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秦始皇荡平六国 > 第78章 大秦帝国天下归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始皇嬴政历经多年征战,终于实现大一统,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然而,统一后的秦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大秦帝国之兴衰新篇: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终得一统,号为始皇帝。然天下初定,百事草创,虽金瓯无缺,却隐患丛生,恰似暗流涌动于平静湖面之下。

新朝初立,朝堂之上便现分歧。李斯等法家臣子力主严刑峻法,以威权镇抚四方,确保黔首顺服,令行禁止,使帝国之根基稳固于严苛规制之中。其道以秦法为基,规范市井交易、农耕作息乃至言行举止,稍有逾矩,刑罚加身,旨在以强力约束人心,令天下在既定框架内运转,如车入轨辙,不得偏移。而博士淳于越等儒士则倡言分封,以古制为鉴,言周室分封诸侯,藩屏王室,血脉相连,可保大秦社稷长久,且应兴礼乐之教,以仁义化育万民,收束乱世之戾气,使民心向道,归于淳厚,为帝国培基固本。二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之上唇枪舌剑,气氛凝重如铅云蔽日。

咸阳城中,民生亦在治乱之间徘徊。六国遗民徙入,口音杂沓,风俗各异,市肆之间交易常因度量衡混乱而起争执。旧制货币尚未全然废止,新钱推行缓慢,致使财货流通滞涩,商肆贾人皆苦不堪言。且徭役赋税繁重,黔首虽脱战乱之苦,却又困于劳役之累,田间劳作之人减少,农桑之事渐废,仓廪之粟未增,民有菜色,怨声隐隐,似有干柴待火之势。

边疆之地,亦未得安宁。匈奴控弦之士虎视眈眈,常驱驰骏马,趁隙劫掠边民,烧杀掳掠,致使边郡烽火屡起,百姓不得安业,田园荒芜,庐舍为墟。秦军虽勇悍,然北地广袤,防线绵亘,兵力分散之下,防御常显捉襟见肘,难以御敌于外,边患如芒刺在背,日夜悬于大秦君臣之心头。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秦始皇嬴政决意巡游天下,一则彰显大秦威德,令黔首归心;二则亲察四方国情,以谋应对之策。銮驾所过,仪仗赫赫,甲士森森,观者如堵,或惊或惧或敬,神色各异。然嬴政于车辇之中,遥见村落凋敝,民生维艰,心忧更甚,深知帝国初兴,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至泰山封禅,嬴政欲告上苍大秦之功绩,祈愿国运昌盛。登山途中,风云突变,狂风骤起,飞沙走石,众人皆惊惶失措,以为天怒。嬴政却屹立于山巅,傲视苍穹,心中暗忖:“朕以虎狼之师横扫六国,天下自然当为秦制,何惧天变!”待风息云散,遂行礼如仪,封泰山而禅梁父,其志之坚,其心之傲,仿若与天地争衡,欲为帝国开辟万世不朽之基业。

巡游归来,嬴政召集群臣,颁下一道道诏令。其一,令李斯等人统一文字,罢黜六国异形之字,以秦篆为通行文字,颁行天下,令黔首学之,使政令通达,文化同流,消除交流之障碍,仿若为帝国之躯铸就血脉经络,使其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其二,统一度量衡,颁标准之器于郡县,严令各地遵循,使市易公平,财货畅流,经济之脉得以疏通,民生之基渐趋稳固,为帝国繁荣筑牢根基。其三,兴修水利,遣能吏督造沟渠,引泾水灌溉农田,使关中沃野千里,仓廪渐盈,农桑再兴,百姓稍得喘息,民心初定。

对外,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匈奴不敌,节节败退,远遁大漠深处。蒙恬遂领军民筑长城,以御外敌,砖石绵延,烽火相望,虽耗费巨大,却为帝国北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之屏障,使边民稍得安宁,匈奴不敢南向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大秦之威,扬于塞北。

然嬴政之心未止于此,欲建万世不拔之功勋。遂下令征发徭役,广修宫殿,阿房宫起于渭水之南,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穷极奢丽,以彰帝国之盛。又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东渡入海,求长生不死之药,以期永享帝祚,君临天下。

但岁月无情,徭役赋税日重,民力渐竭。黔首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先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有四方豪杰响应,烽火燎原,大秦帝国忽如大厦将倾。咸阳宫中,嬴政卧于病榻,听闻各地叛乱,目眦欲裂,欲再起虎狼之师,平叛四方,然力不从心,壮志未酬,中道崩殂,空余浩叹。

继位之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宠信赵高,屠戮宗室忠良,朝堂之上奸佞当道,政治黑暗甚于往昔。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致使政令不通,上下离心。而此时义军势大,项羽巨鹿一战,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秦军精锐尽失,再无回天之力。刘邦率军西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咸阳。

昔日辉煌之大秦帝国,如今风雨飘摇,宫阙倾颓,王气黯然。咸阳城内人心惶惶,官吏逃亡,士卒离散。末代秦王子婴,免冠素服,出降于轵道之旁,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在历经短短十五载春秋后,轰然崩塌,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抹残阳余晖,供后世凭吊,兴衰成败,皆为青史长卷中一段波澜壮阔而又令人唏嘘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