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 第50章 知识只有你爬到一定地位才能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章 知识只有你爬到一定地位才能去。

1\/2k这是什么东西,种群数量又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反映王朝的衰落,甚至还能估算人数。

众多古人瞬间就好奇了,很多聪明古人开始翻史书,发现刚刚结束乱世之后人口增长速度都会很快,等到过了100年之后人口就不怎么增长了。

这就是减少到了1\/2k,还没有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k,所以人口增长速度才会这么快。

有意思,好有意思,这就是后世的科学吗?

“军师,你知道吗?”刘备询问着旁边的诸葛亮,诸葛亮微微思考,道:“环境容纳量应该是指我们地盘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至于为什么会增长这么快我暂时不清楚。”

“主公,我们应该重视一下科学,看后世的样子他们都是科学至上。”

刘迟疑道:“可是科学到底有什么用。”

诸葛亮神秘一笑道:“那我们继续听天幕吧!”

“想要找到平衡点那么就需要你有智慧,有眼界,有格局。”

“那怎么样才能让变得更聪明,眼界变得更大,格局变得更大。”

叶枫语气停顿了一下,观众和古人也在心里想着答案,最后吐出两个字:“读书。”

“读书是最有效,成本最低廉办法,来提高你智商,眼界,格局。”

“我们看历史书,带入不同的视角,要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你要是他,你要怎么做。”

“就和之前我说的要是你是皇帝,怎么样去处理事情。”

“把你的想法去和史书上那些名人做对比,看看人家是怎么做。”

“进而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你的格局。”

“所以,各位观众好好读书,读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好的事情。”

“能够明辨是非,有自己独立的看法,读书真的能提高自己的素质。”

这一句叶枫真心实意的说出了这句话,或许有些观众会感到不屑,但是能听见一个人就非常好了。

叶枫并不需要所有人认同,只要有一个人认同就可以了。

“老师,我们现在读的这些书真的有用吗?

“生活能用得到吗?”一位年龄看起来只有十三岁左右的小孩举手问道。

“我以前做的那些一个游泳池又要进水又要排水的问题, 鸡兔同笼,几何我都不知道做这些有什么用。”

“生活又用不到,哪个人会在游泳池一边进水一边排水。”

这一句话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读这些书有什么意义呢,做那些数学题有什么意义呢,反正生活又用不到。

古人也是一样,对于需要科举的书很重要,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杂书就不重要了,反正又没什么用。

叶枫笑道:“这些都有用,只能说我们所取得的成就用不到这些知识。”

“这往往需要你爬到更高的地方,才能用到你所学的这些知识。”

“比如一边排水一边进水,这种题目一看就是很弱智,怎么会有这种人?”

“一边放水一边又排水,老师以前读小学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疑问。”

“现在懂了。”

小孩好奇道:“老师能说一下。”

叶枫:“很简单,我们把我们的城市当成一个巨大的游泳池,下雨就相当于进水,城市里面的排水系统就相当于出水。”

“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一下,下雨要是下的很大,排水系统要怎么设计,才能维持城市不发生洪涝。”

这样一说,不少观众脸上都浮现出惊讶,还能这样思考。

“古代也一样,古代的城市里面也有排水系统,匠人可能不会计算那么多,但依然会选择最有效的排水方式。”

“这需要丰富的经验,这基本上是代代相传的知识。”

“是传家宝的存在。”

“但学了数学之后,你可以计算出最有效的排水路径,设计出最好的管道来排水。”

“还有坐地铁,地铁站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游泳池,人进去就相当于进水,坐上地铁出去的人就相当于出水。”

“那么地铁站要怎么样去控制人流量,让地铁站不崩溃,这也是进水和出水的问题。”

“再来说古代,我们行军打仗运粮到前线。”

“运粮到前线就相当于进水,前线的士兵和路上的民夫的消耗粮食就相当于出水。”

“士兵和民夫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游泳池,要怎么样去运粮才能最好,最能省下时间和粮食。”

“这也是个成本问题,降低成本才是赚钱的好办法。”

古人一听,有道理只要思维一变这种简单的弱智的问题就马上变成现实当中大家可能遇到的问题。

只不过大家只是身处于其中是问题的本身。

“鸡兔同笼问题,也很简单我们思维转变一下,你家里面有几口人。”叶枫问道。

小孩:“一家四口,我爸妈还有我妹妹。”

叶枫颔首,道:“很好,我们分组你爸爸妈妈是劳动者,来供养你和你妹妹。”

“那么我们就可以去算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多少的劳动力,可以去供养多少个非劳动力。”

“劳动力是兔子,非劳动力是鸡,家庭就是牢笼,那你说是兔子越多越好还是鸡越多越好。”

小孩一听道:“当然是兔子越多越好,赚的钱才多。”

叶枫:“很好,那我们把这个问题扩大一下,国家好比一个巨大的牢笼,兔子就是国家的劳动力数量,鸡就是国家的非劳动力数量。”

“那么要怎么样去维持鸡和兔的数量,这就是国家层面要去思考的问题了。”

“古代也一样,一个农民能养活多少个非农民的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农民少了,意味着能供养能力变弱了 ,国家的统治基础也变弱。”

“所以重农抑商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统治者所重视的事情。”

“有些穿越者跑到皇帝面前说提高商人的地位,鼓励经商可以让国家强盛。”

“这就是照搬硬套了,并没有考虑到古代的环境。”

“大家都去经商了,农民的数量减少了,那么供养跟不上需求,饥荒就会来临。”

“皇朝要的是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可以稍微提高商人地位,鼓励经商。”

“不错,农民才是封建社会的基石。”诸多的古人听完后顿时恍然大悟,看似是鸡兔同笼问题原来可以转变为这种问题。

李世民也是第一次知道鸡兔同笼还能这样玩, 不过抑商一定要有但也要适当的放松,让两者维持到一个平衡点。

又是平衡点,果然华夏人一辈子都在追求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