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 第183章 靖北侯设计抓贪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伸出手来,兴奋地拿起第一层木格,然而底下露出来的竟然是一堆砖头。

杜应登顿时慌乱不已,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愕与愤怒,大声叫道:“中计了!快打开其他箱子!检查一下。”

士兵们闻言,手忙脚乱地纷纷撬开铁锁,逐一检查。

然而,令人绝望的是,全部的一百多口大箱子全都只是上面一层放着看似珍贵的物品,下面全是砖头。

杜应登怒不可遏,转身叫来装扮成流民的参将,抬手就是一巴掌扇了过去,

打得那参将一个踉跄,吼道:“狗东西,这就是你的战果?坏了我的大事!”

那参将捂着脸,委屈地直掉眼泪,哭诉道:“谁能想到姓凌的这么狡猾,这天大的屎盆子扣在了咱们头上。”

杜应登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叫道:“无妨,去劫掠银子的都是流民,与我通州兵又没有关联!让你们出发前去掉腰牌都去了吧?”

参将听了这话,支支吾吾,不敢回答,眼神闪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

杜应登脸色一沉,声音低沉而威严地说道:“说实话!”

参将吓得浑身一颤,低声道:“弟兄们想着劫完银子就去青楼,那青楼弟兄们拿腰牌去一向是打五折的……”

杜应登一听,气得拔出刀来,咬牙切齿地骂道:“你个属狗的,老子劈了你!”

一旁的兄弟见势不妙,赶紧冲上来拦着,一时间房间里乱作一团,鸡飞狗跳。

众人正争执得不可开交之际,突然,一声震天的爆炸声传来,震得房间都摇晃起来,灰尘簌簌地落了下来,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惊得呆立当场。

还未等众人回过神来,早有士兵匆匆跑进来报告:“将军,打……打进来了……”

杜应登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怒吼道:“你放屁!老子的通州城固若金汤……”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又是一炮打了过来,威力巨大的炮弹直接将旁边的酒楼整个掀翻在地,顿时砖石飞溅,烟尘弥漫。

通州兵们眼见城门已破,汉阳军又如此凶猛,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谁还敢再抵抗。

他们纷纷对着天空,放了三铳,仿佛这样就算对得起大明朝了,然后扔掉盔甲火铳,匆匆跑回家收拾细软,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陈思明许久未曾与正规军打仗,此刻早已手痒难耐,不等凌卫明下令,便策马疾驰而去,如入无人之境般冲向城内。

凌卫明无奈,只好下令全军进城,自己则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将大炮收入囊中,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陈思明一路冲锋陷阵,眼尖地看到一窝军官模样的人刚从废墟里狼狈地爬了出来,

他二话不说,抽出长刀,大喝一声,便如猛虎般砍了过去。

杜应登身着坚固的盔甲,见陈思明的长刀砍来,急忙举刀抵挡。

只听“当”的一声巨响,陈思明的重击被他的盔甲生生扛住,但那巨大的冲击力也让他瘫倒在地。

陈思明正要砍下他的脑袋,却被匆匆赶来的凌卫明追上叫停。

此时的通州城,硝烟弥漫,喊杀声渐渐平息,一场激烈的战斗落下帷幕。

陈思明满脸怒容,双眼圆睁,宛如一尊愤怒的战神,他猛地扬起手臂,声如洪钟般怒喝一声:“全部绑了!”

那声音仿佛一道凌厉的军令,在空气中震荡回响,让周围的人都为之一颤。

凌卫明带着一队精兵强将,冲进了通州城几个将领的住处以及兵营办公地。

他们仔细地搜寻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查获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一本本厚厚的账簿,一封封勾结官吏土匪的往来书信。

陈思明雷厉风行,紧接着从永平府紧急调集了大量书吏和两千兵马全面接管通州。

他们依据查获的账簿,有条不紊地对通州城的粮店及码头仓库展开了全面的查抄行动。

此次行动收获颇丰,共计查抄得粮 300 万石,银 130 万两,金 20 万两。

同时,他们还查获了杜应登等人与匪徒勾结的书信以及作为信物的各种物品,这些罪证被小心地封存起来,一并押赴京城。

远在京城的崇祯帝得知凌卫明炮轰通州的消息后,心中暗自叫好。

这凌卫明当真是胆大包天,通州离京城如此之近,他竟敢毅然动手。

虽说锦衣卫此前早已查明通州总兵贪污受贿一事,可这背后牵连的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如同一张巨大而复杂的蜘蛛网,实在难以掌控和梳理,

没想到凌卫明这么一下就将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当崇祯听说汉阳军仅仅四百多人,只是打了几炮,就轻而易举地攻下了重兵把守的通州城时,他心中更是有了底。

通州以东的蓟州总兵虽然拥兵八万,但有永平的地方部队在通州守着,量他也不敢轻易造次,局势依然在掌控之中。

面对朝堂上众多大臣的逼迫和质疑,崇祯一直保持着冷静和沉稳,对他们的言论不予理会,只是淡淡地说再等等,再等等。

果真如他所料,凌卫明不负所望,带来了大量确凿的证物、活生生的证人以及一封封往来信件。

崇祯帝见此情形,当即果断下令由锦衣卫接手后续的调查工作,决心要将这起案件彻查到底,还朝堂一个清明。

此次通州所缴获的钱粮,崇祯帝决定全部用于京畿地区的赈灾,以缓解当地百姓的疾苦。

凌卫明则恭敬地向崇祯帝秉明,自己买粮的差事尚未完成,还需要再跑一趟,以确保粮食的充足供应。

崇祯帝听后大喜,他面带微笑,毫不吝啬地夸赞凌卫明公忠体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为了表彰凌卫明的功绩,他赏赐凌卫明京中一座宅院以及一处皇庄,让凌卫明的荣耀与地位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凌卫明公然宣称,有大量关键的信件被埋在通州城的废墟里面,看起来数量颇为可观。