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秦始皇荡平六国 > 第38章 天下之势:风云激荡归一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章 天下之势:风云激荡归一统

王贲见时机成熟,再次下令攻城。秦军乘船从缺口处涌入,大梁城彻底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魏兵虽奋力抵抗,但已无力回天。大街小巷都成为了战场,鲜血将水流染得通红。然秦国自变法之后,国力强盛,水利军工皆远超六国。秦军引黄河之水灌大梁城,数月之后,城墙倾颓,军民死伤无数,魏王假见大势已去,出城而降,魏国就此覆灭。魏国积累数百年的财富、典籍、土地尽归秦有,秦国之强盛更上一层楼,嬴政望着日渐广袤的领土,雄心壮志愈发炽热。

魏王假在亲卫的护送下,躲进了王宫的密室。但秦军很快就搜查到了这里,看着眼前明晃晃的秦军刀剑,魏王假长叹一声,最终被秦军俘虏。随着魏王假的被俘,魏国宣告覆灭,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如今被秦军的铁骑踏在了脚下,成为了秦国迈向大一统道路上的又一块基石,而历史的车轮,也在这血腥与硝烟中继续滚滚向前,不知下一个在秦国兵锋下颤斗的,又将是哪一国……

秦国灭魏之后,其统一六国的步伐愈发坚定,犹如高悬在六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寒光。消息如秋风扫落叶般传遍各国,所到之处,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楚国,这片广袤的南方大地,楚王熊悍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武将们争得面红耳赤,皆请命出征,欲在边境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文臣们则眉头紧锁,言辞忧虑,深知秦国虎狼之师锐不可当。于是,楚王下令全国征兵,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粮草辎重源源不断运往边境。铁匠铺里炉火日夜不熄,打造着一件件兵器;城墙上,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北方的动静。但在这忙碌与紧张之下,楚国的君臣们心中却有着难以言说的隐忧,他们明白,秦国的强大已非一日之寒,此番备战,不过是延缓那即将到来的风暴。

齐国,在东方的繁华之地,齐王田建却陷入了沉默。齐国多年未历战火,百姓富足,商业繁荣,军队战力却已在安逸中有所懈怠。面对秦国的威胁,朝堂上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联合他国,共同抗秦,以保齐国之安宁;另一派则心存侥幸,认为齐国地处偏远,秦国未必会率先攻打,不如暂保中立,以观其变。齐王在两派的争论中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加固城防,屯积粮草,意图凭借着齐国的山河之险与财富之盛,在这乱世中寻得一丝喘息之机。然而,他的目光中仍不时闪过一丝忧虑,似乎已预见到那未知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燕国,在冰寒的北方,燕王喜也在积极谋划。燕国虽有苦寒之地磨砺出的坚毅之师,但往昔与赵国的连年征战,已使其元气大伤。如今面对强秦,燕王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修缮城墙,布置烽火台;另一方面,派遣使者秘密联络各国,试图寻找盟友,共御强敌。然而,各国皆自顾不暇,联盟之事困难重重。燕国的百姓们也在这动荡不安中默默祈祷,期盼着那可怕的战争不要降临到自己的家园,但他们也清楚,在这天下大势之下,燕国的命运宛如风中残烛,飘摇不定。

而此时的秦国国内,一片沸腾。秦王嬴政得知王贲凯旋而归,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在咸阳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宴。宫殿之中,灯火辉煌,酒香四溢,文臣武将们齐聚一堂。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野心的光芒,他亲自为王贲斟酒,对其赏赐有加,封邑土地、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不计其数,王贲的荣耀成为了秦国上下瞩目的焦点,也激发了无数将士们的热血。

秦国的文臣们纷纷进言,分析各国形势,出谋划策,为下一步的征伐提供方略;武将们则个个摩拳擦掌,在宴会上高声请战,誓言要为秦国开疆拓土,建立不朽功勋。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谈论着秦国的威武与强大,孩童们模仿着士兵的模样,挥舞着木剑,憧憬着长大后能为秦国征战四方。整个秦国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每一个零件都散发着勃勃的征服欲望,准备继续挥师东进,向着那统一六国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天下大势已定,如同汹涌的洪流不可阻挡,六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曾经纷争不断、战乱不休的华夏大地,即将在秦国的铁骑之下走向统一。一个新的大一统时代,宛如那初升的朝阳,即将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升起,它将带来新的秩序、新的文化融合与新的繁荣,也将埋葬过去数百年的丰裂与战乱,成为华夏历史长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时代的沧桑巨变与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供后世之人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回味、敬仰与思索,见证着那一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篇章的终结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