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火星救援>的发售,周知的书迷迷们似乎分成了两个阵营。

喜欢的非常喜欢,都说这是火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对书中提到的各种数据、各种细节进行推导核实;

核实的结果就是,作者似乎真是在火星种过洋芋,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最终种出了洋芋,才能写出那么真实的小说。

也为作者机智感到惊讶,土壤中没有微生物,作者居然想到自己和队友的翔里有菌群,这特么是把自己也开发到了极致。

还有后续种种不可思议的手段,读者一直在为火星鲁滨逊担心,担心这小子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弄死了。

也有人不相信书中提到NASA的工作方式,直接写信到NASA求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如实说道:“其实,我们的工作流程和方式,并没有史蒂文说的那么规范和有创意,史蒂芬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开了我们的思路。”

不喜欢的就说作家满嘴胡言,那些操作都是幻想出来的,即便很多数据核实出来都是真实的,也不愿意接受;

更多人则是不相信,未来能登陆火星的米国人,居然会要靠华国人援救?

信誓旦旦的说华国即使再过一百年,也根本不可能会有那样的技术,更别说几十年后就能追赶上米国的科技水平。

对于这一类自大的人,周知只能嗤之以鼻。

你特么怀疑华国,我特么还怀疑你们的登月是在摄影棚里登的。

要不然嫦娥上月球的时候,你怎么那么担心你们的脚印。

还没去,就不准华国的探月器降落在那个脚印附近,还说是怕探月器推进器的气流把脚印吹没了。

是怕那里本来就没有脚印,被我们录了视频吧?

<科学世界>杂志倒是闻风而动,打来电话问能否连载;

周知想想,拒绝了;

<神经漫游者>也才连载了4期,等你连载完漫游者;

再来连载<火星救援>,这都到猴年马月去了;要知道,漫游者可是计划分十期刊登的。

不过却同意杂志社这边联系一家出版社,对该书进行出版。

<火星救援>中文版发行后,华国航天局也在上面的授意下,专门对书中的数据组织了一次小范围讨论。

科学家们对大多数数据还是非常认可的,不过也只是认为这是作者通过NASA前些年公布的,‘海盗一’,‘海盗二’两颗探测器的探测数据中,获得了部分真实数据。

某位王姓科学家说道:“这位作家周知在描写火星风暴时,我认为过于夸张了。从NASA那边对火星的探测数据来看;

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即便风速非常高,但风的动能也远远小于地球;

火星的风暴并不能对航天器和设备,造成书中描写的那么大的损害,这一点完全不符合科学事实;

如果我们将来对火星进行探索时,相信了这位作者的描述;

咱们的探测器的坚固程度和重量,将要提高一到两个等级;

那么,火箭的有效载荷就会被探测器占去很大一部分,将会缩减其他传感器件的数量。

从书中描写的火星灾害,火星风暴占据了主角,很多后续的事故大都是因为火星风暴造成的;

我怀疑这是作者为了推动故事剧情发展,而故意不顾现实中,火星上真正的灾害。

若是将来某天,我们要对火星进行探测,我们要认真对待的灾害并不是火星风暴;

而是火星风暴后的尘暴,尘暴会遮挡阳光,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

我们要考虑的是,在尘暴时降低探测器的耗电量,并加强探测器的电能储备;

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作者并没有深入描写,或许是作者自己本身也不清楚吧。

就是火星上因为大气非常稀薄,没有磁场和臭氧层的保护,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对宇航员和设备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主持会议的白发老者点点头,说道:“考虑的非常周全,下面哪位还有问题?”

一位戴眼镜的青年人举了举手。

白发老者笑道:“小叶,你说说。”

眼镜青年想了想说道:“作者似乎提到了一个我们忽略的问题,不知道他是不是从NASA获得的资料?”

众人眼睛都看向这个年轻人。

眼镜青年继续说道:“高氯酸盐。作者是否对火星上含有高氯酸盐十分肯定,并给出了处理高氯酸盐的办法;

我们距离在火星上种土豆还早,不需要他的这些处理办法,但我们要注意到高氯酸盐对设备的危害;

因此,我们的探测设备,必然需要有严格的防尘措施,确保不会因为高氯酸盐导致设备受损,而导致探测失败。”

见到年轻人说完,又有人举了举手。

说道:“在这部小说中提到的航天器和技术,比如火星车、居住舱、氧气生成系统等,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对,通篇看下来,其实我对这个发生在未来的,火星任务的时间线和任务细节更感兴趣;

作者应该是对NASA的工作人员进行过采访,才知道的那么清晰;我们要不要请他来说说这部分的内容?”

白发老者摆摆手,笑道:“如果只是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上面之所以让航天局,小范围开个会的意思其实很明确;

就是确认此人是否属于高端航天人才,若是,就进行招揽;

若不是,就无需惊动、更无须联系;

这也是对这位同志的一种保护。

从现实来看,这位同志有着优异的语言和文学天赋;

而要成为航天高端人才,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这位同志的教育经历,并不足以支撑他成为一名高端航天人才。

这位同志的价值,更多的还是在文学上。

现在才20岁,就已经取得了如此成就;

再过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又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或许,华国将出现一个能影响世界的科幻文学大师,他的价值不是一个普通科学人才能比拟的。

虽然,这人是万中无一的人才,但却不是这一方面的人才。

想到这里白发老人微微摇了摇头,说道:“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大家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下来可以和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