出某个学士的资料并不难。
除非这个学士没有拜入任何书院,是那些文道底蕴特别深厚的世家子弟。
李东洋神色缓和了许多,轻笑道:“这李一博,与本圣子倒也是一家之姓,说不定数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
“本圣子突然有点欣赏他了,派人将他带到圣院中来……”
“圣子!”
李东洋话还没说完,那圣院学士便主动开口道:“那李一博现在就跪在圣院外面,一心想要拜入圣院。”
“哦!?哈哈哈,此子能成大事,本圣子亲自去见他。”
李东洋心神动容,在他被人如此诋毁羞辱的时候,却有人在为他奔走维护。
就算他的心是铁做的,这会也软了。
这样的人才,一定要带在身边,先观察他是否真心,再决定是否重用。
李东洋离开圣子殿,来到圣院大门外,一眼就看到跪在外面的李一博。
不少圣院学士在围观,在看到李东洋过来后,纷纷让出一条路。
“李一博!”
李东洋来到了李一博身边,居高临下地盯着他问道:“你为何想要拜入我圣院?”
“只为出一口气!”
“哦?”
“我要让林回知道,离开他,我能有更广阔的天地,能有更广大的前途,我受不了那什么为国为民的屁话,圣院才是我的毕生的追求!”
李一博抬头看向李东洋道:“李圣子宅心仁厚,请圣子给学生一个机会,加入圣院。”
李东洋盯着李一博的眼睛,看到的是真诚与那股倔强。
他微微颔首道:“我辈读书人,应当是读书修行,追求文道彼岸,圣人言文道之下皆蝼蚁,不必为那些凡夫俗子所动,就像你会在乎一只蚂蚁的生死吗?你文心澄澈,可惜被林回所污染,好在你迷途知返……”
“今后,你就跟在本圣子身边吧!”
李东洋说完这句话后,便转身负手离去。
同时李一博也引来了无数圣院学士的羡慕,能跟在圣子身边,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啊。
“是!”
李一博连忙起身跟了上去,同时心里也将李圣子诅咒了一百遍。
他文心蒙尘,是林回的那些话让他劈开识海中的混沌,明白活着与修行的意义。
实力越强,责任越大。
上天赐予读书人文心,不是去当人上人的,而是应该用自身的能力,去庇护那些普通人。
因为他们放下读书人的身份,其实跟普通人也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归根结底,都是一模一样的人。
……
与此同时。
从文会归来的文人学士,朝廷官员,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花费十两银子买到的周报,小心翼翼地从袖袍中拿出来。
准备装裱起来,好生供奉。
可当他们仔细看向周报上的内容时,心中都大为震惊。
“大诏周报?陛下这是要挑起朝廷与圣院的矛盾,准备与圣院开战?”
“若是这周报发行下去,大诏谁还敢当官?水至清则无鱼啊!”
“明日大朝会,一定要阻止陛下,这周报可不兴这么传啊……”
“此事必须阻止!”
不少官员在看到大诏周报内容的第一时间,就感觉到头顶悬着一把狗头铡。
要是让老百姓知道,陛下为了他们,对大诏官员这么心狠,动不动就满门抄斩,鬼知道那些刁民会干出什么诬蔑大诏官员的事来?
但同样的。
有些官员看到大诏周报后,看到的却是被斩官员触目惊心的不法行径。
同样看到南府妖患事件,那死亡数字背后代表的含义,不禁仰头泪目。
“大诏周报一定要推行,大诏因百姓支持得以安定立国,官员治国,本就该为百姓谋福祉!”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说的好,为官者就该勤政爱民,而非结党营私,鱼肉百姓……”
“大诏周报在文会中传开,京城中很快也要传开了,明日大朝会,怕是要热闹起来了!”
这一夜。
京城宵禁,只因大朝会召开前夕,京城不能出任何差错。
不少官员心中都憋着一股气,各自写了奏章,准备死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