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秦始皇荡平六国 > 第50章 燕国荆轲刺杀秦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荆轲在田光的推荐下,被太子丹委以重任。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为献礼,以获取接近嬴政的机会。

一路西进,过关卡、越山川,荆轲与秦舞阳前往秦国,在咸阳宫献上地图,。秦宫巍峨耸立,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严,宫门似巨兽大口,吞噬一切来者。荆轲手捧献礼,神色从容;秦舞阳紧跟其后,却难掩紧张,双手下意识握紧腰间剑柄。

入宫通报后,二人在武士押送下步入大殿。殿内金碧辉煌,嬴政高坐于上,目光如隼,扫过二人,殿中气氛瞬间冷凝如冰。荆轲稳步上前,拜倒在地:“燕国使者荆轲,拜见秦王。携樊於期首级与督亢地图,敬献给大王,愿大王圣恩垂怜,许我燕国安宁。”嬴政闻听“樊於期”三字,眼中闪过一抹惊喜,急命:“呈上来!”荆轲起身,手捧木匣,缓缓走向嬴政,每一步都似踩在刀刃之上,心跳如雷却面不改色。秦舞阳紧跟其后,脚步略显凌乱,脸色愈发惨白。待临近嬴政,秦舞阳抬眼,却被这秦宫威严震慑,手竟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嬴政目光如炬,瞬间锁定秦舞阳异状,喝问:“汝为何颤抖?莫不是心怀不轨!”

荆轲心中一紧,回首望向秦舞阳,见少年眼中满是惊惶,当下侧身,将秦舞阳挡于身后,从容笑道:“大王息怒,此子乃北方蛮夷之地出身,从未见过大秦这般雄浑气象,故而失态,望大王恕罪。这献礼至关重要,臣恐他毛手毛脚有所损毁,还是由臣亲自呈献为好。”嬴政多疑,却也难抵献礼诱惑,微微点头,示意荆轲上前。

荆轲双手平稳,将木匣置于嬴政案前,打开匣子,樊於期首级现于眼前,嬴政面露得意,俯身细瞧。荆轲趁机展开地图,口中解说着督亢地理风貌,手指沿着山川脉络移动,嬴政听得入神,目光专注于地图,身子前倾。眨眼间,图穷匕见,那藏于地图中的匕首寒光一闪,荆轲左手疾如闪电,一把扯住嬴政衣袖,右手抄起匕首,直刺嬴政胸膛。然而嬴政毕竟久经沙场,反应极快。眼见匕首刺来,身子向后猛仰,顺势挣脱了荆轲拉扯衣袖的左手。荆轲一击不中,立刻跨步向前再刺。嬴政慌乱之中欲拔剑反击,奈何剑长一时难以抽出鞘来。左右大臣惊愕万分,高呼“护驾”,但事发突然皆不知所措。此时侍立一旁的太医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中药囊朝荆轲奋力掷去。荆轲视线被药囊阻挡了一瞬,嬴政趁此良机绕柱而逃。荆轲紧追不舍,两人在大殿内周旋起来。嬴政边跑边试图拔剑,终于将长剑拔出,剑身出鞘之时发出凛冽寒光。嬴政反身一剑砍向荆轲,荆轲躲避不及,左腿被砍伤,身形一滞。但他仍强忍着剧痛,手持匕首再次扑向嬴政。嬴政看准时机,又是一剑刺出,荆轲躲避之时手中匕首脱手飞出。此时卫士们纷纷涌入,将荆轲重重围住,荆轲自知刺杀失败,仰天大笑:“今日事不成,实乃天意,吾无愧于燕太子丹矣!”言罢,被卫士擒获。嬴政收剑回鞘,整了整衣衫,坐回龙椅,面色冷峻地俯视着被擒的荆轲,冷哼道:“汝好大的胆子,竟敢行刺寡人。”荆轲虽被制住,却毫无惧色,高声道:“若杀了你,燕国有望保得太平,此乃大义之举这变故突如其来,嬴政惊恐万分,本能地向后一挣,衣袖撕裂,整个人踉跄起身,慌乱绕着殿中铜柱奔逃。荆轲哪肯罢休,如猎豹逐鹿,紧追不舍,手中匕首划破空气,带起丝丝寒意。殿中大乱,武士们纷纷拔剑,却因嬴政身影乱窜,投鼠忌器,一时不敢近前。嬴政边跑边拔剑,可佩剑太长,急切间竟拔不出来,狼狈不堪,嘶声呼救:“护驾!救朕!”赵高在旁,急中生智,将手中玉笏掷向荆轲,荆轲侧身避开,攻势稍缓。嬴政趁机猛力拔剑,“锵”的一声,长剑在手,回身一挥,一道寒光闪过,荆轲左腿应声而断,鲜血飞溅。荆轲轰然倒地,却强撑上身,用尽最后力气,将匕首狠狠掷向嬴政。嬴政侧身一闪,匕首擦面而过,钉入身后立柱,嗡嗡震颤。武士们一拥而上,将荆轲死死压住,荆轲虽遍体鳞伤,气息奄奄,却放声大笑:“嬴政,你这暴君,今日杀我一人,日后必有人踏破你这秦宫……燕国虽弱,民意不屈……”嬴政沉默片刻,挥手令卫士将荆轲押下去。嬴政瘫坐龙椅,面色惨白,冷汗如雨,良久才惊魂稍定,怒喝:“将这逆贼拖出去,车裂示众!传令王翦,即刻进军燕国,鸡犬不留!”然后,他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朝堂之上,众臣义愤填膺,皆称要即刻发兵攻打燕国。嬴政却抬手制止,“此次刺杀,可见燕王已对寡人怀恨在心,但燕国气数未尽,此时攻伐,恐其他诸国联合抗秦。”于是,嬴政决定先遣使警告燕王,并暗中增兵边境。另一方面,荆轲被囚于大牢,受尽折磨却始终不屈。太子丹得知刺杀失败,预感到大祸将至,一面加紧防备秦军来袭,一面设法营救荆轲。然终是无力回天,不久之后,秦国大军压境,燕国百姓陷入战火之中,一场血雨腥风就此拉开帷幕。

消息传回燕国,太子丹如遭雷击,瘫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他知道,大势已去,可眼中仍有不甘的火焰燃烧。燕国上下陷入绝望,秦军如黑色潮水,汹涌而来,所过之处,城破家亡。太子丹率残军奋力抵抗,每一战皆惨烈无比,鲜血染红燕地山河。但兵败如山倒,燕军节节败退,直至蓟城被围。

燕国,这存续数百年的诸侯之国,在战火中摇摇欲坠。但荆轲刺秦的故事,却如火种,在百姓心中代代相传。后世之人,谈及那段历史,无不感慨荆轲的义勇、太子丹的决绝,他们虽败犹荣,以生命为笔,在青史长卷上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人知晓,在强权暴政面前,总有英雄挺身而出,以热血扞卫尊严、以勇气挑战宿命,其精神之光,永照华夏大地。岁月悠悠,易水依旧流淌,那河畔的悲歌,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血脉中永不消逝的豪迈与担当。

多年以后,一位名叫苏念的史官受命编纂前朝史书。当写到荆轲刺秦这段壮烈事迹时,他久久不能释怀。一日,苏念梦到荆轲,梦中荆轲眼神坚定如初。醒来后,苏念决定走访民间收集更多关于那段时期的传说轶事。

在一处偏僻山村,苏念遇到一位老者。老者自称曾祖当年参与过抵御秦军之事。老者讲述着先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言语间满是对荆轲等人的崇敬。苏念从中听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荆轲临行前曾秘密训练死士,以备不时之需。

苏念将这些记录下来,补全了史书内容。随着史书的流传,荆轲刺秦的故事更加详尽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缅怀荆轲与太子丹的同时,也记住了无数像那位老者的曾祖一样默默无名却英勇无畏的小人物。从此,荆轲刺秦背后的大义与抗争精神深深扎根于民族灵魂深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